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宫的铜钟在早春的晨光中震颤,九环锁灵阵的金色光晕顺着地脉蔓延,将整座宫殿笼罩在肃穆的灵力场中。蒙恬身着玄甲,手捧嬴政亲授的“镇北斧”,立于丹陛之下。斧身由玄铁混合祖巫残血铸造,刃部刻满法家“破邪符文”,柄端镶嵌着一颗“镇魂珠”——这是从南阳郡昆仑派据点缴获的法器,能镇压邪祟,此刻正散发着淡淡的蓝光,与蒙恬的灵力共鸣。
“北境匈奴,以血祭乱灵脉,以邪术扰边民,已非一日。”嬴政的声音透过灵力传遍大殿,人皇法印悬于掌心,印光与蒙恬的镇北斧交相辉映,“朕命你为‘北境大将军’,率三十万锐士修士、十万民夫,赴雁门郡修筑长城,北击匈奴。记住,你带的不仅是军队,是秦法的威严;你修的不仅是城墙,是灵脉的屏障——筑城守灵,法护边疆,此乃你的使命。”
蒙恬单膝跪地,镇北斧拄地,玄甲上的符文瞬间亮起:“臣蒙恬领旨!定以法家术法筑长城,以军阵炼神破匈奴,护北境灵脉无虞,让秦法之光照彻草原!”他怀中的“长城灵脉图”微微发烫,图上用朱砂标注的北境七十二处灵脉节点、三十六条防御阵纹,此刻仿佛活了过来,与他的丹田灵力相连。
三日后,出征的号角在咸阳城外吹响。三十万秦军修士组成的“玄甲锐士营”列阵待发,士兵们身着嵌有符文的玄甲,背负“法剑”,腰间悬“破幻丹”;十万民夫推着装满玄铁、灵材的车驾,其中不乏擅长“阵纹术”的修士——他们将负责长城的符文镌刻。蒙恬立于帅旗之下,望着队列中法家修士们袖口的等级纹路(法师三品以上者占三成),沉声道:“北境严寒,匈奴凶残,但秦法的军阵比玄铁更硬,修士的灵力比草原邪术更纯!今日出征,不破匈奴,不还咸阳!”
大军出发时,法道学院的学子们赶来送行,石敢、李书等曾随嬴政巡查雁门的学子,捧着亲手绘制的“匈奴战法图”赠予蒙恬:“将军,此图记录了匈奴萨满的血祭阵、妖兽的弱点,愿能助大军一臂之力!”蒙恬接过图卷,指尖划过图上标注的“驳兽速度快,怕火攻”“血祭阵需破阵眼骸骨”等字样,对学子们道:“待我北境凯旋,必请陛下为你们记功——法家学子,就该如此知战、懂战!”
一、北境集结:灵脉勘察与长城蓝图
大军抵达雁门郡时,北境的积雪尚未消融,空气中弥漫着匈奴“蚀灵砂”残留的腥气。蒙恬没有立刻出兵,而是先率灵脉监修士与法道学院学子,对北境灵脉进行全面勘察。他们携带“照灵镜”“测灵尺”,踏遍雪山、草原、戈壁,将每一处灵脉节点的位置、灵气浓度、受损情况记录在册,绘制出详细的“北境灵脉全图”。
勘察中发现的景象触目惊心:雁门以东的“玉泉灵脉”被匈奴用“锁灵咒”冻结,冰层中嵌着黑色的符文,灵气流动完全停滞,周围的灵田尽数枯萎;中部的“狼居胥灵脉”更被布下“血祭阵”,阵眼埋着数百具秦军修士的骸骨,骸骨精血被吸干,怨气凝结成黑色雾气,让灵脉散发着暴戾的气息;西部的“阴山河灵脉”则被匈奴引入妖兽“驳”的血契之力,河水变得浑浊,灵气中混杂着兽性凶煞,靠近者会心神不宁。
“匈奴不仅是掠夺,是在毁我灵脉根基。”蒙恬在临时帅帐中铺开灵脉图,指着被污染的节点对副将们道,“锁灵咒让灵气不流,血祭阵让灵气变戾,妖兽血契让灵气蒙凶——长此以往,北境灵脉会彻底坏死,到时候别说抵御匈奴,连驻军的灵力补给都成问题。”他指尖点向狼居胥山,“长城必须沿灵脉走向修筑,将这些节点串联起来,用法家阵法净化邪祟,再引地脉龙气加固,才能‘筑城守灵’。”
长城的蓝图融合了法家术法、奇门遁甲与灵脉特性,由蒙恬亲自主持设计:
-墙体结构:以玄铁为骨,混合修士精血与“祖巫泉”灵液浇筑,每块城砖都刻有“镇邪符”“聚灵纹”,既抵御物理攻击,又能净化邪祟灵气;
-阵法布置:沿长城设九座“诛仙剑阵”主节点,三百六十座“法网阵”辅节点,节点与灵脉相连,战时可引灵气催动剑阵,形成金色屏障;
-灵脉修复:在被污染的灵脉节点处设“镇魂塔”,塔中埋“镇法碑”碎片与净化灵液,逐步驱散怨气,恢复灵气流动;
-防御层级:长城内侧修“灵脉驿道”,便于修士快速支援;外侧挖“蚀灵沟”,填入“破邪砂”,可腐蚀匈奴的兽骑与邪术。
开工前,蒙恬在狼居胥山举行“祭灵仪式”。他以镇北斧劈开血祭阵的冰层,露出下面的修士骸骨,率全军修士跪拜:“今日秦法在此,必为尔等昭雪!长城立,邪祟灭,灵脉复,尔等英魂可安息!”说罢,他将镇魂珠嵌入骸骨堆中央,珠光瞬间扩散,黑色怨气如潮水般退去,骸骨上竟浮现出淡淡的金色法纹——这是秦法的慰藉,也是灵脉复苏的征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