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密室献谋析利弊
秦王政十五年正月的咸阳宫,寒雾笼罩着龙首原的灵脉,却掩不住“军略室”内的紧张气息。嬴政身着玄色龙袍,指尖轻叩案上的《吕党羽分布全图》,图上的朱砂标记在烛火下如跳动的火焰,映照着他凝重的神色。李斯身着客卿朝服,立于案前,手中的“法家灵简”泛着青光,简上的秦法符文与图中的灵脉节点产生微妙共鸣——这是他彻夜推演的除吕之策。
“陛下,吕党如《山海经·北山经》记载的‘饕餮’,看似吞噬万物、势不可挡,实则内部贪念交织,破绽百出。”李斯开口,声音沉稳有力,“泰山祭天后,吕不韦虽得东岳龙气,却加剧了与蔡泽、淳于越的利益冲突;卫尉竭的修士营依赖灵材供应,与洛阳士族矛盾渐深;外围门客多为利而来,并非心腹。此乃‘分化瓦解’之机。”
嬴政抬眼:“具体如何施行?”李斯展开灵简,简上浮现出三层策略图谱:“第一层,‘去枝’——先罢免吕党外围亲信的实权官职,斩断其伸向地方灵脉的触手,削弱吕不韦的行政根基;第二层,‘断流’——清查吕党掌控的灵田、灵渠,收回被私占的灵脉节点,断绝其灵气与财货供应;第三层,‘擒首’——待其势弱,再以雷霆之势围捕核心党羽,缴获泰山龙气,彻底清除隐患。”
他指向图上的河东、太原、上党三郡:“此三地郡守皆是吕不韦亲信,掌控着关中通往北方的灵脉要道,却在任上私占灵田、克扣灵材,民怨沸腾。先罢此三人,既能震慑吕党,又能向天下彰显陛下‘整饬吏治’的决心,师出有名。”嬴政目光落在三郡标记上,那里标注着“郡守王稽、张唐、郑安平,皆吕党核心,灵脉治理混乱”。
李斯继续道:“罢免需借‘律法之名’,而非直接清算。可命廷尉府核查三地灵脉账册,以‘治理不力导致灵田减产’‘私通六国修士’等罪证上奏,让吕不韦无从辩驳。同时,派忠于陛下的年轻将领接任,如蒙恬之弟蒙毅,他精通法家‘灵脉监察术’,可快速稳定地方。”
嬴政指尖划过三郡与咸阳的灵脉连接线:“罢免三人,吕不韦必反扑。”李斯早有准备:“臣已在图上标注吕党可能的反击路径——蔡泽或煽动洛阳士族抗议,淳于越会借儒家舆论施压,卫尉竭可能调动修士营示威。对应之策是:以‘灵脉巡查’为名,派玄甲锐士控制咸阳周边灵脉节点;命赵高在启灵院散布‘吕党贪腐’的民谣,引导民心;让蒙恬摆出‘军演’姿态,震慑修士营。”
为增强说服力,李斯取出两份关键证据:一是影卫截获的“王稽与吕不韦密信”,信中提及“截留北方灵材孝敬”;二是太原修士的联名诉状,详述张唐“强征灵田供奉吕府”。“此等罪证按《秦律》当严惩不贷,吕不韦若敢保,便是‘徇私枉法’,陛下可顺势追究其失察之责,逐步蚕食其权柄。”
嬴政看着证据与策略图谱,龙袍上的龙纹灵气渐盛:“此策看似缓进,实则步步紧逼。”李斯躬身:“吕党盘根错节,若强行动手,恐引发灵脉暴动。‘逐个击破’可避免激化矛盾,让天下看清陛下‘依法除奸’而非‘权力倾轧’,稳固法统人心。待三郡罢免后,再逐步清除朝中吕党,节奏尽在掌控。”
烛火噼啪作响,军略室的灵气因两人的决策而涌动。嬴政最终颔首:“准奏。李斯,你与蒙毅、赵高协同,按此策准备,三日后朝会便议河东等郡的吏治问题。切记,证据需确凿,动作需隐秘,莫给吕不韦反扑之机。”李斯领命,灵简上的符文骤然亮起,与图中的三郡标记产生共鸣——除吕之网,已悄然收紧。
二、律法为刃寻罪证
秦王政十五年正月初三,廷尉府的“律法堂”彻夜灯火通明。李斯端坐于“明法台”后,台基的秦法符文如流水般流转,将堆积如山的灵脉账册、诉状、密信笼罩其中。蒙毅与赵高立于两侧,前者手持“灵脉验尺”,后者捧着“影卫密报”,三人分工协作,为罢免三郡守收集铁证。
“李客卿,太原郡守张唐的账册果然有问题。”蒙毅举起一本泛黄的册子,册页上的灵田记录与验尺检测结果严重不符,“账册称‘太原灵田年产灵谷万石’,实则因灵渠被私改道,半数灵田灌溉不足,年产量不足五千石,差额皆被张唐以‘供奉吕府’之名截留。”他将验尺贴近账册,尺身符文变红,发出警示微光——这是“伪证显形术”的效果。
赵高补充:“影卫在太原查实,张唐将截留的灵谷运往吕不韦的私人灵仓,由卫尉竭的修士营接应。密报中有修士的供词,还有灵仓的位置图,就在太原城外的‘灵槐谷’,谷中布有吕党‘阴煞阵’。”他呈上一幅微型地图,图上标注着谷中的阵法布局与守将姓名,“此谷灵脉与吕府地库相连,是吕党北方灵材转运枢纽。”
李斯翻看河东郡守王稽的卷宗,眉头微蹙:“王稽更甚,不仅私占灵田,还与魏国修士暗中交易,将关中‘玄冰玉髓’卖给魏相,换取‘儒家仁德咒’典籍,试图讨好淳于越。”卷宗中附有交易凭证,上面的王稽私印与吕府符文一致,“按《秦律·关市律》,私卖战略灵材者,当罢官下狱;按《吕氏春秋》‘灵脉国有’篇,此亦属重罪,吕不韦难辞其咎。”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