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宫的晨雾中,一道金色的灵光刺破云层,落在“九州图”中央的函谷关位置。嬴政的指尖正按在这片区域,玄色帝袍的衣角随着他的动作轻轻摆动,人皇法印在案头散发着温润而威严的光芒。图上,秦国的疆域已用赤金勾勒,灵脉节点如星辰般密布,镇灵塔的虚影在主要关隘闪烁——这是秋收后国力鼎盛的直观写照。法统稳固的基石之上,东出灭六国的蓝图已在嬴政心中清晰展开,他对着图中六国的灰色疆域低声自语:“天下苦分裂久矣,秦法当统之,让灵脉普惠,让法统归一。”殿外,王翦、蒙恬等将领的甲胄声由远及近,一场决定天下命运的军事筹备,正随着晨光一同拉开序幕。
东出战略定乾坤
“东出之要,首在强兵,次在民心,终在法统归一。”嬴政在军事会议上的开场白斩钉截铁,案上的竹简摊开着李斯连夜拟定的《东出总方略》,墨迹未干却已透着不容置疑的决心。方略核心分为“三步走”:第一步,以韩国为突破口,因其已全面推行秦法,民心向秦,可兵不血刃或轻取;第二步,破赵、魏,控制中原灵脉核心区,切断六国联系;第三步,南下灭楚、东进灭齐、北击灭燕,最终完成一统。
“韩国虽弱,却扼守函谷关东口,是东出的门户。”王翦手持兵符,指着地图上的新郑,“其国内已行秦法,旧贵族势力衰落,百姓对秦军阻力最小。臣请命率十万锐士,以‘援韩变法’为名进驻边境,伺机取之。”他建议先派使者入韩,以“共同防御仙门”为由,要求韩国开放边境灵脉通道,为大军入境铺路。
蒙恬则更关注边防稳固:“东出需防后院起火。臣愿率五万铁骑镇守北境,加固长城灵脉防线,防止匈奴与燕、赵勾结;同时增兵陇西,监控昆仑墟仙门动向,确保大军东出时无后顾之忧。”他特意提及镇灵塔的防御作用,“可在边境灵脉节点增设‘预警塔’,塔中灵脉罗盘与咸阳中枢相连,一有异动即刻传讯。”
李斯补充道:“粮草与灵材供应是关键。秋收后国库充盈,可支撑五十万大军三年之用。灵脉署已储备‘玄铁砂’二十万斤、‘聚灵草’五十万株,足够打造军用法器与炼制丹药。法道学院需全力配合,三个月内完成‘破甲丹’‘速行符’的批量炼制,提升军队战力。”
嬴政综合众议,最终拍板:“王翦为主帅,率主力东出,主攻韩、赵;蒙恬守北境,兼防仙门;李斯统筹后勤,确保粮草、灵材、丹药供应;韩非子坐镇法道学院,督导军用品炼制。即日起,全国进入‘备战状态’,灵脉优先供应军需,适龄男子可凭军功获灵田奖励,激发民力。”
战略既定,秦国上下立刻行动起来。边境关卡开始强化防务,增设“灵脉监测阵”;咸阳的军器坊昼夜开工,玄铁在昆吾火中淬炼,迸发出刺目的火花;法道学院的炼丹房青烟缭绕,修士们正全力炼制军用丹药——东出的齿轮,已随着秦法的运转开始转动。
强军训练铸锐锋
东出的核心是军队,而秦军的训练早已超越传统战事的范畴,融入了灵脉术法与法家阵法的精髓。王翦在关中大营推行“新法练兵”,将“军功丹道”与实战阵法结合,打造出一支既能冲锋陷阵,又能运用灵脉术法的复合型军队。
大营的演武场上,十万锐士按“九宫八卦阵”排列,每个阵眼都站着一名金丹期修士,他们手持“阵旗”,引动地下灵脉灵气。随着王翦的令旗挥动,阵中灵光爆闪:乾位锐士祭出“破法盾”,盾面法家符文亮起,形成金色屏障;坤位修士掷出“裂地符”,地面裂开道道沟壑,模拟战场障碍;离位士兵则喷射“昆吾火”,火焰如火龙般席卷前方,演练破敌阵型。这种“军阵术法结合”的训练,让秦军战力较传统军队提升数倍。
“军功丹道”的普及让士兵悍不畏死。大营的“军功兑换处”每日排满士兵,他们用战功令牌兑换“淬体丹”“聚气丹”,这些丹药融入灵脉朱砂与昆吾火晶,能快速提升修为、愈合伤势。锐士李三在训练中斩落十名“模拟敌兵”(由修士用幻术生成),兑换的“淬体丹”让他突破炼气期五层,他抚摸着胸前的军功符笑道:“灭六国,获灵田,这丹吃得值!”
蒙恬的北境训练则更侧重边防与骑兵术法。他改良了“骑兵速行阵”,将奇门遁甲“缩地术”融入骑兵战法,士兵马匹佩戴“速行符”,符纸用灵马精血绘制,可让骑兵日行千里,遇敌时符箓爆发,速度再增三成。在一次演练中,五千骑兵在速行符加持下,半日便奔袭三百里,绕到“敌军”后方,配合主力完成合围,展现出惊人的机动性。
针对六国修士可能的抵抗,秦军还组建了“破法营”,由法道学院毕业生组成,专精破解敌方术法。他们训练“法剑破妄”之术,剑指之处,敌方幻术、防御符皆会溃散;演练“锁灵网”阵法,可困住金丹期修士;配备“测灵镜”,能提前察觉隐藏的敌方修士灵力。破法营统领石敢曾在演练中一人破解十名修士的联合幻术,他的法剑“明法”上刻着“法不容敌”四字,灵力灌注时便会发出破妄金光。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