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衡语气转而缓和,说道:“陈留刘氏勾结邯郸贼匪、袭杀钜鹿车队一事,当日我便修书呈报司马太守。太守极为重视,已行文至赵国与陈留二郡,此时两郡应已着手处置。”
张梁一听司马太守,心里对复姓有些敏感,不由顺口问道:“审明府,敢问司马太守名讳?”
“当今魏郡太守,正是河内温县司马防,字建公。”
张梁闻言,心头一震--卧槽!司马防,这可是个纽币人物,他有八个好儿子,并称司马八达,其中就有日后熬死诸葛丞相,诈病赚曹爽的老贼司马仲达。司马防还曾举荐过曹操任洛阳北部尉,门生故旧遍布朝野……
此人无疑是一条超级大腿,若是能和他搭上线,就光逮着他一个人薅羊毛,至少都能薅出十几个大牛来。
张梁按下激动的心情,从容应道:“原来是司马公。在下曾听长辈多次提及,说司马公为人刚正、仪态威严,素有清望。我也是神往已久,只可惜缘悭一面,始终未能得见。”
审衡会意,投桃报李道:“待此番平定邯郸贼匪、擒获贼首,审某定当为公子引荐。”
张梁趁势进一步打听:“多谢明府成全。只是司马公既为名门贤守,在下可不敢失礼,不知他平日有何偏好,或有哪些忌讳?还请明府指点一二,以免无意冒犯得罪。”
审衡略作思索,答道:“司马公雅好经史,尤重《左传》与《汉书》,常与僚属论说古今兴替。若言及政事,须秉实而言,最不喜虚言浮辞。他素来讲究仪表端庄,不喜人衣冠不整、言行轻佻。此外,他极重孝道,若提及亲族家事,当慎言谨行。”
张梁郑重颔首:“多谢明府提点,梁必谨记于心。”
来到城中邸店下榻,张梁心中已经打起了小算盘。得知司马防的偏好后,他从系统中兑换了《左传》与《汉书》的隶书精校本,打算等平定了张固的盗匪后,便以这两部书为礼,先行拜会司马防,留个印象。
张梁还是比较害怕和这个时代的文化人接触,说起话来一套一套的,自己很难跟得上节奏,生怕一句话没说对得罪了人。和裴元绍典韦交流起来,就毫无思想压力。
张梁躺在床上反复思量,推敲着日后若见到司马防,该如何引经据典、借古论今,既显得自然,又能投合其兴趣。《左传》与《汉书》看来非认真细读不可,否则对方若引出什么深僻典故,自己却听不懂、接不住,反倒尴尬。
直到深夜,想得自己头疼不已,他才吹熄烛火,沉沉睡去。
次日清晨,众人赶至校场,与张合及曲梁骑兵会合,整军出发,直向邯郸驰去。
刚出发没多久,随行的审配在行军途中注意到,曲阳义从的马具与曲梁县兵大不相同——不仅有双马镫悬垂在马腹两侧,马鞍也更为高耸贴身,马蹄踏地之声清脆铿然,不似曲梁县兵坐下战马那般沉闷。
张梁微笑解释道,“此乃双边马镫与高桥鞍相配合,可使骑手控马更稳、即使在疾驰时放开手,也不易坠鞍,更便与纵马骑战。马蹄上所镶之马具名为‘马蹄铁’,以铜铁打制,可保护马蹄减少磨损,即便是长远奔袭,也不易折蹄跛行。”
审配闻言称奇不已,暗叹张梁不仅精通文事,更善工械之巧。
张梁索性请曲梁骑兵暂停行进,让裴元绍带人为所有县兵战马加装马蹄铁。
钉蹄铁花了半个时辰,修整之后的骑兵前进速度极快,当天午后便抵达了邯郸城外大营。
营地里,屯驻在此的关羽、典韦等人出迎,张梁随即给牵招、审配一一引荐。众人相见,言谈甚欢。
此时天色尚早,日头仍高,曲梁县尉张登与邯郸县尉赵咨,见张梁部众军容严整、士气高昂,便提议比试助兴,顿时群情激昂。张梁也有意验一验邯郸与曲梁两县县兵的成色,于是同意了三场较量:首轮骑射,次轮马战斗将,末轮战阵对决。
骑射比试,张梁一方大显身手:赵云连珠三箭皆中靶心,牵招仰射飞鸟,关羽更是一箭双雕,引得满场喝彩。
张登与赵咨虽然已是尽力施为,但成绩却是逊色不少,差强人意。
张梁见二人面露惭色,便暗中示意自己人放水,免得两名县尉面上不好看。
随后几轮,赵雷与典韦几人或故意射歪,或是脱靶而出,张登、赵咨虽不能拔得头筹,却也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勉强保全了颜面。
马战交锋,更是精彩迭起:典韦与关羽纵马对决,枪来刀往,令人目不暇接;牵招对上张合,也是打得难舍难分。然而到了与两名县尉对阵之时,张梁部将不是力有不逮,就是对战经验不足,被张登奋力挑落头盔,又被赵咨亦险胜一招,击飞了手中兵器。
围观将士欢呼不绝,二人打得开心,还挽回了不少威严。
第三轮战阵对抗,双方各出十人,模拟战场小队对决。
张梁命裴元绍与夏侯兰各率九名军士出战,赵咨与张登则亲自挑选九名县中老卒组成一队。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