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遣使列国探虚实
秦王政十五年正月的咸阳宫,龙首原的灵脉在初春的阳光下舒展,九环锁灵阵的残纹泛着温润的金光,将王宫的龙气烘托得愈发强盛。嬴政站在“观星台”上,手中的“秦王灵玺”与台下的“镇邪碑”产生共鸣,碑上的大秦炼气士符文清晰可辨。他望着东方列国的方向,眼中闪烁着洞察局势的锐利——吕不韦困守府邸,吕党分崩离析,但天下诸侯的态度仍是未知数。
“李斯,诸侯对秦国局势的态度,关乎后续清剿吕党的节奏。”嬴政的声音带着龙气的沉稳,“需派使者前往韩、魏、赵、燕、齐、楚六国,名为‘通好问灵脉’,实则探查他们是否与吕不韦暗通款曲。”
李斯躬身应道:“陛下圣明。诸侯之中,韩、魏与秦接壤,历来首鼠两端;赵、燕倚仗北方煞气,野心不小;齐、楚据有东海、江淮灵脉,实力雄厚。臣推荐六位使者,皆精通法家‘灵脉交涉术’与奇门遁甲‘观气术’,可精准判断诸侯诚意。”他呈上一份名单,为首的是廷尉府的干练属官姚贾,此人曾多次出使列国,熟悉各国灵脉特性。
嬴政翻看名单,指尖在“韩、魏”二国名下停顿:“韩据河洛,魏守大梁,两地灵脉与关中相连,最可能与吕不韦勾结。给姚贾的密令中需特别注明,探查韩王的‘玄龟灵甲’是否异动,魏国的‘大梁锁灵阵’是否向秦国边境倾斜。”他深知,这两国若趁乱异动,不仅会干扰清剿吕党,更可能引发关中灵脉动荡。
三日后,六位使者携带“灵脉礼器”——关中特产的“玄冰玉髓”“灵谷种子”,分赴列国。姚贾出使韩、魏的队伍最为特殊,除常规护卫外,还暗藏三名影卫修士,他们修炼“隐灵术”,能化作灵脉气流隐匿身形,记录使者与诸侯的每一次接触。队伍出发前,嬴政亲自召见姚贾:“记住,礼器是幌子,你的眼睛和耳朵才是关键。若发现列国与吕党勾连,不必惊动,用‘灵脉传讯符’加密回报即可。”
姚贾领命,队伍沿着渭水东行,灵车的车轮碾过九环锁灵阵的外延纹络,激起细微的灵气涟漪。车中,姚贾展开《列国灵脉全图》,图上标注着韩国的“河洛灵脉网”、魏国的“大梁灵渠”,以及连接秦韩魏的“三川灵脉走廊”——这片区域的灵气流动,将是判断诸侯态度的关键指标。
二、韩廷摇摆藏私心
韩国的新郑城,洛水与黄水的灵气在此交汇,形成“双龙抱城”的灵脉格局。韩王的宫殿建在“邙山余脉”上,殿顶的“玄龟瓦当”是《山海经·中次九经》记载的灵脉守护象征,据说能防御元婴期修士的攻击。姚贾的使团抵达时,韩王虽表面热情迎接,宫城的“河洛阵”却悄然启动,阵眼的“灵脉哨塔”上,修士正以“望气术”严密监视使团动向。
“秦使远道而来,一路辛苦。”韩王在“迎灵殿”设宴,殿内的“青铜灵灯”燃烧着东海的“鲛人油”,灯光中夹杂着微弱的煞气,“听闻贵国近日灵脉动荡,吕相之事……不知是否影响关中灵气?”他看似关切,眼神却瞟向姚贾身后的灵车,显然在意秦国的真实实力。
姚贾举杯回应,杯中灵酒的灵气随话语波动:“吕党作乱,已被陛下依法清剿,关中灵脉愈发顺畅。此次前来,一是送上秦地新产的‘灵谷良种’,二是想请教韩王,河洛灵脉的‘春汛调节术’是否需要秦国法家修士协助。”他故意提及灵脉技术,试探韩王态度。
韩王的笑容僵了一瞬,身旁的丞相张开地连忙打圆场:“秦韩唇齿相依,灵脉相通,若有需要,定会向贵国求助。只是……听闻吕相曾为秦国鞠躬尽瘁,如今落得如此下场,未免令人唏嘘。”这话暗藏试探,姚贾心中一凛——韩廷果然对吕不韦之事格外关注。
宴席后,姚贾借“参观河洛灵渠”为由,深入新郑城的灵脉核心。他按嬴政嘱托,重点观察韩王的“玄龟灵甲”存放地——灵甲藏于王宫地库,库外的“水龙阵”灵气流动异常,隐约有向外扩散的趋势。影卫传来密报:“昨夜有韩军修士携带‘阴煞符’出城,方向直指秦国边境的函谷关。”
姚贾立刻明白,韩王虽未公开表态,却已暗中有所动作。他在与韩王的第二次会面中,故意透露“吕不韦府中搜出与列国密信”的假消息,观察韩王反应。韩王闻言,端杯的手指微微收紧,灵灯的煞气波动骤然加剧——这个细微的灵脉异动,被姚贾的“观气术”精准捕捉。
离开新郑前,姚贾按礼仪与韩王交换“灵脉信物”。韩王赠予的“河洛灵玉”中,竟暗藏一丝微弱的“吕氏私纹”煞气,这是修士用特殊手法烙下的标记,只有精通法家秘术的人才能察觉。姚贾不动声色地收下,心中已有定论:韩王与吕不韦必有勾结。
三、魏都观望谋私利
魏国的大梁城,坐落在黄河与鸿沟的灵脉交汇处,城周的“大梁锁灵阵”是战国时期大秦炼气士协助修建的防御阵法,阵眼的“灵脉柱”刻满“水德符”,能引黄河灵气加固城防。姚贾抵达时,魏王假(魏景湣王)亲率群臣在城外迎接,阵仗盛大,却难掩灵脉中潜藏的算计。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