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在下张梁,乃留侯之后 > 第53章 登门投帖,拜师大儒郑康成(2)

郑玄一路理下来,“熹平年间,司隶校尉段颎搜捕千余太学生下狱;扬州许生父子,在会稽聚众数万,朝廷历时三年方才平定;鲜卑更是连年攻扰幽并二州。”

“至熹平五年(176年),今上处死永昌太守曹鸾,重申党人之禁,诏令州郡,凡党人门生、故吏、父子、兄弟以及五服之内的亲戚在位者,皆免官禁锢,直至如今…”

说完,郑玄凝视着张梁,“我听季珪说,你两位兄长与义兄家族俱在朝中,若入我门下,只怕是…”

张梁执礼甚恭,神色坚定,“学生求学之心,不敢因祸福避之。”

张梁之前被吕强和田丰提醒过,后来又被荀绲点拨过,自然是知道这一茬的,但态度必须要先表明。

郑玄神色肃然,说道,“你说得倒是轻巧!此事一旦传扬出去,不但你张家,连带魏氏都受牵连,轻则丢官去职,重则性命不保!”

见张梁面露难色,郑玄语气稍缓,“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你既要全孝悌之义,又要求我郑氏之学,可知二者如何得兼?”

张梁深深一揖,“请先生教我。”

郑玄招手让他坐下,“此事暂且不急。在此之前,老夫尚有几事相询。”

“请先生垂问!”

郑玄捋着胡须,眯着双眼说道,“你之书法造诣与胸襟见识,老夫已略知一二。我郑氏之学所研习注解的经典,你可曾涉猎?”

张梁恭声应答:“学生才疏学浅,只知先生曾注《三礼》、《毛诗》、《周易》,又注《春秋》与《孝经》。”

郑玄点点头,抛出第一个考题,“《春秋》载‘郑伯克段于鄢’,左氏言其失教,公羊氏曰其当诛。你作何解?”

张梁正色说道,“学生以为,二者之说皆有可取之处,亦不全对。共叔段之祸,始于不教,酿于不防。为政者,既需防微杜渐,更要教化先行。”

郑玄继续问道,“《周礼》有言‘以和邦国,以统百官,以谐万民’。若将此理施于一县之地,当以何为先?”

张梁略微思索,朗声答道,“礼者,天地之序也。夫子有言,礼之用,和为贵。学生以为,一县之和在于序,此非尊卑之序,乃是各适其业、各得其所之序。当以‘均赋役、明教化’为先,民富而后教化可行,秩序自成。”

“管子有言,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郑玄话锋一转,问道,“《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然《郑风》多言儿女私情,《雅》《颂》不乏讽谏之辞,何以谓之无邪?”

张梁嘴角微扬,诗三百虽然不曾全部学过,但为了装逼还是了解过不少的,“无邪者,诚也。发乎情而止乎礼,是诚;陈民瘼而讽君上,亦是诚。譬如学生读《小雅·大田》,所见不惟是祭祀之隆,更是对农事之本,春耕夏耘,秋收冬藏,莫不备载其中。”

“善。”郑玄道,“大田有言,‘有渰萋萋,兴雨祈祈。雨我公田,遂及我私’,然今世失地流民日增,豪强隐户无数,田赋口赋日益减少,该当如何?”

张梁思索片刻说道,“垦荒分地,此其一;抑制兼并,此其二;中原人稠地狭,边郡却荒芜无人,可迁民实边,此其三。学生听闻东海有巨岛,南海水稻可一年三熟;而如今下曲阳更有三种高产作物,若能拓土海外,加之以高产粮种,必能使百姓丰衣足食,国库充盈。”

郑玄抚须的手微微一顿,眼中闪过一丝异彩,正要询问高产作物之事,却听见外面传来说话交谈之声--原来是赵雷、赵云正与人相互见礼。

两人交谈之间,卯时已至,晨光遍洒院落,学堂弟子们陆续起身。郑玄索性将前来请安的几位亲传弟子唤入室内。除昨日见过的国渊与崔琰外,还有一位气度沉稳的中年文士与一个眉目清秀,与郑玄有七分神似的少年。

“这位是刘熙刘成国,老夫同乡。”郑玄指向中年文士,语气中带着赞赏,“门下诸生,成国最为博学。”

又示意那少年,“犬子郑益,年方十三,尚需勤学。”

张梁与二人见过礼,他刚查询过系统,按照历史轨迹,郑益被北海相孔融举为孝廉。二十七岁时,管亥围孔融于都昌,他率家兵前去救援,遇敌身死。

如今张梁既然已经到了,说不得还要介绍管亥与他认识一番,改变他的命运。

郑益年幼,请安之后被老爹打发了出去温书诵经。

郑玄示意众弟子落座,目光仍停留在张梁身上,重拾刚才的话题,“方才说到新作物,如今众人都在,你且细细说来。”

张梁道,“学生在曲阳试种土豆、红薯与玉米三物。前二者亩产皆可达千斤以上,玉米亦有七八石之数。”

“竟有如此高产?”刘熙面色微微一惊,他以经学与训诂见长,虽然不精农事,却也知道这个产量远超寻常粮食。

反倒是一边的国渊急忙确认,“三郎,亩产当真有千斤?可是以汉斗计量?”

“正是。”张梁微微点头,你若知道这是市斤不是汉斤,怕不得更吃惊。

他补充一句,“且这些作物不择地力,贫瘠山地亦可种植。其中土豆与玉米一年可种两季,即便误了春播,夏种犹可补救。”

此话一出,房间里一片寂静,唯有窗外不时有鸟鸣传入耳中。

郑玄缓缓起身,在狭小的室内来回踱着步子,麻衣下摆拂过粗陋的席垫。他突然驻足,目光如电,“若此言非虚,得了此物,何愁仓廪不实!又何忧百姓饥馑!”

崔琰激动地拉住张梁衣袖,“三郎,此等祥瑞之物,应当献与朝廷,尽快在天下种植!”

“季珪稍安勿躁。”郑玄抬手制止他的失礼行为,凝视着张梁,“如此重器,你待如何?”

张梁拱手说道,“先生,此物去年方由家兄试种成功,今年在曲阳推广。若要广布大汉,至少还需三五年光景。”

他从袖袋里取出一卷留侯纸,双手递给郑玄,“此乃种植要诀,学生当遣人送良种至高密,土豆尚可赶上一轮夏播,请先生主持推广。”

刘熙闻言眼神一亮,道,“郑师,若有良种推广之功,想必党锢之事或可转圜。”

郑玄点点头,接过种植说明书,指节因用力而微微发白。

他环视房中的三名弟子,声音微颤,“尔等可知,若能解黎民饥馑,胜过注经万卷?”

郑玄将留侯纸递给国渊,嘱咐道,“子尼,你素来通晓农事,秋收之后,便由你来负责此事。”

国渊郑重地接过,那一卷轻飘飘的纸张在他手中重若千钧,他对郑玄与张梁深施一礼,“郑师,三郎,子尼必不负所托!

郑玄也向张梁拱手一礼,“若得成此功,老夫当替天下苍生谢你。”

张梁急忙闪身避让,却见这位当世大儒眼中,竟隐隐有泪光闪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