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城门内的灵脉市井
栎阳南门的晨雾在辰时泛起青铜色。卫鞅的玄色光带与城门的盘龙灵脉产生共振,《商君法篆》的金色光带透过青铜车帘,在青石板上投射出 “法” 字符文 —— 这个由三族灵力融合而成的印记,与《山海经?中山经》记载的 “青要山” 灵脉符,有着相同的净化特质,却带着更强烈的入世气息,在市井的喧嚣中显得格外醒目。
“客官打尖还是住店?” 城门旁的 “秦脉客栈” 掌柜,腰间挂着用灵脉草编织的香囊,青黑色光带(戎狄煞灵纹特征)在接触卫鞅时微微鞠躬,“小店的灵脉炕能缓解旅途劳顿,就是... 就是清灵草掺得少了点,您多担待。”
卫鞅的清灵术在客栈周围展开。青色光带勾勒出市井的轮廓:东侧的粮摊前,百姓用灵贝币(秦国特有的灵脉货币)交易,钱币上的玄色光带虽微弱,却流转有序;西侧的术法摊,老修士用树枝在地上画简化的血络符,教孩童凝聚最基础的赤色光带,摊位的布幡上写着 “一文钱一符”,字迹歪扭却透着郑重。
“掌柜可知为何灵脉草稀缺?” 卫鞅的指尖在炕桌的灵脉纹上划过,玄色光带与纹路产生共鸣,“我观栎阳的灵脉流,虽不如大梁充沛,却也不至于... 不至于连客栈都掺不起清灵草。”
掌柜的回应带着苦涩的笑意。他掀开炕桌下的暗格,里面藏着半袋发霉的清灵草,青黑色光带在接触草叶时泛起愤怒的波动:“客官有所不知,去年秋收后,昆仑派的灵视者就... 就把三成灵脉草征去孝敬三清殿了。剩下的... 剩下的被宗室修士分了,我们这些小商户,能... 能摸到点草末子就不错了。”
市井的特殊之处在于 “藏脉于俗”。卫鞅的玄色光带在深入探测时,发现百姓的麻衣下,藏着与求贤令同源的灵力波动:卖菜的农妇在称菜时,秤杆的摆动暗合《奇门遁甲》“生门” 方位;打铁的铁匠抡锤的节奏,竟与秦地血爆术的吐纳频率一致;甚至连乞丐用的破碗,碗沿都残留着刻意打磨的灵脉符痕迹 —— 这些在苦难中延续的灵脉智慧,让《商君法篆》的金色光带在青铜匣中轻轻震颤。
二、面有菜色的坚毅眼神
巳时的阳光驱散晨雾,粮市的人群在灵脉流中涌动。卫鞅的清灵术在观察百姓的面容时,青色光带泛起复杂的波动:一张张蜡黄的脸上,颧骨因饥饿而突出,嘴唇干裂起皮,唯有双眼亮得惊人 —— 那里面燃烧着与函谷关守军相同的火焰,与《山海经?大荒北经》记载的 “夸父” 眼神,有着同样的执着与坚韧。
“给我来两斤灵麦。” 一位抱着孩童的妇人,将三枚灵贝币放在摊位上,钱币的玄色光带在接触粮袋时突然发亮,“要... 要掺了清灵草粉末的那种,娃... 娃昨晚又咳血了。”
摊主的血络符泛起犹豫的红光。他掀开粮袋的一角,露出里面混杂着绿色粉末的麦粒,赤色光带在接触妇人的钱币时微微后退:“李嫂子,这可是... 这可是我留着给娃入药的,要不... 要不您来点普通的?”
妇人的回应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她解开衣襟,露出胸口的灵脉符 —— 这是用针刺出血络纹形成的简易护符,虽粗糙却异常清晰:“王大哥,我知道你难。可... 可这灵麦能稳住娃的血窍,等... 等他爹从函谷关回来,我... 我让他用战功换双倍还你。”
卫鞅的玄色光带在此时分出一缕,悄无声息地融入灵麦。麦粒中的清灵草粉末突然活性大增,绿色光带顺着妇人的指尖流入孩童体内,原本咳嗽的孩子突然止住声息,小脸上泛起久违的红晕。妇人惊讶地抬头望向四周,却找不到灵力的来源,只能对着天空深深作揖。
粮市的角落,三个面黄肌瘦的少年正在分食一块灵脉饼。饼的边缘已经发硬,中间却藏着一颗完整的清灵草籽 —— 这是西戎商队偷偷留下的种子,据说种下后能长出耐贫瘠的灵脉草。少年们的分法异常公平,用树枝在地上画刻度,确保每人得到的分量丝毫不差,眼神中的郑重仿佛在分配稀世珍宝。
“他们... 他们是前军修士的遗孤。” 随行的嬴甲低声解释,血络符指向少年们腰间的木牌,“父亲都... 都死在少梁之战,按昆仑法旨,遗孤不能继承灵脉资源,只能... 只能靠施舍过活,可... 可他们从没要过一次饭。”
卫鞅的清灵术在接触木牌时,突然看到惊人的景象。牌面上的 “秦” 字在玄色光带中,浮现出少年们父亲的虚影:这些战死的修士,血络符虽已溃散,却仍在守护着孩子的灵窍,让他们在饥饿中保持着对灵力的感知 —— 这种跨越生死的守护,让《商君法篆》的金色光带在青铜匣中发出嗡鸣。
三、粗布法衣的吐纳身影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