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雍城秘营藏锋芒
秦王政九年的雍城,渭水上游的灵气在深秋凝结成淡淡的白雾。这座秦国旧都的“三畤原”上,废弃已久的祭祀灵坛被重新启用,坛基的“秦法锁灵纹”在蒙恬率领的修士修复下,泛着青幽的微光——这里成了嬴政秘密积蓄力量的核心基地。嬴政身着便服,站在坛顶,望着远处正在操练的士兵,他们的玄甲在雾中若隐若现,甲片上的“法家破军纹”与坛基符文产生共鸣,发出细微的嗡鸣。
“公子,‘玄甲锐士’已完成第三阶段训练。”蒙恬躬身禀报,他手中的《训练图谱》上,标注着锐士们的灵气增长曲线,每个节点都与雍城灵脉的波动完美契合,“他们已能熟练运用‘军阵炼神术’,引三畤原的龙气加持战力,普通修士三五个近不了身。”
嬴政指尖划过坛边的“古灵脉碑”,碑上刻着秦襄公时期的“龙纹”,因近期龙气滋养而愈发清晰:“吕不韦的探灵营有没有异动?”蒙恬道:“按公子计策,我们对外宣称‘修复古灵脉,践行《吕氏春秋》灵脉篇’,吕门修士虽来监视,却被坛上的‘奇门遁甲·**阵’误导,以为只是普通灵脉工程。”
雍城的秘密基地,是嬴政对抗吕不韦的根基。自《吕氏春秋》悬书咸阳后,嬴政深知“明争不如暗蓄”,选择雍城作为据点有三重考量:一是这里是秦国龙气发源地,三畤原的灵脉中残留着早期王室的龙气,能强化士兵的王室亲和度;二是远离咸阳的吕不韦势力,便于隐藏;三是古灵坛的“九环锁灵阵”残基仍在,稍加修复便可形成天然的灵气屏障,屏蔽外界探查。他命蒙恬将营地设在灵坛地下,以“修复灵脉”为名,实则打造一座集训练、启灵、灵脉储备于一体的秘密堡垒。
基地的布局暗藏奇门遁甲玄机。入口设在灵坛后方的“死门”位,需用嬴政的“秦王灵玺”灵气激活才能开启;通道两侧刻满“法家隐灵纹”,能吸收光线与灵气波动,即使有修士靠近,也只会感知到普通的灵脉紊乱;核心训练区位于“生门”位,正下方是三畤原的龙气节点,锐士们在此修炼,能直接吸收龙气淬炼灵窍。这种布局既符合《吕氏春秋》中“灵脉利用”的记载,又暗藏反制吕不韦的杀招,完美骗过了吕门修士的监视。
玄甲锐士的选拔极为严苛。蒙恬从关中、陇西的寒门子弟中挑选,要求“灵根纯净、心性坚韧、无吕门关联”,初选万人,最终仅留下三千。这些士兵不仅要精通常规武艺,更要修习嬴政从王室秘藏中找到的“大秦炼气士法家秘术”——这套秘术融合了《商君书》的“军功丹道”与九环锁灵阵的“煞气运用”,修炼时需以精血为引,在玄甲上刻“破军纹”,战斗中引灵脉煞气入体,短时间内爆发力极强,但对灵窍有一定损伤,非死士不能练。
训练过程充满血汗与灵气碰撞。每日清晨,锐士们需在龙气节点前冥想,用“龙气启灵术”开掘灵窍,这个过程痛苦异常,不少人因无法承受龙气冲击而被淘汰;日间操练“军阵炼神术”,十人一组,以玄甲上的破军纹组成小型阵法,引三畤原的龙气形成护盾与杀招,阵法成型时,十人的灵气汇聚成一条小型龙影,威力惊人;夜间则学习《秦律》与《吕氏春秋》的“法家篇”,嬴政要求他们“知法而用法,以法破权”,理解自己对抗吕不韦的法理依据。
为强化锐士战力,嬴政投入大量资源。他命人从王室宝库中取出“玄冰玉髓”“龙血灵砂”等珍贵灵材,融入锐士的玄甲与兵器;请隐世的法家修士改良“军阵炼神术”,减少对灵窍的损伤,同时提升煞气转化率;甚至冒险启用三畤原的“禁忌灵脉”,那里的龙气中夹杂着上古煞气,虽能快速提升战力,却有走火入魔的风险,锐士们需在嬴政亲自监督下,以《秦律》条文为咒,压制煞气反噬。
此时的雍城,表面平静如旧,地下却暗流汹涌。灵坛的龙气通过修复的“古灵渠”,悄悄与咸阳宫的灵脉建立连接,嬴政在咸阳时,只需通过“秦王灵玺”,便能感知锐士们的状态;蒙恬则按嬴政指令,在雍城周边布设“预警阵”,阵眼用《山海经·大荒东经》记载的“青丘九尾狐”灵气虚影伪装,一旦有吕门高阶修士靠近,虚影便会发出只有嬴政与蒙恬能感知的警报。这座旧都,在嬴政的谋划下,成了对抗吕不韦的坚固堡垒。
二、寒门崛起聚人心
秦王政十年的咸阳,渭水南岸的“寒门修士营”比往年热闹了许多。营中的“启灵院”虽简陋,却挤满了前来求学的凡童,他们大多是失去灵田的流民子女,或是被吕不韦排挤的小族子弟。嬴政的亲信赵高正在院中授课,他手中的《法家启灵术》竹简散发着淡淡的灵气,凡童们按他的指引,以气血为引,尝试与地面的“简易聚灵纹”产生共鸣。
“赵先生,这样真的能开掘灵窍吗?”一个面黄肌瘦的少年问道,他的父亲原是关中灵田农夫,因灵田被吕门修士强占而饿死,“吕门修士说我们寒门子弟灵根污浊,根本不适合修炼。”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