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潜龙卫的隐秘扩张
秦共公继位后的第七个春天,雍城的积雪刚融,潜龙卫的名册已从最初的百人扩充至三千。嬴桀在黑风渊的矿洞深处设立了秘密招募点,洞口伪装成坍塌的矿道,入口处的 "血络感应阵" 能识别潜在的修士 —— 只有血窍与盘龙灵脉产生共鸣者,才能看到隐藏在石壁后的暗门。
"测试开始。" 嬴桀的青铜剑划过岩壁,火星溅落在测试者掌心。三名来自西戎赤砂部的少年,手掌在接触火星的瞬间浮现出赤色纹路,这是与幽冥狼共生的血窍特征,"你们的 ' 地行术 ' 与我秦的血络符结合,能在矿洞中无声移动,正是我们需要的人才。"
招募范围早已超出秦国本土。赵鞅的情报网渗透到晋地边境,将那些因反对赵武苛政而被驱逐的修士秘密接回雍城;赤木则亲赴西戎诸部,说服雪妖部、义渠部派出子弟学习血窍术,以煞灵晶作为交换;甚至有楚国的流亡修士通过商道来到雍城,带来了南方的 "水行符" 术,与秦国的血窍术形成互补。
"这位是楚国的芈真修士。" 赵鞅在秘密据点向秦共公引荐一位青衣女子,她的指尖能凝结水滴状的灵刃,在空气中划出的轨迹与血络符有异曲同工之妙,"她的 ' 水煞术 ' 能在煞气环境中自由操控水流,对破解晋人的聚灵阵大有裨益。"
芈真的演示让潜龙卫们震惊。她将黑风渊的煞气引入水盆,原本浑浊的液体竟凝结成锋利的冰刃,刃面倒映出晋地聚灵塔的虚影 —— 这种术法能吸收煞气转化为攻击手段,恰好弥补了秦国修士在水环境中的短板。
"楚地的《江灵经》记载,水无常形,能容万物。" 芈真的华语带着南方口音,却字字清晰,"贵国的血窍术刚猛有余,若融入水行的柔韧,威力或可倍增。"
秦共公当即决定设立 "异术营",由芈真负责传授水行术,与嬴桀的煞灵术、赤木的兽灵术形成三足鼎立。这个特殊的训练营隐藏在雍城的酿酒坊下,发酵的酒糟能掩盖灵气波动,蒸馏的水汽则为水行术提供了天然的施展环境。
扩张的同时,潜龙卫建立了严格的 "血契制度"。所有新成员需在盘龙灵脉前立下血誓,用自身血窍与灵脉绑定,若泄露秘密,血窍会自动崩碎。赵鞅发明的 "血络追踪符" 能通过灵脉感应定位叛徒,五年来已有十七名试图向晋人告密者,在距离灵监府百米外暴毙,死因皆为 "血窍自燃"。
"人数不在于多,而在精。" 秦共公在潜龙卫的誓师大会上强调,他的血窍已突破第七重,丹田处的气煞平衡形成稳定的太极旋,"每个成员都要记住,你们不仅是修士,更是秦国的灵脉守护者。"
此时的潜龙卫,已形成覆盖西陲的秘密网络。黑风渊的矿工、青岚谷的农夫、雍城的工匠、西戎的牧民... 这些看似平凡的身份下,藏着能在瞬间激活的血络符,等待着号令齐发的那一天。
二、术法融合的惊天突破
破辱堂的老修士们在酿酒坊的地窖里,完成了《血窍术总纲》的补全工作。新修订的典籍比原版厚了三倍,其中最引人注目的 "气煞同源论",彻底颠覆了晋人 "煞气为邪" 的论调 ——
"灵脉如江河,灵气为清,煞气为浊,清浊相济方得永续。晋人取清弃浊,如竭泽而渔;我秦融清入浊,方是正道。"
李默用颤抖的手指翻过最后一页,上面绘制着新创的 "混元血窍图",将楚国的水行术、西戎的兽灵术、晋地的聚灵法与秦国的血窍术熔于一炉,形成前所未有的九重修炼体系:
一重至三重:基础血络符与养气法结合,在净灵镜下伪装成普通修士。
四重至六重:融入煞气与水行术,能在多种环境中作战。
七重至九重:气煞平衡达至圆满,可短暂突破血契约束,发挥十成战力。
"第七重的 ' 水煞血爆 ',需在月圆之夜的渭水畔修炼。" 李默向围拢的修士们讲解,"用芈真修士的水行术引导煞气,在血窍中形成漩涡,爆发时既能冰封敌人,又能引爆血气,威力堪比晋人的紫霄阵。"
最惊人的突破是 "血络共生术"。嬴伯的孙子嬴武发现,将多名修士的血络符通过灵脉连接,能形成巨大的 "血灵网",单个修士的战力可提升数倍,且不会像晋人的聚灵阵那样依赖纯净灵气。
"黑风渊的矿道中,三十名修士布下此阵,竟挡住了灵犀卫的清玄剑队。" 嬴武展示着阵图,上面的红点代表血窍位置,蓝线则是灵脉连接,"关键在阵眼的 ' 气煞转换器 ',用烛龙鳞粉末制成,能让不同属性的修士完美协同。"
秦共公亲自参与了 "混元血窍" 的修炼。在渭水月夜,他的血窍与芈真的水行术产生共鸣,赤色血气与蓝色水流在掌心交织成螺旋状,击中水面时,竟炸出直径十丈的冰焰漩涡 —— 这种融合了秦楚术法的攻击,连晋地最坚固的清灵甲都能击穿。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