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在下张梁,乃留侯之后 > 第65章 群英荟萃,辞别高密入泰山(5)

“新粮种乃是日南郡所产,因交州日照雨水充足,故能一年三熟。若是青州种植,一年最多两季,尚需进行筛选与培育。”张梁言之凿凿,“海外巨岛有船队亲眼所见,只是海图尚未绘制,烟涛微茫颇为难求。”

郑玄听罢张梁对新粮种的说明,又追问道:“曲阳所产的这些新粮,我青州可能引种?若要推广至全国,需多少时日?”

虽然粮种可以从系统直接兑换,但太容易得到的东西,人们往往都不会珍惜。

张梁掐着手指说道,“青州与冀州气候相仿,自然可以种植。今年秋收后,应当能推广至钜鹿郡,待明年钜鹿试种成功,便可逐步推广至整个冀州。如此再经两三年,应当能遍及全国。”

郑玄满意地点点头,笑道,“子尼,此去冀州,务必带回新粮种,我等当自行培育试种”

国渊恭敬说道,“唯!弟子定当悉心研习种植之法,不负老师所托。”

郑玄师徒对自己真够意思,早些天就和他们说过的粮种与种植之法,今天在公众场合还要给自己再提一遍。

正当张梁感慨之时,门外忽然一阵嘈杂,车马喧嚣,人声鼎沸,来的人还不少。

刘熙与郑玄对视一眼,起身出去查看情况。

不多时,他带着管亥进来,原来是高密县城里采购的建筑材料已由车队送达,随行的还有百余名工匠与力工。

今年高密的红薯玉米是来不及种植了,但秋土豆还可以抢种一季。

张梁指着管亥说道,“管先生此行便带了新粮种。具体事宜,不妨由子尼师兄与管先生详谈。”

我是谁,我在哪,我没有带粮种啊。管亥闻言一怔,一脸问号,但他很快回过神来,知道肯定是张梁要作法了,赶紧配合着他与国渊说起种植之法。

众人一拥而上,帮着卸下车上的材料,张梁也趁机找了一辆空车,兑换出几大筐土豆,管亥安排人将马车赶进郑学内部。

土豆被小心地抬下车,放进了相对宽敞的正堂之中,正对着堂上的夫子像。

打量着眼前饱满的块茎,郑玄满眼笑意,“若是夫子知世间有此丰产之物,想必也要含笑九泉。”

国渊带着十几名农人与郑学弟子,手脚麻利地开始将种薯切块,沾上草木灰后,埋进沙土中进行室内催芽。

国渊将张梁拉过一边,小声说道,“三郎,如今气候适宜,十余日内应当便可出芽…”

见他欲言又止的模样,张梁问道,“子尼师兄可是担心冀州之行会误了农时?”

国渊点点头,“此去冀州千里之遥,往返恐需月余时间。”

他一脸的纠结之色,既想确保土豆秋种,又想去钜鹿观摩。

张梁笑着道,“子尼师兄,此事简单。”

他与管亥商量着道,“管先生,可否借调几名农人,前来高密指点土豆播种之事?”

管亥满口答应,他手下的几位技术员也是张梁配发的,对张梁的本事他自然心知肚明。

农事难题迎刃而解,国渊虽然没有喜形于色,但话语之间却早已没了那一分担心与纠结,带着弟子们将校核完的简牍装箱上车,准备运往曲阳。

与此同时,新到的工匠指挥着力工们迅速投入工作。

住宿区与文庙的建设率先启动,工匠们开始开基刨槽、平整土地。号子声此起彼伏,热火朝天的施工打破了郑学素来的宁静。

张梁望着忙碌的工地,向管亥询问施工进度。

管亥爽朗一笑,胸有成竹,"公子放心,工匠都是老手,加上百余力工相助,不出一个月,定能让学子们搬进新舍。只是文庙与三层教学楼,一则是精细活,一则是工程复杂,恐怕要到明年才能完工。"

郑玄在旁闻言,温声说道,“管先生,教学楼但求坚固实用,不必费工雕琢纹饰,如此可否提前完工?”

“郑先生如此体恤,某必当尽力而为。”管亥拱手应道,“省去雕饰,确能节省不少工时。”

郑玄点点头,眼中难掩期待,他也盼着弟子门生们能在崭新的学堂中求学问道,从前没得选,现在难得有条件。

身边没了外人,郑玄说道,“三郎,车队既已抵达,你们不如今日便启程吧。”

张梁躬身一揖,“老师,那弟子今日便告辞了,秋收之时,弟子再回来探望。”

“嗯~~~”郑玄看着这一心入郑学的年轻人,虽然才三五日工夫,却俨然成了自己不可或缺的弟子,“你几位师兄,今日也随你出发,昼食之后,便早些走吧,秋后若是无暇,也不需往返奔波。”

用过午膳后,国渊等人收拾好行李,准备登车前往曲阳,崔琰回清河,沿途正好顺路同行。

张梁给系统拟定了行进路线后,向国渊几人说道,“几位师兄,请随车队先行,在下需先行赶往泰山郡处置要务。待泰山事了,定当快马加鞭赶往曲阳与诸位会合。”

辞别之时,郑玄一直伫立在学堂门前,目送着车队缓缓驶离。直到车队消失在远方,那道清瘦的身影依然久久凝望。

烈日当空,管亥一马当先,张梁三人策马紧随。

行至僻静处,管亥勒马禀报,“公子,斗舰预计这几日就能启程前往曲阳,月余便可抵达。”

“好,有劳管帅!”张梁这才问起泰山军的筹建情况,“泰山军如今驻扎在何处?”

“全部安置在盖县,依沂山而驻,进退皆宜。”管亥扬鞭指向前方,“此去不过两日路程。”

……

车队缓缓向冀州行进,宽敞的驷车之中,郑玄门下的五位亲传弟子正相谈甚欢。

国渊望向崔琰道,“季珪,我们五人,唯有你去过曲阳,可否细说那边的风物人情?”

崔琰拱手笑道,“即便师兄不问,我也正欲与诸位分说。我与三郎自中山郡初遇便一见如故;后参与张氏书社新张之礼;五月又观礼三郎与魏氏结义。其间三郎显露的种种不凡之处,容我细细道来。”

喜欢在下张梁,乃留侯之后请大家收藏:(www.071662.com)在下张梁,乃留侯之后小米免费小说网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