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宫的朱漆大门在晨光中缓缓开启,青铜门环上的玄鸟纹在朝阳下泛着金光。白起护送嬴稷的队伍穿过广场,三百尸兵列成整齐的方阵紧随其后,玄甲的幽光与宫墙的赤红形成鲜明对比,引得宫门前的禁军纷纷侧目。章台殿的玉阶上,宣太后芈八子身着翟衣,头戴凤冠,正带着文武百官等候 —— 这位刚刚临朝称制的太后,眼中闪烁着与年龄不符的锐利光芒,仿佛早已看透了朝堂的风云变幻。
“臣白起,护送公子稷平安归秦,参见太后,参见王上!” 白起单膝跪地,玄甲碰撞玉阶发出沉闷的声响。三百尸兵同时跪倒,甲胄齐鸣的震响让殿外的铜鹤雕塑都微微震颤,这种震慑人心的气势,让原本对 “练尸邪术” 心存鄙夷的宗室大臣们脸色微变。
宣太后扶起白起,凤冠上的珍珠流苏轻轻晃动:“白将军辛苦,一路护佑稷儿,功劳卓着。起来说话。” 她的目光扫过白起身后的尸兵,当看到那些玄甲下隐约闪烁的幽蓝鬼火时,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异色,随即又恢复了从容,“这些便是你炼制的尸兵?果然名不虚传。”
嬴稷走到宣太后面前,躬身行礼:“孩儿参见母亲。”
“回来就好。” 宣太后握住嬴稷的手,指尖的灵脉戒指轻轻发亮,一股温和的灵力涌入儿子体内,探查他是否受伤。确认无碍后,她转身对百官道:“稷儿历经艰险归国,实乃我秦之幸事。今日起,由本宫临朝称制,辅佐王上处理朝政,众卿可有异议?”
百官齐声应诺,声音中带着敬畏。经历诸公子内乱后,朝堂早已被宣太后以雷霆手段肃清,反对者不是被冠以 “谋逆” 罪名处死,便是被 “子母蛊” 控制,成为太后手中的傀儡。此刻站在殿外的五位金丹修士,看似面无表情,袖口下的手腕却都隐藏着一枚与太后灵脉戒指同源的蛊母符。
宣太后满意地点点头,目光重新落在白起身上:“白将军,本宫已听闻你在飞狐陉大败赵军之事,玄甲尸兵诀果然威力无穷。不知你对秦**务有何看法?”
白起挺直脊梁,声音沉稳有力:“回太后,臣以为,秦军虽勇,却缺乏应对仙门法术的手段。韩、魏、赵等国皆有仙门修士相助,若不加强灵脉战阵与特殊兵种建设,他日东出必遇阻碍。臣愿将玄甲尸兵诀改良后推广军中,再结合法家炼体术,打造一支既能冲锋陷阵,又能抵御法术的精锐之师。”
这番话正中宣太后下怀,她一直想摆脱对旧贵族将领的依赖,培养自己的心腹武将。白起的出现恰逢其时,不仅护送嬴稷有功,更掌握着独特的练兵之法,正是她需要的人才。“白将军所言极是。” 宣太后抚掌笑道,“本宫决定,任命你为大良造,掌管秦国兵权,总领全**务,可调动函谷关以西所有驻军,包括灵脉营与法剑营。”
此言一出,朝堂一片哗然。大良造是秦国最高军政官职,自商鞅变法后便鲜少授予外姓将领,何况白起只是个从燕国归来的质子,资历尚浅。几位旧贵族出身的大臣刚想反驳,却被宣太后投来的冰冷目光制止 —— 他们清楚,那目光背后隐藏着子母蛊的威胁。
白起也没想到会被委以如此重任,眼中闪过一丝惊讶,随即化为深深的感激:“臣…… 臣何德何能,敢受此重任?”
“你有护主之功,有练兵之能,更有忠君之心,为何不能?” 宣太后走到白起面前,将一枚刻有 “秦” 字的兵符递给他,兵符以昆吾山玄铁打造,上面的灵脉纹路与咸阳宫的镇灵阵相连,“这枚兵符代表着秦国的兵权,你且收好。他日若有不臣之心,本宫的子母蛊,可不认什么大良造。”
最后一句话带着淡淡的威胁,白起却毫不在意,双手接过兵符,单膝跪地:“臣白起对天起誓,此生必忠于太后与王上,以玄甲尸兵诀为秦国开疆拓土,若有二心,甘受蛊毒噬心之刑!”
宣太后满意地扶起他:“好!本宫信你。即日起,你可前往军中上任,需要什么物资、人手,尽管开口,本宫全力支持。” 她顿了顿,补充道,“石佗将军老成持重,你可多向他请教军务,灵脉营的修士也归你调遣,务必尽快将尸兵之法与秦军战阵融合。”
“臣遵令!” 白起躬身领命,手中的兵符传来阵阵温热,与玄甲尸兵诀的幽冥之力产生奇妙的共鸣。他知道,这不仅是权力的象征,更是沉甸甸的责任 —— 秦国的东出大业,王上与太后的信任,都压在了他的肩上。
退朝后,白起在石佗的陪同下前往军营视察。咸阳城外的秦军大营绵延数十里,旌旗招展,甲胄鲜明,士兵们正在操练法家炼体术,拳拳到肉的碰撞声震耳欲聋。石佗指着演武场上的士兵道:“这些都是经历内乱后留下的精锐,但缺乏应对法术的经验,上次与公子壮的旧贵族私兵交战,就因对方使用了东华宗的蛊术而伤亡惨重。”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