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宫的晨钟刚刚敲响,一支由百名法家修士组成的“灵脉勘测队”已整装待发。他们身着嵌有法家符文的玄色法袍,背负着《山海经》灵脉图谱与奇门遁甲“测脉阵盘”,腰间悬挂的“镇灵符”在晨光中闪烁着淡金色灵光。领队的是法道学院灵脉系首席讲师石敢,他手中握着嬴政亲赐的“镇脉令”,令牌上刻着“固脉安邦”四个篆字,注入灵力后能调动沿途所有郡县的人力物力。这支队伍的任务,是走遍秦国每一处重要灵脉节点,为即将铺开的“镇灵塔”工程选定最优位置,用最坚实的灵脉防御,筑牢秦法统的根基。
灵脉危机促加固
蜀山派的“腐脉符”虽未造成大规模灵脉崩溃,却暴露了秦国灵脉防御的薄弱环节。陇西渭水支脉因腐脉符侵蚀,灵气浓度下降近两成,周边灵田减产一成五;泾水灵眼的波动导致咸阳部分修士灵力紊乱,进阶速度延缓;都江堰枢纽的灵气滞涩,让巴蜀灵渠灌溉效率降低——这些教训让嬴政深刻意识到:灵脉不仅是资源,更是法统的命脉,若灵脉不稳,百姓生计、修士进阶、国家根基都会动摇。
“灵脉者,秦法之血也。血畅则国兴,血滞则国衰。”嬴政在朝会上的训诫掷地有声,他指着灵脉受损的奏报,语气凝重,“仙门敢觊觎灵脉,正因我们的防御不足。朕要在全国灵脉节点筑塔护脉,让仙门再难染指,让秦法之血永远畅通!”
李斯随即呈上《灵脉加固总规划》,方案核心是“三级防御体系”:一级节点(如昆仑墟支脉、岐山主脉、云梦泽水脉)建九层镇灵塔,配备百名法家修士驻守;二级节点(如渭水支脉、泾水灵眼、都江堰枢纽)建六层镇灵塔,由五十名修士守护;三级节点(如郡县灵泉、小型灵田区)建三层镇灵塔,由地方修士轮值。“此体系建成后,灵脉将如铜墙铁壁,仙门术法再难侵入,灵气流动将更均衡顺畅。”
韩非子补充道:“镇灵塔不仅是防御工事,更是灵脉调控枢纽。塔中刻‘聚灵阵’可提升灵气浓度,‘导脉阵’能疏导紊乱灵气,‘净煞阵’可净化邪祟灵力,一举三得。”他还建议融入《山海经》的灵脉记载:“按‘昆仑之墟,有灵脉九万’的古记,结合奇门遁甲方位术,让塔址与天地灵穴共振,效果事半功倍。”
蒙恬则主动请缨负责工程实施:“臣愿调锐士灵脉营配合,确保材料运输、塔基建造万无一失。军中炼气士可协助刻画符文,保证防御效果。”
嬴政准奏,下旨:“工程为期一年,不惜人力物力,务必保质保量完成。灵脉署、法道学院、秦军各司其职,凡延误工期、偷工减料者,按‘乱法罪’严惩!”
镇灵塔设计融众术
镇灵塔的设计堪称秦国灵脉技术与法家术法的巅峰之作,凝聚了百家智慧。塔体以“昆仑玄铁”为骨、“灵脉青石”为肤、“昆吾火晶”为顶,这三种灵材按《山海经》“五金之精”记载选取,玄铁抗术法冲击,青石传导灵气,火晶聚阳刚之力,共同构成坚不可摧的塔身。
塔身结构严格遵循奇门遁甲“九宫八卦”原理:底层为“地基阵”,埋入七根“锁脉铁柱”(以陨铁炼制,能锁住灵脉核心);中层为“防御阵”,八面墙壁对应八卦方位,分别刻“乾天、坤地、震雷、巽风、坎水、离火、艮山、兑泽”八道法家符文,符文间以“法魂砂”填充,注入修士灵力后可自动启动防御;顶层为“调控阵”,供奉人皇法印拓片与《商君法篆》竹简,中央立“灵脉罗盘”,指针实时监测灵气流动,异常时自动触发警报。
塔内核心符文系统由法家炼气士耗时三月研发,融合“镇、聚、导、净”四大功能:“镇脉符”能稳固灵脉节点,防止灵气外泄;“聚灵符”可吸收天地灵气,提升周边浓度;“导脉符”能引导灵气向灵田、启灵院流动;“净煞符”专门克制仙门“蚀灵纹”“腐脉符”等邪术,接触后自动燃烧邪祟灵力。
最具匠心的是“塔灵”设计——每座镇灵塔完工后,都要由法家修士注入一缕“法魂”(从《商君法篆》残页中提取的法统灵力),让塔体产生初步灵智,能自主识别友方灵力与仙门邪术,无需修士值守也可启动基础防御。一级节点的镇灵塔还会融入“祖巫残血”灵力,借用祖巫巨熊的镇岳之力,进一步增强防御。
为验证设计可行性,法道学院在泾水灵眼先行建造了试验塔。建成当日,蒙恬用缴获的蜀山腐脉符与全真惑心术发起攻击,塔体符文瞬间亮起,净煞符燃烧邪祟灵力,聚灵阵快速补充灵气,灵脉罗盘纹丝不动。“防御有效!灵气浓度反而提升了一成!”测试结果让嬴政龙颜大悦,当即下令全国推广。
全国动工筑根基
镇灵塔工程的铺开,是秦国建国以来规模最大的灵脉建设行动。嬴政调动了全国资源:灵脉署负责选址勘测,提供《九州灵脉详图》;法道学院负责符文刻画与法魂注入,培训专业修士;秦军负责材料运输与安全保卫,确保工地不受仙门干扰;地方官府组织百姓参与基础施工,按秦法“劳役换灵田”政策给予奖励。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