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丘城的晨雾带着渭水灵脉的湿润,缠绕在高耸的城墙上,墙面上的“九环锁灵阵”符文在雾中若隐若现,泛着青灰色的光。章邯身披玄甲,站在城楼之上,手中的“镇秦剑”轻叩城砖,剑穗上的骊珠随着动作轻晃。他望着南方栈道方向的烟尘,嘴角勾起一丝不屑——探子回报,汉军正在修复栈道,工程进展缓慢,工匠们在悬崖上忙碌的身影如同蝼蚁,在他眼中不过是徒劳挣扎。“刘邦匹夫,以为修复栈道就能东出?真是异想天开。”章邯对身边的炼气士统领李由说道,“传令下去,加强城西灵脉节点的防御,其余方向无需多虑。”
废丘固防:章邯的轻视与灵脉大阵
章邯驻守的废丘(今陕西兴平)是关中腹地的重镇,也是三秦王抵御汉军东出的核心据点。这座城池依托渭水灵脉支流而建,城郭按奇门遁甲“八门金锁”之法布局,内城为“休门”,是官署与粮仓所在;外城分“生、伤、杜、景、死、惊、开”七门,对应不同的防御功能。最令章邯自信的是城外的“九曲灵脉阵”——此阵由秦廷灵脉监耗时三年布设,以九条渭水支流为引,将灵脉之力导入城墙符文,形成坚不可摧的防御屏障。
“将军,九曲灵脉阵的灵力流转正常,城西‘死门’节点的‘镇脉石’能量充沛。”李由手持灵脉罗盘禀报,罗盘指针在代表灵脉的刻度上稳定颤动。章邯点头:“很好。刘邦若敢从栈道出来,定会撞在灵脉阵上,灵力溃散而亡。”他从未想过汉军会从陈仓古道突袭——那条古道早已荒废,沿途灵脉紊乱,瘴气弥漫,更有“一线天”“断魂崖”等天险,大军根本无法通行。
为了确保万无一失,章邯还在废丘囤积了足够三年食用的粮草和大量“灵弩”“符甲”。灵弩箭簇涂抹着“化灵毒”,能溃散修士灵力;符甲则刻有“固元符”,普通刀剑难伤。城中还驻扎着三万秦军,其中五千是曾参与巨鹿之战的老兵,战斗力强悍;另有百名炼气士,擅长“土墙术”“火球术”等基础术法,能配合阵法防御。
章邯的轻视并非毫无根据。自项羽分封以来,他镇守关中已半年有余,汉军始终困在蜀地,从未有异动。刘邦入蜀时烧毁栈道的举动,在他看来是“黔驴技穷”的表现。“刘邦不过是亭长出身,懂什么兵法?韩信更是无名小卒,不足为惧。”章邯在军帐中对将领们说,连日的安逸让秦军渐渐放松了警惕,操练强度降低,巡逻频次减少,甚至有士兵在城墙上饮酒作乐。
李由曾提醒章邯:“将军,陈仓古道虽险,但不可不防。古籍记载那里有上古灵脉通道,或许能通行。”章邯却嗤之以鼻:“古籍记载多是虚妄,陈仓古道若能通行,秦廷当年为何弃用?李统领太过小心了。”他不知道,正是这份轻视,为汉军的突袭创造了绝佳机会。
陈仓突袭:土遁奇术与秦军的慌乱
陈仓城的守将王离(章邯副将,虚拟角色)正在府中宴饮,忽闻城外传来喊杀声,起初以为是士兵哗变,直到亲卫连滚带爬冲进来说“汉军杀进城了”,才惊得摔碎了酒杯。“不可能!汉军怎么可能来得这么快?”王离醉意全无,拔剑冲出府衙,却见街道上已到处是身着汉军甲胄的士兵,他们行动迅捷,配合默契,显然是有备而来。
率先入城的是韩信率领的百名炼气士,他们刚用“土遁术”穿过城墙,正用“火球术”点燃秦军的营房。领头的李信双手结印,口中念诵《山海经·大荒东经》记载的“土蝼遁咒”,脚下的地面裂开缝隙,将试图抵抗的秦军士兵陷入其中。“奉大将军令,降者不杀!”李信的声音透过扩音术传遍全城。
汉军士兵如潮水般涌入陈仓,他们身着“隐声甲”,行动悄无声息;手中的“灵刃”泛着红光,能斩断秦军的符甲。樊哙(先锋樊哙)一马当先,祖巫血脉爆发,巨斧挥舞间,秦军士兵人仰马翻,他身后的士兵迅速控制城门、粮仓等要害。
陈仓城的混乱很快传到废丘,章邯正在审阅粮草清单,听闻陈仓失守,手中的毛笔“啪”地掉在竹简上,墨汁晕染开来。“什么?陈仓丢了?汉军是怎么过去的?”他难以置信,立刻召集将领议事,帐内的气氛瞬间凝重。
“将军,汉军定是从陈仓古道过来的!”李由急道,“那条古道虽险,但有上古灵脉通道,若用土遁术,确实能通行!”章邯脸色铁青:“韩信匹夫,竟敢用如此险计!传我令,全军集结,随我夺回陈仓!”
秦军的集结却异常缓慢。由于长期放松警惕,士兵们散布在城中各处,召集需要时间;炼气士们的“聚灵阵”因仓促启动而灵力不稳;甚至有灵脉节点的守卫擅离职守,导致阵法能量供应不足。章邯看着混乱的营地,心中第一次升起一丝不安。
当章邯率领两万秦军赶到陈仓时,汉军早已加固城防,韩信站在城楼之上,望着秦军,嘴角露出一丝冷笑:“章邯来的正好,省得我去废丘找他。”他对身边的将领说:“传令下去,关闭城门,启动‘反客为主阵’,让章邯尝尝被包围的滋味。”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