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流放岭南:开局一座破酒馆 > 第50章 冬藏蛰伏,麻沸初成暗蓄力

**涧深处所得的“重楼”根茎与邓老者那番深谋远虑的点拨,如同在林薇薇心中点燃了一盏长明灯,照亮了前路,也指明了方向。与赵里正看似和谐的“合作”关系下,她不再焦虑彷徨,而是沉下心来,开始了有条不紊的“蛰伏”与“积蓄”。

寒冬的脚步日益临近,山风凛冽,草木凋零。驱寒膏的需求量达到了顶峰,制作点里终日弥漫着辛辣温暖的药香。林薇薇每日准时前往,指导赵氏等人处理药材、掌控火候,态度依旧耐心细致,毫无保留(限于简化版)。她甚至“主动”改进了过滤和装罐的方法,使得成品膏药看起来更整洁耐用,赢得了赵里正几句不痛不痒的夸赞。

然而,在这表面的顺从与合作之下,一场无声的“掠夺”正在悄然进行。

赵里正为制作点提供的药材,品质参差不齐,但种类和数量远非林薇薇往日所能及。她将每一次接触都视为学习的机会。肉桂的厚度与油性如何影响药力?不同产地的姜汁辛辣程度有何差异?威灵仙是根效佳还是茎效佳?她默默观察,细细比较,将每一种药材的特性、优劣、处理要点牢牢记在心中,并在夜间于棚屋中偷偷记录下要点(用炭笔写在洗净的干树皮内侧,极其隐蔽)。

她借口“试验药性稳定性”或“改进保存方法”,将一些边角料或轻微瑕疵的膏体带回,尝试不同的配伍微调,观察其变化,积累着宝贵的实践经验。制作点,成了她绝佳的、免费的“药材博物馆”和“实践工坊”。

分得的“酬劳”——那些微薄的铜钱和粮食,她精打细算到极致。铜钱一枚枚存入陶罐,粮食仔细储存,绝不浪费一丝一毫。她甚至用部分粮食,通过孙寡妇,换取了更耐储存的粗盐、糖稀和一小罐珍贵的菜油,进一步丰富家庭储备,也为未来可能的研究做准备。

进山采集“指定辅药”的任务,她更是充分利用。每次出行,路线更加飘忽,时间更加随机。她在采集任务所需之余,必定绕道秘密药园,悉心照料那些越冬的药材,为它们培土、覆盖枯草保暖,并悄悄移栽新发现的、有价值的药苗。每一次进出,都对山形地貌、药材分布有了更深的了解。

而所有这一切暗中积蓄的核心,便是那枚珍贵的“重楼”根茎。炮制“麻沸散”的过程,极其缓慢、谨慎,且充满风险。她只能在深夜,确认母亲和弟弟熟睡后,才敢在棚屋最阴暗的角落,借助微弱的油灯光亮,进行极其微量的操作。

依照邓老者所授,她将根茎最核心的一小部分仔细切削下来,清洗干净,置于通风处阴干。这个过程便花了数日时间,需时刻防潮防霉。随后,她用好不容易换来的一小勺陈醋,倒入一个极小极深的粗陶碟中,将阴干后的重楼薄片浸入其中,以瓦片覆盖碟口,藏于柴堆最深处的阴凉地。

七日浸泡,每日她都会趁无人时,小心掀开瓦片查看,心中默记变化。醋液渐渐染上淡淡的黄褐色,药材本身的气息与醋酸味混合,产生一种奇异而略带危险的气息。

七日满,她取出已软化并吸饱醋液的药材薄片,置于一片干净瓦片上,在煮饭的灶膛余烬旁,利用那极其微弱的、可控的温热,缓缓焙烤。火候的掌控全凭直觉与经验,既要烤干,又不能焦糊,否则前功尽弃。她彻夜不眠,小心翻动,直到薄片变得酥脆,散发出一种干燥的、略带酸涩的奇异药香。

最后一步,研磨。她不敢用石臼(动静太大),而是找来一块极其光滑的鹅卵石和一片平整的青石板,洗净烘干,将焙干的薄片置于其上,用卵石极其小心、缓慢地碾压、研磨。动作轻缓,几乎无声,耗时极长,才得到一小撮比面粉还要细腻的淡褐色粉末。

这便是初成的“麻沸散”基粉!量极少,仅够一两次试用,却凝聚了她无数心血与风险。

她将粉末装入一个洗净晾干的小竹节内,以木塞封口,再用蜡油(从换来的蜡烛上刮下)仔细密封,贴身藏于内衣暗袋中,从不离身。

完成这一切后,她长长舒了一口气,后背已被冷汗湿透。这不仅仅是一份药粉,更是她在绝境中为自己预备的一线生机,一份沉重的、关乎生死的底气。

冬日的第一场寒雨悄然落下,淅淅沥沥,天气骤然阴冷潮湿。驱寒膏的需求更旺,制作点愈发忙碌。村民们的感激之声不绝于耳,赵里正脸上的笑容也多了几分真切——显然,这驱寒膏带来的名声与微利,让他颇为受用。

然而,林薇薇却敏锐地察觉到一丝隐忧。连日阴雨,湿气太重,制作点储存的部分药材(如姜块)开始出现霉变迹象,赵氏等人并未足够重视。林薇薇“偶然”发现后,“及时”提出警示,并“建议”改进储存方法,添加生石灰吸潮,得到了采纳,避免了一次可能的损失。赵里正得知后,对她“尽心尽责”的态度表示了肯定。

但林薇薇心中明白,这点“功劳”远不足以提升她的地位。赵里正需要的,始终是一个“好用”、“可控”且“无威胁”的工具。

转机发生在一个雨夜。村中一户人家的小孩贪玩淋雨,夜间突发高烧,抽搐不止,伴有剧烈咳嗽,情况危急。家人连夜拍响赵里正家门求助。赵里正虽派人去请邻镇郎中,但雨夜路滑,郎中迟迟未至。

孩子哭声渐弱,家人心急如焚。有人忽然想起林薇薇平日懂些草药,死马当活马医地求到了棚屋前。

林薇薇被惊醒,听闻症状,心中飞快盘算。高热抽搐,极似现代所称的高热惊厥,需及时降温镇静。她立刻想起邓老者曾提过几味清热镇惊的常见草药,如钩藤、蝉蜕、淡竹叶等,她平日皆有采集备用。

但此次不同以往,病情急重,且赵里正已然知晓。出手,风险极大;不出手,于心难安。

她略一沉吟,对来人道:“晚辈并非郎中,不敢妄断。只是家中恰有几分清热安神的寻常草药,或可煎汤一试,略尽人事,万万不敢担保效用,更需即刻去请郎中!”

她将话说得极满,不留任何余地。随后,她迅速配了一剂极平和稳妥的清热方(以钩藤、蝉蜕、竹叶心、甘草为主),亲自煎好,送过去,并再三强调:“此非药,仅是山野清热草汤,喂服少许,若无效,即刻停用,万勿耽搁!”

或许是草药对症,或许是孩子自身抵抗力强,服下汤药后不久,孩子的高热竟真的稍稍减退,抽搐也缓和了些,哭闹渐止。家人稍安。

恰在此时,邻镇郎中冒雨赶到,诊视后,开了方子,所言症状与林薇薇所用草药思路竟有几分暗合。郎中对那碗“草汤”未置可否,只道:“清热及时,亦是好事。”

孩子转危为安。家人对林薇薇千恩万谢,更是将功劳大半归于她那碗“及时汤”。

此事虽小,却在村中引起了不小反响。林薇薇“懂药”的名声,再次悄然提升,且此次与“急症”、“救人”关联,分量又自不同。

赵里正得知后,次日特意找来林薇薇,语气微妙:“昨夜之事,你处理得尚算稳妥,未惹出乱子,甚好。看来于草药一道,你确有些天赋。日后若再遇此类急情,仍当以谨慎为先,及时报知于我,不可擅自做主,明白否?”

话语中,既有肯定,更有警告与收权之意。

林薇薇恭顺应下:“晚辈明白!昨夜情急僭越,实属无奈,日后定当谨遵里正叔吩咐!”

她心中却如明镜:此次冒险,再次向赵里正展示了她的“价值”——一种在紧急情况下可能有用的、超出寻常村妇的“价值”。这种价值,目前看来,仍在赵里正认为“可控”的范围内,但无疑加重了她手中的筹码。

寒冬渐深,制作点的驱寒膏生产已近尾声,原料即将耗尽。林薇薇知道,合作的第一个周期即将结束。赵里正很快便会与她清算账目,分配利益。这将是一次重要的试探与交锋。

她清点了陶罐中积攒的铜钱,虽仍不足五两,却已是一笔可观的数目。她反复推演着可能的情景,筹划着如何应对赵里正的种种盘问与方案。

窗外,寒风呼啸,雨雪将至。棚屋内,油灯如豆。林薇薇抚摸着怀中那枚冰凉而坚实的小竹节,目光沉静如水。

蛰伏一冬,蓄力已足。是时候,为这场合作的“收获季”,做好准备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