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艺课风波过后,林晚在沈家的日子倒是清静了些。沈二叔没再找新的花样折腾她,沈廷洲也像忘了这回事,两人碰面依旧没什么话,却少了之前剑拔弩张的紧绷。
这天下午,林晚正坐在院子里晒太阳,周管家抱着个厚厚的账本愁眉苦脸地路过,嘴里还念念有词:“不对啊,这数怎么对不上……”
“周管家,怎么了?”林晚好奇地问。
周管家叹了口气,把账本递给她:“这是这个月的采买账,我核对了三遍,总觉得哪里不对,可就是找不出来。”
林晚接过账本翻开,里面密密麻麻记着每天买的菜、肉、调料,还有价格和数量。字迹倒是工整,就是记法有点乱,今天的猪肉价格写在最后一页,明天的鸡蛋又记在第一页,看着就让人头晕。
“我帮您看看?”林晚想起自己整理文书时的表格法,说不定能派上用场。
周管家有点犹豫:“这……会不会太麻烦你了?”
“没事,反正我也闲着。”林晚找了张纸和笔,坐在石桌上,像模像样地画起表格。横向写上“日期、物品、数量、单价、总价”,然后一页页翻账本,把每天的采买信息填进去。
阳光透过树叶洒在纸上,暖洋洋的。林晚一边填一边哼着不成调的歌,手指在纸上划过,动作麻利又专注。
周管家站在旁边看着,一开始还不太放心,后来见她把杂乱的账目一点点捋顺,表格里的数字清清楚楚,不由得暗暗点头——这林小姐,还真有点本事。
填到一半,林晚的笔顿住了。
她盯着表格里的“猪肉”一项,眉头皱了起来。
“怎么了?”周管家连忙问。
“周管家您看,”林晚指着表格,“15号这天,猪肉是五块钱一斤,买了三斤,花了十五块。可16号,同样的猪肉,变成八块钱一斤了,买了两斤,花了十六块。”
她又翻到后面:“还有18号,又是五块。这价格忽高忽低的,是市场上涨价了,还是……”
周管家凑近一看,脸色也变了:“不对啊,这个月猪肉价格一直很稳,没听说涨价啊!”
林晚心里有了数,指了指账本上的签名:“这采买是王婶负责的吧?”
“是她。”周管家点点头,脸色沉了下来,“王婶在沈家做了五年了,平时看着挺老实的……”
“说不定是记错了呢?”林晚笑了笑,收起表格,“我去问问她。”
周管家还想说什么,林晚已经拿着表格去找王婶了。
王婶正在厨房择菜,看到林晚进来,脸上堆起笑:“林小姐,有事吗?”
林晚把表格放在她面前,指着猪肉那一行,语气随意得像拉家常:“王婶,我帮周管家核对采买账,看到个小问题想问问您。这猪肉价格,15号五块,16号就八块了,是那天突然涨价了,还是您记混了呀?”
王婶的脸色“唰”地白了,眼神有些慌乱,不敢看林晚的眼睛:“我……我记不太清了,可能是……是涨价了吧……”
“是吗?”林晚笑眯眯地看着她,“可我刚才问了菜市场的张屠户,他说这个月猪肉一直是五块啊。而且18号您买的猪肉,又是五块一斤呢。”
王婶的脸更白了,手心里全是汗,支支吾吾地说不出话来。
林晚收起笑容,语气依旧温和,却带着点不容置疑的认真:“王婶,沈家待下人不薄,周管家平时也很照顾大家。这采买的钱都是家里的,一分一厘都该清清楚楚。您要是真记错了,改过来就行。可要是……”
她没说完,但意思很明显。
王婶扑通一声跪下了,眼泪都出来了:“林小姐,我错了!我不该贪心!16号那天我娘家侄子来借钱,我手头紧,就……就多报了三块钱……我这就把钱补上!求您别告诉老爷和周管家!”
林晚没想到她反应这么大,赶紧把她扶起来:“起来说,知错能改就行。钱补上就好,这次我就不跟周管家说了,下次可不能这样了。”
“哎!谢谢林小姐!谢谢林小姐!”王婶千恩万谢,赶紧回房拿了六块钱补了上来。
林晚拿着补回来的钱去找周管家,把事情说了一遍。
周管家听得目瞪口呆,咂舌道:“林小姐,您这也太厉害了!我查了三天都没查出来,您半天就弄明白了?”
“就是用了个笨办法。”林晚把表格递给她,“记成表格就清楚多了,哪项不对一眼就能看出来。”
周管家看着表格,越看越觉得神奇,忍不住感叹:“这法子真好!比一本糊涂账强多了!”
这事不知怎么就传到了沈廷洲耳朵里。
傍晚他从公司回来,路过客厅时,看到林晚正帮周管家把表格贴在账本后面,两人有说有笑的。
他脚步顿了顿,鬼使神差地走了过去。
周管家看到他,连忙站起来:“少爷。”
林晚也停下手里的活,抬头看他,眼神里带着点“快夸我”的得意。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