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子时朝堂的灵脉烛火
秦孝公三年春分日前夜,雍城的朝堂烛火泛着诡异的玄色。三百六十支灵脉烛(用盘龙灵脉脂膏制成)在殿柱上燃烧,火焰却散发着冰冷的光,与《奇门遁甲》"惊门" 方位的气场产生共鸣 —— 这种 "火寒异象" 在秦国的朝堂史上,仅在厉公被囚崆峒山时出现过,预示着 "国策将变,血光难免"。
"君上,文武百官已在殿外候命。" 嬴虔的独臂按在殿门的青铜环上,血爆锤的灵纹在接触玄色火光时突然黯淡,这位辅政大臣的断腕处渗出的血珠,滴在白玉阶上竟凝成细小的冰晶,"老臣已按 ' 三脉锁灵阵 ' 的阵形,将革新派与守旧派的席位隔开,可... 可仍难保证不生冲突。"
朝堂的布局暗藏玄机。秦地修士的席位在左,按乾、坤二卦排列;戎狄狼骑与楚地清灵师的席位在右,组成震、巽、坎、离四象;中间的空位留给摇摆不定的宗室与老臣,地面的玄石上刻着《山海经?大荒东经》记载的 "烛龙" 图腾,这条无足神龙的首尾分别连接左右两侧,仿佛在强行维系着脆弱的平衡。
秦孝公的御座在此时泛起青光。年轻君主的玄色王袍上,秦脉光带(融合三族特征)与烛火的玄色光浪产生排斥,定脉珠残片(献公遗留)在案上旋转,将函谷关的锁灵阵虚影投射在殿中 —— 七星锁灵阵的七个星位正缓缓转动,天枢位的魏章化灵咒与天璇位的昆仑三清符,在虚影中发出刺耳的嗡鸣。
"宣百官入殿。" 孝公的清灵术在接触虚影时,青色光带泛着决绝的波动,"告诉他们... 今夜的朝会,只论破局之法,不论尊卑亲疏,谁... 谁能解秦国之危,本公... 本公愿以半国灵脉相赠。"
殿门开启的瞬间,两股截然不同的气息撞在一起。甘龙为首的老臣们,锦袍上的血络符泛着与烛火相同的玄色;景监带领的革新派,术法光带(秦脉特征)则呈明亮的赤青色;中间派的宗室修士们,血络符在两种气息间忽明忽暗,如同风中残烛 —— 这场注定不平静的朝会,在烛火的摇曳中拉开序幕。
二、甘龙的献贡求和论
老臣甘龙在辰时位(《奇门遁甲》主议论)站起时,朝堂的烛火突然转为灰黑色。这位经历过献公、灵公、简公三朝的元老,手中的玉圭刻着 "尊仙敬道" 四字,血络符的赤色光浪在玄色烛火中,竟泛着与昆仑三清符相似的金色纹路,显然与仙门有着隐秘的联系。
"君上,臣有一策,可解锁灵阵之危。" 甘龙的声音带着刻意压低的沙哑,玉圭在地面划出清灵草的图案,"昆仑派布此阵,无非... 无非是不满我秦的秦脉混淆道统,若... 若能献上月狼灵脉的核心,再... 再遣送三百名戎狄修士入昆仑为质,清虚子真人... 定会网开一面。"
他的话音刚落,殿外突然刮进一阵寒风。烛火的灰黑色光浪在殿中形成 "灵脉臣服图":秦国的三条主灵脉流匍匐在地,向昆仑方向的金色光带朝拜,《山海经?大荒西经》记载的 "西王母" 虚影在图中显现,这位女神的玉簪指向戎狄狼骑的方位,显然是在暗示 "献祭异族,可保正统"。
"甘大夫可知月狼灵脉的重要性?" 嬴禾的独臂按在案几上,赤色光浪与甘龙的金色纹路产生排斥,"那是... 那是抵御化灵咒的最后屏障,若... 若献给昆仑,魏国的化灵咒会如入无人之境,到那时... 就算仙门撤军,魏人... 魏人也会吞了我秦!"
甘龙的血络符突然炸开。灰黑色光浪在殿中凝成巨大的 "道统" 二字,将嬴禾的赤色光带压制:"嬴将军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昆仑派乃天下灵脉正统,得仙门庇护,魏人怎敢造次?反观... 反观你们推崇的秦脉,混淆人伦,紊乱灵脉,才... 才引来锁灵阵之祸!"
更惊人的言论还在后面。甘龙从袖中取出一卷帛书,上面用清灵术写着昆仑派的条件:除献上月狼灵脉核心与戎狄人质外,需废除秦脉修炼法,恢复 "纯血修士" 制度,楚地清灵师需全部迁回南方 —— 这些条件几乎是要秦国退回变法前的状态,彻底放弃 "法统破道统" 的革新。
"君上,仙门的条件虽苛,却... 却能保住秦国宗庙。" 甘龙的玉圭在帛书上重重一点,灰黑色光浪将条件投射在殿顶,"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待... 待灵脉恢复,再... 再图复兴不迟,何必... 何必逞一时之勇,让秦人断子绝孙?"
三、景监的力主抗争言
景监在巳时位(《奇门遁甲》主行动)站起时,手中的青铜剑突然出鞘。这位年轻的楚地修士,青色光带在接触甘龙的灰黑色光浪时,泛着与秦脉相同的赤青色,剑身在烛火中划过的轨迹,恰好与函谷关的灵脉流吻合,《山海经?大荒南经》记载的 "孟鸟" 虚影在剑光中显现 —— 这种长着赤红色羽毛的神鸟,以 "不屈" 着称,所过之处,阴霾尽散。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