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灵脉复苏的晨光
秦哀公继位那年的春分,雍城的灵脉井第一次涌出清澈的泉水。李默的徒孙嬴砚用玉碗接住泉水,碗壁上的血络符与戎狄的煞灵纹同时亮起,两种纹路在水中交织成太极状 —— 这是盘龙灵脉彻底摆脱饕餮污染的征兆,《山海经?大荒东经》记载的 "灵脉重生" 之兆,终于在秦国显现。
"定脉珠的净化力与煞灵术的催化力,竟能形成平衡。" 白发苍苍的李默坐在轮椅上,看着井水倒映的双纹,浑浊的眼中泛起泪光。这位破辱堂最后一位亲历麻隧之战的修士,手中的《混元血窍总纲》补全本已厚如砖块,其中三分之一的内容来自戎狄修士的煞灵术注解。
灵脉的复苏带动了连锁反应。城西的灵田重新长出绿色作物,虽然仍带着淡淡的煞气,却已能正常食用;雍城的血灵塔在定脉珠与煞灵晶的双重驱动下,防护罩范围扩展至五十里,足以抵御小规模的突袭;最令人振奋的是,年轻修士的血窍开辟成功率从三成回升至六成,破辱堂的晨课终于恢复了秦穆公时期的热闹。
秦哀公的政策延续了秦景公的稳健。这位年届四十的君主穿着素色锦袍,腰间悬挂着融合秦狄风格的玉佩 —— 左侧是血络符,右侧是月狼纹,象征着两种灵脉的共生。他在玄石高台的第一次朝会上宣布:"未来十年,息战养脉,融合术法,待我秦羽翼丰满,再议外务。"
政策的核心落在 "三元融合" 上:
灵脉修复:由嬴砚主持,用定脉珠的清灵之气调和盘龙灵脉的煞气,每月初一举行 "双纹祭",秦狄修士共同诵经,加速灵脉复苏。
术法整合:破辱堂开设 "混元阁",由秦国的血窍术传人、戎狄的煞灵术大师、甚至晋地流亡的清心诀修士共同授课,编纂《西陲术法通鉴》。
资源储备:在黑风渊与戎狄共建 "煞灵晶互市",秦国以血灵谷的产出换取高纯度矿石,同时派修士学习戎狄的 "**矿脉" 培育术 —— 这种源自《山海经》"烛龙息壤" 的秘术,能让煞灵晶的生长速度提升一倍。
"君上,白狄的嬴离首领送来贺礼。" 内侍呈上一个青铜匣,里面是三枚嵌着月狼纹的定脉珠仿制品,珠体中流动的煞气与清灵之气完美平衡,"他说这是 ' 秦狄共生 ' 的见证,愿每年供奉十枚,直至盘龙灵脉完全复苏。"
秦哀公将仿制品置于灵脉井旁,珠体与井水接触的瞬间,井中浮现出巨大的太极虚影,笼罩整个雍城。百姓们跪在街头欢呼,他们能清晰地感觉到体内的血窍变得温暖,连最年迈的老人都能重新运转基础的养脉诀 —— 这是秦国自麻隧之战后,第一次迎来真正意义上的安宁。
二、混元阁的晨钟暮鼓
破辱堂的混元阁在晨雾中总是最先亮起灯火。这座融合了秦地夯土、戎狄玄铁、晋地琉璃的建筑,按奇门遁甲 "生门" 方位建造,阁顶的青铜葫芦同时吸收日月精华与煞气,转化为适合多元修炼的 "中和灵气"。
卯时的晨课上,三百名修士按五行方位排列。东方的青位站着秦国子弟,运转血窍术吸收朝阳灵气;西方的白位是戎狄少年,用煞灵术牵引月华余韵;中央的黄位则是混血修士,同时运转两种术法,体表浮现出独特的灰光 —— 这是秦哀公推行的 "混修制",要求所有修士必须掌握至少两种术法基础。
"嬴野,你的 ' 血煞拳 ' 戾气太重。" 白狄修士狼跋的义肢敲在少年背上,这位曾是月狼卫先锋的武士,如今已是混元阁的煞灵术导师,"用晋人的 ' 敛气诀 ' 收势,否则血窍会被煞气反噬。"
嬴野的脸颊涨红。他是嬴石的孙子,血窍术天赋出众,却总看不起 "柔弱" 的清心诀。狼跋突然施展 "月狼变",半人半狼的身躯在晨光中划出残影,拳头带着恰到好处的煞气与清灵之气,既破开了嬴野的防御,又未伤及他的血窍。
"术法无分强弱,贵在平衡。" 狼跋恢复人形,义肢上的煞灵晶泛着温和的光,"当年你祖父嬴石,就是因为明白这个道理,才能在空桑泽活下来。"
午时的实战课更加精彩。秦狄修士组成的 "混编阵",能在三息内完成血络符与煞灵阵的转换。当模拟的晋军清灵阵袭来时,秦国修士的血爆术炸开缺口,戎狄修士的煞灵网随即封锁,两种术法的衔接如同流水,连李默都忍不住赞叹:"这才是真正的秦狄共生。"
阁内的典籍库在三年间扩充了一倍。除了补全的《混元血窍总纲》,还新增了:
《煞灵术解毒篇》:狼跋与嬴砚合着,记载如何用定脉珠中和煞灵术对神智的侵蚀。
《清灵诀补遗》:晋地流亡修士所着,将清心诀与血窍术结合,创造出适合秦国修士的 "净血清心术"。
《山海经灵脉考》:收录各地灵脉特性,标注血窍术、煞灵术、清心诀的适配度,是修士外出历练的必备手册。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