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在下张梁,乃留侯之后 > 第82章 县令来访,安置流民建曲阳(2)

魏县令夹起一根炸薯条,蘸了点细盐尝了尝,外酥里糯的口感让他颇感满意:“这薯条别致。张郎君之意,是此三物可广植于城郊荒山、河滩沙地等贫瘠之处?”

“明府高见!”张梁立刻肯定,“若能将那些无人问津的荒坡野地利用起来,种植此等不争良田的高产作物,不仅可补口粮之缺,更能安置大量无地流民!赶在三月开垦四月下种,秋日便有收成,正可解燃眉之急!”

“若真如此,县中自然要妥善安排,”魏县令放下筷子问道,“只是,张郎君所说的高产,究竟有多高?”

张梁在系统里查询着三种作物的平均产量,清清嗓子,他将产量打了个折扣,“玉米产量略低,亩产约有8石,红薯土豆亩产至少10石,且玉米与红薯二者可以同种于一片地里,如此一来,相当于一亩地多种一轮玉米。”

张梁话音落下,厅堂内霎时一片寂静,只有灯花炸开的噼啪轻响。

在座之人,除了张角三兄弟以外,人人都是一惊,玉米产量最低竟都有八石,而现今的麦粟亩产才不过区区四石。

“多…多少?”魏县令手中的筷子啪嗒一声掉在桌上,他浑然不觉,只是双目圆睁,盯着张梁,声音带着难以置信,“张…张贤弟,你方才说…玉米…八石?那…那红薯土豆…十石?!”

不知不觉间,他对张梁的称呼已悄然升级。他身为县令,虽平时不大管事,庶务多交由僚属处理,但也知道农事乃天下之本。

大汉承平年间,上等良田精耕细作,粟麦能有四石收成已属丰年,寻常田地不过两三石。这八石、十石的数字,不啻于当头放了个大伊万,炸得他脑中嗡嗡作响。

“正是。”张梁神色平静,“此乃小子多方查证、反复试种所得。玉米产量略低,亩产在八石左右。红薯、土豆,只要水土相宜,管理得当,十石并非虚言,若是水肥足够,十石再往上,也不在话下!”

“嘶——!”席间响起一片倒抽冷气的声音。田先生捻断了几根胡须犹不自知,魏超更是瞠目结舌,上次在张家,他明明和自己说不知产量几何,今日怎敢夸下如此海口?还十石往上,三郎啊三郎,你是怎么敢的,万一兑现不了,那可如何收场?

田丰定了定神,拱手对魏县令道:“明府,诚如三郎君所言,此三物或为神种。”

“然我等并无相关种植经验,为稳妥计,今年当先于坡地、水田与旱地之中,各择一片适宜地块进行试种。一则验明其真实产量,二则摸索其种植管护之法。待确凿无疑后,再图全县推广,方为老成持重之策。”

魏县令点点头,“田先生所言极是,正该如此!此事…容后再议。”

只是张梁却不想再拖,再等他们自行摸索下去,这书没人看都该太监了。他清清嗓子说道,“明府,田先生,种植之法,小子已有完备章程。”

“从选地整地、下种育苗、水肥管理、病虫防治到收获储藏,皆已了然于胸。如今正是春耕之时,若误了农时,今秋无收,这嗷嗷待哺的数万灾民,只怕又要沦为流民!”

田丰沉声道:“三郎君心系百姓,急于求成之心,老夫理解。然农事关乎万千性命,岂能儿戏?你说已有完备之法,空口无凭,如何取信?试种验证,乃必经之途!”

“错过一季,尚有下季,若因仓促种植而颗粒无收,则万劫不复!”

魏县令也面露难色,看向张梁:“张贤弟,非是不信你。只是田先生所言有理,兹事体大,若无实据,贸然推广,万一…后果不堪设想啊。为曲阳百姓计,岂能…岂能以此冒险?”

面对质疑,张梁神色不变,嘴角微扬,他并没有直接出言反驳,而是转向魏老爷子,语气沉稳地说道,

“魏公,明府,田先生,小子深知口说无凭,亦知各位大人心系万民,不敢轻忽。”

“小子敢在此立军令状!若依我之法种植,今秋收获,无论坡地、水田、旱地,红薯土豆产量若低于十石,玉米低于八石,小子愿领欺瞒上官、贻误农时、祸害生民之罪,甘受国法极刑!绝无怨言!”

“军令状?!极刑?!”魏超惊得几乎跳起来,心里暗叫,三郎你糊涂啊,不过是区区流民而已,犯不上犯不上。

厅内一片死寂,落针可闻!

以自身性命作赌,就为了今年强推新种?张三郎这小子,竟敢如此决绝!魏老爷子都坐直了身体,浑浊的双目爆射出精光,死死盯着张梁。

duang!

魏老爷子喝下一杯酒,将酒杯重重顿在桌上,瓷器的脆响刺破死寂,吸引了满座目光。

“三郎,你——可有十分把握?”老爷子沉声问道。

张梁起身拱手,“魏公,小子把握十足!”

“好!”老爷一声断喝,子环视了一圈桌上众人,目光落在田丰与魏县令身上,“诸位,既然三郎敢以性命相托,若我等再畏首畏尾、固守旧例,岂非寒了他剖心之诚?”

“至于田先生所虑,”他将语调放缓,指尖轻叩桌案,“县里的熟田依旧种麦粟,以新开之地育新种,若是今年欠收,年底补播冬麦止损,流民所需口粮,由我魏家一力承担。”

“三郎,新地贫瘠,秋收之时,若产量能达到八成,老夫便亲请公孙刺史,送你这天赐祥瑞直叩洛阳宫门!”

老爷子一言已定,魏县令与田丰也不再多言。

一盘肥瘦相间的回锅肉和焦香四溢的炒油渣送了上来,吸引了魏老爷子的注意。

他夹起一片回锅肉,仔细端详——肥肉晶莹剔透,瘦肉纹理分明、焦香诱人,却迟迟不曾入口,眉宇间带着一丝疑虑。

张梁心下了然,知道他心中的顾虑,适时开口,“魏公请放心品尝。此猪乃新法圈养,专饲草料谷物,绝未沾染污秽之物。”

听他这么一说,老爷子这才将肉送入口中。

甫一咀嚼,只觉酱香浓郁,肥肉不腻,瘦肉弹嫩焦香,全无记忆中那令人皱眉的腥臊之气!他细细品味,脸上渐渐露出难以置信的讶异之色:“这猪肉…烹制得法,肉质竟这般细嫩醇厚?与老夫记忆中之粗粝腥臊,实乃天壤之别!”

魏超早已按捺不住,对那盘炒油渣赞不绝口:“妙极!这油渣焦香酥脆,佐酒下饭皆是绝品!以往只知猪油可点灯烹食,谁知这熬油剩下的渣滓竟也如此美味?真真物尽其用!”

魏县令也尝了回锅肉,同样大感意外:“这猪肉滋味确实不俗,远非寻常农户所养可比。张贤弟,不知你庄上饲喂之法,有何独到之处?”

张梁顺势接话:“明府慧眼。这正是小子欲陈之第二桩事——发展生猪养殖。我已有一套圈养之法,以玉米秸秆、薯类藤蔓、野菜等混合饲喂,猪只不仅生长迅速,四个月左右便可出栏,其肉质更是脱胎换骨,腥臊尽除。”

他话锋一转,神情郑重:“只是,欲得洁净美味之肉,首要在于革除积弊!民间厕溷相连,圂中猪豚啖食污秽,又少有劁猪之术,故此其肉味腥臊、为人轻贱!更兼污秽积聚,极易滋生疫疠,遗祸无穷!”

此言一出,席间众人,尤其是深谙民情的魏老爷子和田丰,无不面色凝重,微微颔首。圂厕相连之弊及其与疫病的关联,他们心知肚明。

“猪食草料谷物便可长肉,其排泄之物更是上好的田肥,可滋养地力,形成循环。”张梁指了指那锅香气四溢的汤,“这玉米排骨汤之鲜美,亦得益于此法所养之猪。”

“再看这冬菇滑鸡、清蒸鲈鱼,若能由县府统筹规划,在城外适宜之地圈养鸡鸭、掘塘养鱼,百姓餐桌便可常见荤腥,体质自然增强。诸如雀蒙眼等因荤食匮乏所致之疾患,也可大为减少。”

魏老爷子听得频频点头,目光扫过满桌佳肴——这些食材在张梁的巧手烹制下呈现的色、香、味,其说服力远胜千言万语。

他放下筷子,看着张梁,眼中充满赞许:“三郎,你这一桌菜肴,步步为营,煞费苦心啊!粮足则民安,肉丰则体健。红薯、土豆、玉米,实乃垦荒拓土之利器;猪、鸡、鱼,堪称富民强本之根基。”

魏老爷子听得频频点头,目光扫过满桌菜肴——这些食材在巧手烹制下呈现的色香味,比任何言语都更有说服力。

魏县令也明白张梁的意思,但见他再往下讲,就将说起那圂厕分离等不宜席间详论的污秽细节,恐倒了众人胃口,于是岔开话题,“张贤弟,你这几日与张县丞将新种耕作之法,与禽畜蓄养之策,拟个条陈策文,咱们便宜行事。”

魏老爷子捋须颔首,目光炯炯,“张县丞,张主簿,三郎此议,思虑深远。我魏家身为世居曲阳,责无旁贷。”

“趞儿(魏县令),县衙当尽快行文,制定章程,荒地开垦之规、禽畜鱼苗借贷之法,新垦之地三年免税之惠!所需启动钱粮,我魏家认捐两成,再联络城中富户共襄盛举!田先生,”

他看向田丰,“县衙文书往来、富户捐输催办、各乡里正调度、乃至与州郡的沟通,皆由你总掌!务必使政令畅通,如臂使指!”

随即,老爷子转向张家三兄弟,“张家昆仲!”

张角、张宝、张梁立刻齐声应道:“在!”

“尔等实务精熟,更兼三郎知新种耕作之法,此乃推行之根本!”老爷子语气郑重,“开荒垦殖、流民组织、种粮分发、技术传授、乃至猪圈鱼塘之营造,千头万绪,皆系于尔等之肩!”

他目光在三兄弟脸上逐一扫过,带着嘱托和告诫,“遇事勤加商议,以大局为重!老夫要的是秋日仓廪丰实,务必同心同德,精诚合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