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宫的烛火彻夜未熄,映照着嬴政与李斯的身影。案上摊开着王翦从井陉关送来的密报,墨迹间满是对李牧与兽魂修士营的忌惮。嬴政指尖轻叩案面,人皇法印在掌心泛着冷光:「李牧不死,井陉难破;赵国不灭,天下难统。李斯,你有何良策?」李斯躬身上前,眼中闪过一丝锐利:「陛下,李牧善战,却身处赵廷漩涡,功高震主,此乃可乘之机。臣请施反间计,以『蚀魂散』除其**,以伪证毁其声名,让赵国自毁长城。」烛火在两人之间跳动,一场针对赵国柱石的阴谋,就此展开。
密谋定计遣密探
反间计的策划,凝聚了李斯对人性与权术的精准拿捏。他深知赵王迁昏庸多疑,旧贵族对李牧积怨已久,而邯郸城的流言早已为阴谋埋下土壤。在与嬴政的密议中,李斯详述计策三步骤:第一步,遣顶尖密探潜入邯郸,以重金收买赵王亲信与旧贵族,散布李牧通秦的流言;第二步,伪造李牧与秦军的密信、账册,让「证据」坐实通敌罪名;第三步,伺机以「蚀魂散」毒杀李牧,既除其命,又毁其魂,断绝赵国复用的可能。
「蚀魂散」是此计的关键,由法道学院修士特制。其主材取自《山海经》记载的「幽冥腐魂草」——这种生长于昆仑墟阴谷的灵草,无色无味,专蚀修士魂魄,服下后七日发作,**看似无恙,魂魄却会在剧痛中溃散,不留任何毒杀痕迹,最适合栽赃陷害。李斯亲自监制药剂,将腐魂草汁液与「离魂花粉」混合,封存于不起眼的玉瓶中,交由密探随身携带。
执行任务的密探是秦军「无影营」的顶尖高手——卫缺。此人精通奇门遁甲「隐匿术」,能收敛灵力伪装成任何身份;更擅模仿笔迹、伪造文书,曾在灭韩之战中伪造韩军布防图立下大功。临行前,李斯亲自召见卫缺,将伪造的密信样本、蚀魂散与百斤黄金交给他:「你的任务,是让赵王坚信李牧通秦,再让李牧『暴毙』于邯郸,事成之后,封爵赏灵田。」卫缺单膝跪地,接过信物:「臣定不辱使命,让李牧身败名裂,魂飞魄散。」
卫缺的潜入堪称天衣无缝。他伪装成赵国落魄士子,身背旧书箧,沿韩赵边境的隐秘山道进入邯郸。沿途凭借「隐匿符」避开赵国守军的灵力监测,甚至在关卡处用伪造的「旧贵族文书」蒙混过关。进入邯郸城后,他直奔平原君赵胜的府邸——这位旧贵族首领是李牧的死对头,正是散布流言的最佳推手。
在赵胜府外的酒肆,卫缺故意露出「不慎遗落」的黄金与半封「李牧与秦军密谈」的残信。果不其然,信被赵胜家仆拾得,辗转送到赵胜手中。赵胜见信中「约定献关后分灵脉」等字眼,虽半信半疑,却抵不住扳倒李牧的诱惑,主动联络卫缺。卫缺以「秦军细作」的身份现身,献上黄金与更多「证据」,两人一拍即合,一场借刀杀人的戏码,就此拉开帷幕。
流言四起惑赵王
邯郸城的流言,在卫缺与旧贵族的推波助澜下,如瘟疫般蔓延。起初只是市井间的窃窃私语:「听说李将军与秦军私下接触,井陉关的仗打得蹊跷。」很快,流言变得有鼻子有眼,甚至传出「李牧收受秦军灵田百亩,承诺放秦军入关」的细节。这些流言经旧贵族豢养的门客、茶馆的说书人刻意传播,短短三日便传遍邯郸大街小巷。
赵胜等旧贵族在朝堂上推波助澜。他们联名上奏赵王,声称「接到密报,李牧与王翦暗通款曲,井陉关久攻不下实乃故意拖延」,请求赵王彻查。为增强说服力,赵胜还「无意中」透露:「臣听闻,李牧麾下兽魂修士营的黑风豹,近期常无故靠近秦军营地,恐是传递消息的暗号。」这番话恰好戳中赵王的猜忌心——他本就对兽魂修士营只听李牧号令耿耿于怀。
赵王派去井陉关的监军宦官,成了流言的「权威证人」。这位宦官收了卫缺的黄金,回邯郸后添油加醋地向赵王禀报:「陛下,李牧在关中专权跋扈,臣亲眼见他与秦军使者在帐中密谈,帐外还有黑风豹看守,不让旁人靠近。他还克扣军粮,说是要『留着与秦军做交易』。」宦官边说边呈上卫缺伪造的「李牧私藏秦军粮草的账册」,账册上的笔迹与李牧平日文书极为相似,连印章都仿得惟妙惟肖。
市井流言、朝臣弹劾、亲信证词、伪造账册……多重「证据」叠加,让赵王的疑心越来越重。他召来丞相郭开商议,郭开本就与李牧不和,趁机进谗:「陛下,李牧手握重兵,又掌兽魂秘术,若真通秦,赵国危矣!不如召回李牧,另派将领守关,以防不测。」赵王犹豫道:「但若李牧无辜,岂不寒了将士之心?」郭开冷笑:「可先召他回邯郸述职,观其反应,若心虚,必露马脚。」赵王采纳建议,即刻下旨:「召李牧回邯郸,另有任用,井陉关暂由副将接管。」
此时的井陉关,李牧已感受到山雨欲来的压抑。他收到邯郸亲信的急报,得知流言四起,赵王猜忌日深,心中虽坦荡,却也明白此行凶险。副将劝他:「将军,此去必是鸿门宴,不如暂留关隘,待破秦后再向陛下自证清白。」李牧摇头,眼中闪过决绝:「我若不回,反倒坐实流言。赵国危难之际,我岂能因个人安危置国家于不顾?」他将兽魂印交给副将,叮嘱道:「我走后,务必严守关隘,莫让秦军有机可乘。」随后带少数亲信,快马加鞭赶往邯郸,一步步踏入精心编织的陷阱。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