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在下张梁,乃留侯之后 > 第114章 收蚕茧不,只要你肯开尊口(3)

张梁自然清楚卫询对造纸术的心思,却也不点破。

他将卫询引到工坊里的会客室,笑着请卫询稍候。转身出去后,他从系统空间兑换出了几种纸张样本,铺在案几之上,给卫询展示起来。

这些纸张质地细腻,色泽温润,有普通书写用的白纸,也有书法绘画的七尺纸,还有洒金的笺纸,以及装订成册的手抄本,种类繁多,令人目不暇接。只是印制的书籍,他却一本都没有拿出来。

卫询虽心痒那神奇的造纸工艺,但也深知这必定是张梁秘而不传的技艺,强求不得,反会交恶对方。

他压下心中的渴求,挑选了留侯纸、七尺纸和适合记账的线装本,又想和张梁商定采购价格。

没奈何,在纸张定价上,张梁根本不与他商量,最终以早前魏老爷子定下的价格,定下了首批纸张各一百刀,线装本一百本的采购量。张梁小手一挥,给他抹了零头,三十万钱不要了,收了个整数一千万钱。

“卫家主爽快。”张梁笑道,“日后若有需求,只需派人传个话即可。对了,为方便合作,卫家主可留下一个准确的收货地址。我们工坊新近组建了车队,提供送货上门服务,也省却贵府派人来回奔波之苦。”

卫询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惊异与赞赏。送货上门,这可是大商户才有的气派与便利,但也没有像这曲阳工坊一般,曲阳离着襄邑,可是有千里之遥。

如今虽然没有造纸技艺,但转手做二道贩子也一样有得赚,只是这纸价钱却是高了一些。

他当即留下了卫家在陈留郡铺面的地址,日后若有需要,只管派人将钱财送过去曲阳便是。

送走心满意足的卫询,也算是初步和卫家建立了联系。趁着夜幕,张梁将库房里的蚕茧收入系统空间,吃过晚餐后早早便休息去了。

翌日清晨,雎水河码头上比昨天喧闹不少,一批从外地赶来的茧商们刚到码头,便已是心急如焚。他们收茧后自雎水一路逆流而上,耗费时日过长,此刻船舱中已有蚕蛾破茧,空气中弥漫着绝望的气息。

这群茧商不同于此前见到的本地商人,他们大多皮肤黝黑,手脚粗糙,更像是亲自劳作的蚕农,而非白净肥胖的坐商。看到曲阳工坊依然开门收茧,他们如同抓住了最后一根救命稻草,纷纷围拢上来,七嘴八舌地哀求着。

“公子!东家!您行行好,收了我的茧吧!价钱好商量!”

“这都是咱乡亲们亲手养出来的好春茧啊,就是…就是路上耽搁,出了些蛾子…”

“三千文!三千文我们就知足了!”

张梁看着这群满面风尘、神情焦急的汉子,没有趁机压价。他让伙计调整市牌,按照茧市开市第一天的价格——上等茧三千六百文一石收购,并派工人登船,逐一查验评估次茧与废茧,公事公办。

结账时,这个远高于他们预期的价格,让这群远道而来的茧商们感激涕零,纷纷拱手致谢。

领头的一位汉子激动地说道:“公子仁义!今日仍能高价收茧,救我等乡亲于水火。小的们来自河内郡,家乡种桑不少,但织造不如陈留兴盛,蚕茧卖不上价。因此才联合了乡亲们,收完茧子就拼了命往襄邑赶,全凭人力划桨逆流而上,一路奔波,还是来得晚了……幸得公子收留,不然今年可就血本无归,无颜回乡见父老了!”

张梁心道,难怪看这群茧商和之前所见的不一样,这就是一群蚕农,自己组了个行会,把乡亲们的蚕茧带出来卖。心下了然,更生几分敬意。

他略一沉吟,朗声对众人说道:“诸位辛苦,逆水行舟着实不易。我曲阳工坊日后对优质蚕茧的需求极大。若诸位信得过我张梁,今后无需再如此辛劳运至襄邑。夏秋两季,诸位可径直将蚕茧顺流送至冀州黎阳津,我工坊必派人接货。只要品质符合要求,无论多少,一律照单全收,价格必公允合理!”

张梁目光扫过众人,继续道:“我曲阳工坊在襄邑也会开设铺面,两地皆会收茧,若是走陆路,也可来此。”

此言一出,犹如在平静的湖面投下巨石。河内的茧商们先是一愣,随即爆发出巨大的感激之声。一条稳定可靠、免去他们长途奔波与市场风险的销路,远比一次高价更令人心动,往年他们来到襄邑,也会被本地工坊压价,只因路上耽搁时间久,每次也只能忍气吞声,低价出手。

“东家豪气!”“公子仁义,我等信您!”

“谢公子大恩!下次收茧,我等直接送往黎阳!”

“这下乡亲们总算有盼头了!”

当下,便有工坊文书上前,为这十余位河内茧商详细登记名号、乡里籍贯,并分发特制的符节作为信物。在黎阳津收茧是张梁临时起意,那边并没有设立工坊与铺面,只等返回曲阳途中,经过黎阳时再行选定具体位置。

在摊位上闲坐了一上午,除去早上那一批河内来的茧商,之后便只有零星小猫三两只。见再难有大宗货源,张梁留下几名伙计看守摊位,自己则带着人先回了工坊。

自从本地工坊不再滋事,赵老管事就一直在坊内统筹调度,见张梁回来,他缓步迎了上前,面带忧色道:

“公子,如今水力缫丝机虽已增至六百台,每日耗茧也不过两千石。此番我们将襄邑乃至周边流通之蚕茧收揽殆尽,库存足有十万石,只怕…仍难及时缫完,时日一久,蚕茧都将出蛾。”

张梁摆手笑道:“赵老无需多虑。我已安排妥当,大批蚕茧正遣人陆续运送回曲阳,沿途若有差池,承运方自会全权负责。工坊眼下的第一要务,乃是全力运转,将库房中的蚕茧尽数缫成生丝。”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这一片地,魏公子与刘公子已从襄邑县衙购得。我打算将此地重建,作为咱们在襄邑的产业--不仅要将这临时工坊扩建为正式工坊,还需在城中开设几处铺面,作为曲阳工坊产物的经销之所在。待此间库存蚕茧缫丝完成,大部队便准备启程返回曲阳。”

自小满开市至今,已经是第十四天,客商日渐稀少,的确也没有滞留襄邑的必要。更何况临行之前,魏老爷子早有叮嘱,需在五月十五前赶回曲阳。今天已是四月二十,随大队车马同行,路途上还需十几天,是时候筹划返程了。

赵老管事闻言道:“老夫年迈,连日赶路只怕力有不逮。不如先留在襄邑督建工坊,也可借此休养些时日,待一切稳妥后再启程回曲阳。”

张梁见他愿意留下来督导襄邑事务,自然也是愿意。

刘复眼珠子一转,顿时兴致勃勃道:“既如此,我也留在襄邑,协助赵老!凭我与官府的关系,当可便利不少。”

他说得倒是在理,但见他那一脸兴奋模样,大家都知道刘公子是纨绔心思复萌,想在襄邑逍遥自在。

魏超打趣道:“刘公子,你可是说过要亲自织锦献给侯爷的。”

刘复手一摆,满不在乎道:“诶~~~!襄邑织锦有三服官指点,我找他便是。路途遥远,这十几天都够我织好一匹锦了。”

张梁也呵呵笑道:“那你可得注意些,莫让大匠代劳。否则被你父侯一眼看穿,反而不美。”

刘复顿时面露窘色:“三郎你这是凭空污人清白!这匹锦缎我必当亲自动手!”

工坊内顿时轰然大笑,洋溢着欢乐的气氛。

……

计议已定,工坊便开始有序收尾,留出五千石鲜茧作为这几天的缫丝用度,其余全部收入系统空间,只等缫完这批鲜茧就启程回曲阳去。

水力缫丝机效率百倍于手摇机,留在襄邑必定会引人觊觎。临行前须全部收回系统,带回曲阳再行安装使用,日后这边只需配置些低端缫丝机,多请些人缫丝便是,反正咱们的人口基数大,劳动力不值钱。

赵老挑选出数十名沉稳干练的工匠、账房与护卫留驻襄邑,负责主持永久工坊的建设与日后运营。

与此同时,在襄邑城内购置的几处铺面,也在紧锣密鼓地开始装修筹备,不日便将挂出“曲阳工坊”的招牌,对外收购生丝、销售布匹及纸张文具等工坊产品。

临行前一天的中午,襄邑织造联合会特设宴席,为曲阳工坊一行人饯行,除去卫家之外,恐怕所有人都盼着他们尽早离去。

县令应余、三服官与各家主事皆到场,席间宾主尽欢,既是对这次春茧竞价波澜的最终化解,也是对张梁提供脚踏缫丝机的感谢。脚踏缫丝机面世,缫丝效率提升了三倍不止,往年蚕茧的四成损耗将降低一半不止。

宴会后,几家本地工坊留了张梁几人议事,谈的就是开放脚踏缫丝机的制造工艺。

他们各自买入了几十台缫丝机,本想带回家去仿制,不料机器关节位置都是铁制零件,包裹的严严实实,一敲开全都散了架,找了数百人帮忙,都没能拼回去。仿制不成反停了工,用惯了脚踏机,再使用手摇机去缫丝,他们已经是无法适应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