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函谷关的灵脉异动
秦孝公三年孟春,函谷关的晨雾泛着诡异的铅灰色。关隘西侧的 “望气台” 上,秦地修士嬴厉的血络符突然炸开赤色光浪,这位守关将领的指尖在灵脉监测盘上划出三道断裂的纹路 —— 秦国通往中原的三条主灵脉流,在同一时刻出现剧烈震颤,《奇门遁甲》“杜门” 的虚影在盘中央浮现,预示着 “灵脉受阻,通路断绝”。
“君上派来的秘探该到了。” 嬴厉的独臂按在望气台的青铜柱上,血爆锤的灵纹与柱体的盘龙纹产生共鸣,“昨夜... 昨夜关下的灵脉草全部朝东方倒伏,根须还渗出黑血,这是《山海经?大荒东经》记载的‘断脉兆’,比国耻碑前的锁灵云更凶险。”
关隘下的秦国修士正在加固防御。三百名秦地修士的血络符在关墙组成赤色屏障,戎狄狼骑的煞灵纹在隘道布下青黑陷阱,楚地清灵师的青色光带则净化着空气中的灵脉污染 —— 这些按 “秦脉术” 布设的防御,在铅灰色雾气中泛着微弱的玄色光浪,与关外越来越浓的压迫感形成对峙。
巳时三刻,一道青色流光冲破雾障,直扑望气台。这是秘探嬴禾派出的 “灵鸽符”(用楚地清灵术与秦地血络符混合制成),符纸在接触嬴厉的血络符时,突然展开成三尺帛书,上面的灵脉墨水在铅灰色雾气中,自动浮现出立体的阵图。
“七星锁灵阵... 昆仑派竟真的布成了。” 嬴厉的瞳孔因震撼而收缩,帛书阵图上的七个星位,恰好对应秦国最后三条主灵脉(盘龙、月狼、清灵)的源头与支流,每个星位都标注着主持修士的姓名与术法特征,“魏章的化灵咒阵眼在天枢位,昆仑派清虚子坐镇天璇位,赵、韩、楚、燕四国修士分守其余五星,这是... 这是要将我秦的灵脉连根拔起!”
灵鸽符的最后一段文字泛着血光。这是嬴禾用心头血写就的警示:“五国约定三月后春分日破关,分食灵脉时按‘贡献’分配,魏人欲独吞盘龙主脉,昆仑派要月狼灵脉的核心,其余四国分刮清灵脉支流,此乃生死存亡之机,速报君上!”
二、秘探传回的阵图详解
嬴禾的秘探小队在中原潜伏月余,传回的七星锁灵阵阵图堪称惊世之作。这幅用清灵草汁液绘制在羊皮上的阵图,在秦孝公的定脉珠青光下,浮现出与函谷关灵脉流完全吻合的立体结构,《山海经?中山经》记载的 “伊洛灵脉” 分布在图侧,与秦国灵脉形成吞噬与被吞噬的态势。
“天枢位的魏章阵眼,用的是改良版化灵咒。” 芈平的清灵术在阵图上划出青色光带,年轻修士的指尖掠过标注 “化灵晶” 的符号,“他们将从少梁掠夺的灵髓融入阵基,咒术范围扩大了两倍,盘龙灵脉的支流若被污染,主脉会在七日之内彻底坏死。”
天璇位的昆仑派阵眼更为诡异。阵图上标注的 “三清锁灵符”,与崆峒派的清灵术有七分相似,却带着更强烈的压制性。定脉珠的青光在接触符号时,突然泛起刺目的白光,投射出清虚子(昆仑派监脉使)的影像 —— 这位仙门修士正用拂尘抽打五国练气士,强迫他们按昆仑术法调整阵形。
“天玑位的赵军修士,用的是‘玄武龟甲阵’。” 嬴禾的独臂指向东北方位,赤色光浪在阵图上凝成龟形虚影,“他们的练气士擅长防御,却不擅攻击,这是... 这是七星阵的第一个破绽,若能... 若能突破此处,可切断天枢与天璇的灵脉连接。”
更详尽的情报藏在阵图的褶皱里。秘探用特制的 “显灵液”(西戎狼粪与清灵草混合制成)处理后,浮现出五国修士的布防细节:魏人阵眼有三百名通灵境练气士守护,昆仑派阵眼暗藏十二名炼气士精英,赵、韩、楚、燕四国的阵眼虽兵力较弱,却布有相互驰援的 “灵脉传讯符”,能在一刻钟内完成兵力调动。
“最可怕的是‘阵中阵’。” 秦孝公的清灵术在阵图中央划过,青色光带与标注 “混沌” 的符号产生排斥,“七星锁灵阵的核心,竟是用《奇门遁甲》‘八门’改造的‘灭灵阵’,一旦... 一旦三条主脉被切断,阵眼会自动引爆残留灵脉,整个关中平原都会变成灵脉荒漠,百年内寸草不生。”
定脉珠的青光突然将阵图放大。三百六十个微型符文在放大后,显露出五国修士的灵力流动规律,魏章的化灵咒与清虚子的三清符虽属不同术法体系,却在 “灭灵阵” 的统一下形成互补,这种跨体系的协同,远超秦国目前的三族融合术法,孝公的指尖在接触时,不由自主地收紧。
三、五国修士的布防细节
秘探传回的密信中,详细记录了五国修士的布防特征。魏章的化灵咒阵眼外围,布有三层 “蚀灵带”(用化灵晶粉末混合灵脉毒液制成),秦地修士的血络符在接触时会自动枯萎;昆仑派的天璇位周围,悬浮着七十二柄 “清灵剑”,这些由昆仑玉髓打造的法器,能自动追踪带有秦脉特征的目标。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