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来居地痞的骚扰虽被沈先生等人暂时惊走,但林薇薇心知,这不过是暴风雨前短暂的宁静。对方既然已公然上门挑衅,且点明了通判府之事,说明其耐心已尽,后续手段必然更加凌厉。几乎与此同时,另一股压力也从意料之中的方向悄然迫近。
地痞闹事后的第三日,济世堂的钱管事再次出现在清平坊“百草轩”门口。与上次探听虚实的和煦不同,此次钱管事脸上虽仍挂着习惯性的笑容,眼神却带着几分审视与不易察觉的疏离。
“林掌柜,近来可好?生意越发兴隆了。”钱管事拱手寒暄,目光却扫过店内略显清冷的场景(因地痞影响,近日生意的确淡了些)。
林薇薇心中警铃微作,面上依旧热情地将钱管事让进内间,奉上热茶:“托钱管事的福,勉强维持。不知今日前来,有何指教?”
钱管事呷了口茶,慢条斯理地道:“指教不敢当。只是李掌柜听闻前两日贵铺有些许‘纷扰’,甚是关切。毕竟,林掌柜曾与堂里合作愉快,堂内亦不愿见故人艰难。”他顿了顿,观察着林薇薇的神色,继续道,“再者,近来坊间有些传闻,言及林掌柜与通判府上往来甚密,所制药膳颇得青睐……李掌柜闻之,既为掌柜高兴,亦不免有些担忧啊。”
林薇薇心中一凛,暗道果然如此。悦来居的挑衅是明枪,济世堂的“关切”才是暗箭。李掌柜担忧的,绝非她的安危,而是她羽翼渐丰后可能脱离控制,以及她与通判府建立的关系,是否会影响到济世堂的利益,甚至成为竞争对手。
她不动声色,叹了口气,语气带着几分恰到好处的无奈与诚恳:“钱管事和李掌柜的关怀,晚辈感激不尽。前日确有几个无赖滋事,幸得坊邻相助,并未造成大碍。想来是同行相忌,见晚辈这小店略有起色,便心生不满吧。至于通判府……”她略作迟疑,压低声音,“不瞒管事,夫人确是因睡眠不安,寻些食养方子调理。晚辈人微言轻,岂敢妄称‘得青睐’?不过是尽心尽力,遵循本分,夫人仁慈,赏口饭吃罢了。此事关乎府上清誉,晚辈深知轻重,绝不敢对外妄言,一切皆按规矩办事,立有字据,唯恐行差踏错,牵连自身尚且事小,若损及堂里声誉,晚辈万死难辞其咎。”
她这番话,既承认了与通判府的联系(无法否认),又将其性质限定在“卑微尽责的服务”层面,并强调了自己守口如瓶、谨守规矩的态度,最后不忘将济世堂的声誉抬出来,表明自己仍念旧情、知进退。
钱管事眯着眼听着,手指轻轻敲着桌面,似在掂量她话中真伪。半晌,方道:“林掌柜明白事理,自是最好。李掌柜的意思,是提醒掌柜,树大招风。药膳一行,关乎人身,尤需谨慎。通判府门第高贵,更需如履薄冰。堂内有些珍稀药材渠道,或有些疑难杂症的古方积累,若掌柜日后有需,或许……还可互通有无。” 这话看似提供帮助,实则是暗示可以合作,但也可能是试探她手中是否掌握了什么特别资源或方子。
林薇薇心中冷笑,面上却露出感激之色:“李掌柜与管事厚爱,晚辈铭记。若有难处,定当请教。只是目前小店所售,皆是寻常食材配伍,不敢涉及珍稀之物,方子也多是从长者处听来的寻常食疗方,略加调整,实在不敢劳烦堂内大驾。”
她再次划清界限,表明自己无意也无力涉足高端药材和秘方领域,依旧守着“平和食疗”的底线,避免与济世堂的核心利益冲突。
钱管事见她油盐不进,态度恭顺却立场坚定,知道再试探下去也无结果,便打了个哈哈,起身告辞:“既如此,便好。林掌柜好自为之,若有难处,记得堂里的大门还为你开着。” 言语中的意味,颇值得玩味。
送走钱管事,林薇薇独坐良久,心绪难平。济世堂的施压,比悦来居的流氓手段更让她感到寒意。李掌柜是老狐狸,不会轻易撕破脸,但这种若即若离的“关切”和潜在的制约,如同套在脖子上的绳索,不知何时会收紧。
双面受压,形势危急。坐以待毙,只有死路一条。必须主动破局!
她强迫自己冷静下来,仔细分析当前局势。悦来居的目的是扼杀竞争,手段直接粗暴;济世堂的目的是控制和利用,手段迂回阴险。两者的共同点是都忌惮她与通判府的关系,但也都想利用或斩断这个关系。
那么,破局的关键,或许就在于如何用好“通判府”这张牌,但又不能过度依赖,以免引火烧身。
苦思一夜,一个大胆的计划在她心中渐渐成形——“以退为进,借势造势,固本培元”。
首先,是“以退为进”,化解济世堂的猜忌。 她决定主动向济世堂示弱,并抛出有限的合作意向。数日后,她亲自去了一趟济世堂,求见李掌柜。见面后,她先是诚恳感谢堂里一直以来的关照,然后“忧心忡忡”地提及悦来居的骚扰和独立经营的艰难,言语间流露出些许彷徨与压力。最后,她提出一个“不情之请”:希望济世堂能看在往日情分上,允许“百草轩”以优惠价格,定期从堂内采购一批品质有保证的常用药食两用药材(如红枣、枸杞、茯苓、山药等),并希望堂里能对“百草轩”的产品进行“不定期抽检”,以“帮助”她确保质量,杜绝授人以柄的机会。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