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河西荒原的晨雾交锋
惊蛰后的河西荒原笼罩在淡紫色晨雾中,秦魏边境的界碑(一块刻着双纹的玄石)周围,弥漫着若有若无的灵力波动。秦国修士嬴勇带领的巡逻小队(五人)正沿着灵脉流走向巡查,他们的血络符在雾中泛着淡红光晕,与《奇门遁甲》"惊门" 方位的气场产生微妙共鸣 —— 这是边境冲突频发的预警信号。
"队长,前面的灵脉流不对劲。" 年轻修士嬴平突然停步,他的血络符在接触晨雾时泛起黑色斑点,"像是被某种术法强行截断,方向转向魏国境内了。"
话音未落,五道青色光带从雾中射出。魏国练气士的 "破灵箭"(用炼气术凝聚的灵力箭矢)精准地击中秦队的防御阵,嬴勇的血爆术仓促展开,赤色光浪与青光碰撞的气浪掀飞半人高的石块,荒原上的灵脉草在冲击中瞬间枯萎。
"是魏将吴起训练的 ' 锐士修士 '!" 嬴勇认出对方袖口的 "魏" 字纹,这些融合了军旅阵法与炼气术的修士,配合远比崆峒派松散的队伍紧密,为首的青年修士手中的铜剑泛着青黑双色光,显然淬过特殊的灵脉毒液。
秦队的应对展现出三族融合的优势。嬴勇的血爆术正面牵制,戎狄修士阿速的煞灵纹化作狼形虚影绕后,楚地修士芈禾的清灵术则净化空气中的毒雾。但魏队的配合更胜一筹,五人迅速组成 "品" 字形阵,铜剑的青光连成一片,竟短暂压制了秦队的双纹术。
首次交锋以两败俱伤告终。嬴勇的左臂被灵脉毒液灼伤,血络符出现溃烂;魏队的两名修士被阿速的煞灵纹撕裂护罩,踉跄后退。当双方都意识到难以取胜时,魏队的铜剑突然组成信号阵,青色光带在雾中划出 "撤" 字,迅速消失在荒原深处。
二、灵脉溪的资源争夺
河西的灵脉溪是边境冲突的高发地。这条发源于秦国境内、流经魏地的溪流,水中蕴含的灵脉能量虽不及雍城主井,却足以滋养低阶修士的血窍,双方在此的资源争夺从未停止,《山海经?西山经》中记载的 "醴泉之争" 仿佛在此重演。
"今日必须装满三十个灵脉囊。" 秦队首领嬴禾(嬴勇之兄)的血络符在溪边布下警戒阵,赤色光纹沿着水流延伸三里,"修士院的训练急需这种低阶灵脉,魏人敢来抢就给他们点颜色看看。"
正午时分,魏队的身影出现在对岸。十名锐士修士展开的 "水纹阵" 在溪面形成青黑色光罩,试图将水流导向魏国一侧,为首的修士魏章(吴起副将之子)的铜剑插入水中,激起的浪涛竟带着切割血络符的锐劲。
秦队的应对堪称教科书式的三族配合。嬴禾的血爆术在溪中炸出赤色水墙,暂时阻断水流改道;戎狄修士阿蛮(女,阿速之妹)的煞灵纹化作锁链,缠住魏队的阵脚;楚地修士芈平的清灵术则净化被污染的溪水,确保灵脉囊收集的是纯净能量。
冲突的升级源于魏章的 "气爆术"。这种将炼气能量压缩后释放的术法,在溪底炸开巨大的漩涡,秦队的三名修士被卷入其中,灵脉囊在旋转中破裂,珍贵的灵脉水混入泥沙。嬴禾怒吼着发动 "双纹击",赤色与青黑色的光浪叠加,竟击穿了魏队的水纹阵,魏章的铜剑被震飞,险些落入溪中。
这场争夺最终让灵脉溪的能量彻底紊乱。溪水在双方术法的冲击下,时而沸腾如开水,时而冻结成冰棱,原本清澈的水流变得浑浊不堪,三天内都无法再收集灵脉 —— 这种损人不利己的结果,成为边境资源争夺的缩影。
三、断脉谷的伏击与反伏击
断脉谷的狭窄地形(最窄处仅容两人并行),使其成为伏击战的理想场所。秦魏双方在此的攻防演练,几乎每天都在上演,奇门遁甲中的 "杜门"(阻塞之意)仿佛专为这里而生。
"魏人昨日在谷口留下 ' 绊马符 ',今日必来伏击。" 嬴勇的血络符在谷顶的岩石上留下标记,赤色光纹与周围的煞灵纹组成反伏击阵,"阿速带两人从左侧山脊绕后,芈禾准备清灵术净化,等他们进入谷中就关门打狗。"
未时三刻,魏队果然进入埋伏圈。魏章带领的十五名锐士修士小心翼翼地前进,铜剑的青光在谷中探路,却没发现秦队早已布下的 "连环阵"—— 血络符触发的火焰、煞灵纹引发的地刺、清灵术制造的迷雾,将谷中变成三重陷阱。
伏击的意外来自魏队的 "土遁术"。三名修士突然从地下钻出,铜剑直指秦队的阵眼嬴勇,若非阿速的煞灵纹及时缠绕住他们的脚踝,嬴勇的血爆术核心险些被刺穿。这场反伏击让原本的优势变成拉锯,谷中的术法光芒此起彼伏,震落的碎石掩盖了双方的惨叫声。
冲突结束时,谷中遍布着断裂的铜剑、破损的灵脉囊和凝固的血迹。秦队以伤亡两人的代价,击溃魏队并缴获五枚炼气符;魏章带着残部撤退时,故意在谷中留下淬毒的阵盘,导致追击的秦队又有三人中毒,血络符暂时失效。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