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我穿越成潘金莲和武大郎相依为命 > 第83章 账本上的糖霜与灶膛里的春

潘金莲把最后一页账册钉好时,指腹蹭过纸页边缘的糖霜——那是今早做桂花糖饼时不小心沾上去的,在“西门庆欠银五十两(已结清)”那行字上结了层亮晶晶的壳。她抬头望向窗外,晨光正顺着窗棂的破洞爬进来,在灶台的铜壶上晃出细碎的金斑,壶里的水“咕嘟”冒着泡,把“武记”烧饼摊的幌子映得微微发颤。

“发啥愣呢?”武大郎的声音从面缸那边传来,带着点面粉的白气。他正弯腰往面盆里加水,粗布褂子的后颈沾着圈面痕,像戴了串珍珠项链。

潘金莲没回头,指尖在账册上敲了敲:“算营收呢。昨日卖了三百二十个甜饼,二百八十个咸饼,外加五十个卷饼,除去面粉钱、芝麻钱,净赚……”

“净赚七百八十文。”武大郎接话时,手里的面杖“啪”地落在案板上,惊得她回头——就见他站在晨光里,耳朵红得像染了胭脂,“俺、俺偷偷记了。”

潘金莲挑眉:“哟,咱大郎学会算账了?”

他把面杖往案板上又磕了磕,面屑簌簌往下掉:“你教的法子好用,用石子记个数,卖一个摆一颗,晚上数石子就行。”说着从怀里掏出个布包,解开时滚出几十颗圆润的鹅卵石,每颗都磨得发亮,“这是昨日的,俺数了三遍,错不了。”

潘金莲看着那些石子,突然想起三天前教他记账的场景。那时他蹲在地上,手指捏着石子哆哆嗦嗦,把“三十”数成“五三”,急得额角冒汗。此刻阳光落在他手背上,映出青筋的纹路,竟比账册上的墨迹更让人心里发暖。

“不错。”她把账册合上,起身时故意撞了下他的胳膊,“奖励你个糖饼,刚出炉的。”

武大郎的手猛地缩回去,像被烫着似的,指尖在布褂上蹭了又蹭:“不、不用,留着卖钱。”

“让你吃就吃。”潘金莲把糖饼往他手里一塞,转身去掀锅盖。蒸汽“腾”地冒出来,裹着葱花和肉香扑了满脸,“对了,王婆今早来说,县衙的李押司要订二十个卷饼,加双倍肉的。”

“李押司?”武大郎咬了口糖饼,糖霜沾在嘴角,“就是那个总爱刁难小贩的?”

“就是他。”潘金莲往肉馅里撒着胡椒面,声音里带了点狡黠,“不过这次是好事——他儿子中了秀才,要请街坊吃饼。”

武大郎的眼睛亮了亮:“中秀才是大喜事啊!那得多放肉!”

“放心,亏不了。”潘金莲用勺背把肉馅压实,“他给的价钱够买三斤五花肉,咱多放葱少放面,既显多又好吃。”

正说着,门外传来“咚咚”的敲门声,王婆的大嗓门穿透门板:“金莲妹子!李押司家的小厮来取饼了!”

潘金莲刚要应声,就见武大郎突然往灶台后缩了缩,手里的糖饼差点掉地上。她回头瞪他:“躲啥?”

“俺、俺怕李押司家的人笑俺……”他的声音越来越小,头快埋到胸口,“上次他还说俺这‘三寸丁’做的饼,配不上秀才郎。”

潘金莲的心像被针扎了下。她放下勺子,走到他面前,伸手把他的头抬起来。晨光落在他脸上,映出凹陷的眼窝和粗糙的皮肤,可那双眼睛里的光,比糖霜还亮。

“你听着。”她的声音放得很轻,却带着股韧劲,“你做的饼,阳谷县谁不夸?甜饼甜得正,咸饼咸得香,卷饼里的肉剁得比谁家都细——这不是你说的,是张屠户、刘掌柜、还有蹲在街角的老乞丐说的。”

她从灶台上拿起个刚做好的卷饼,塞到他手里:“拿着,送出去。就说‘武记’的饼,配得上任何有福气的人。”

武大郎捏着卷饼的手还在抖,可当他触到潘金莲的眼神,突然把腰杆挺了挺。那是种很笨拙的挺直,像被狂风压弯的芦苇突然绷直了茎秆,带着点豁出去的憨勇。

“哎!”他应了声,转身时撞在面缸上,发出“哐当”一声,却没回头,大步往门口走。

潘金莲望着他的背影,突然捂住嘴笑出声。这人,前几天还只会蹲在地上数石子,现在居然敢去见李押司家的人了。她低头看了眼案板上的肉馅,突然往里面多撒了把芝麻——就当是给这傻子的奖励。

门外很快传来武大郎的声音,起初有点发颤,后来渐渐稳了:“这、这是加肉的卷饼,俺媳妇说……说葱要切得细,肉要剁得匀,才配得上秀才郎的喜事儿。”

接着是小厮的嗤笑:“武大郎,你这饼能跟城里的‘福记’比?”

“俺的饼……”武大郎的声音顿了顿,突然拔高,“俺的饼干净!油是好油,面是好面,俺媳妇说,做吃食的,心诚最要紧!”

潘金莲的心猛地一跳,手里的勺子差点掉进肉馅盆。她悄悄走到门边,撩开门帘一角往外看——就见武大郎站在晨光里,手里举着卷饼,虽然肩膀还在微颤,可眼神却直勾勾地盯着那小厮,半点没退。

小厮被他看得有点发毛,嘟囔了句“怪人”,接过饼转身就走。武大郎却还站在原地,直到那背影拐过街角,才猛地松了口气,转身时撞见潘金莲的目光,脸“腾”地红透,像被晒化的糖饼。

“俺、俺是不是说错话了?”他搓着手,指尖的面粉簌簌往下掉。

潘金莲没说话,走过去把他手里的空盘子接过来,突然踮起脚,往他嘴角的糖霜上舔了下。

武大郎像被雷劈了似的,僵在原地,眼睛瞪得溜圆,连呼吸都忘了。

“甜的。”潘金莲忍着笑,转身往灶台走,“李押司家的钱,记得让他给现银,别又想赊账。”

身后传来“咚”的一声,像是人撞在门板上。她回头时,见武大郎正捂着额头蹲在地上,耳朵红得能滴出血来,嘴里反复念叨着:“甜、甜的……”

这日的生意格外好。李押司家的卷饼得了街坊夸赞,不少人慕名来买,连平时总爱挑刺的张秀才都来了,买了五个糖饼,说要给进京赶考的儿子路上吃。

“金莲妹子这饼,越做越有滋味了。”张秀才捻着胡须,眼神里带着赞许,“听说你还教大郎记账?”

潘金莲正往纸袋里装饼,闻言笑了笑:“让他学着点,省得总被人坑。”

“好,好。”张秀才点点头,突然压低声音,“前几日西门庆还跟人说,要拆了你这摊子……”

潘金莲的手顿了顿,随即把纸袋递过去:“多谢先生提醒。不过他要是敢来,我自有法子对付。”

张秀才走后,武大郎凑过来,手里攥着个铜板,指尖都捏白了:“西门庆还敢来?”

“他敢来,咱就敢让他竖着进来,横着出去。”潘金莲拍了拍账本,“瞧见没?这上面记着他去年欠的肉钱、今年偷的芝麻,凑在一起够他去县衙喝壶好茶了。”

武大郎望着账本上密密麻麻的字迹,突然伸手抓住她的手腕。他的手心很热,带着面碱的涩味:“媳妇,咱别惹他成不?他、他认识县太爷……”

潘金莲反手握住他的手,就见他手背上有道新的划痕,是今早剁肉时不小心被刀划的。她从围裙里掏出块布,仔细帮他包好:“怕他?当初你一个人扛着饼摊,被地痞追着打都没怕过,现在有我呢,反倒怂了?”

“俺不是怂……”他的声音闷闷的,“俺是怕你出事。”

这话像颗糖球,滚进潘金莲的心里,化得又甜又软。她突然想起穿越过来的第一天,这人蹲在门槛上,把最后一个冷硬的炊饼塞给她,自己啃着树皮似的窝头。那时她只觉得他窝囊,此刻才明白,这窝囊里藏着多少笨拙的温柔。

傍晚收摊时,潘金莲正在对账,突然听见武大郎“呀”了一声。她抬头见他举着个油纸包跑进来,脸上沾着灰:“王、王婆给的,说、说是谢咱上次送的糖饼。”

油纸包里是块千层糕,层层叠叠像白玉,还冒着热气。潘金莲拿起一块放进嘴里,桂花的香混着米香在舌尖散开,竟比她做的糖饼还甜。

“王婆啥时候这么好心了?”她含糊地问。

“她说……”武大郎挠着头,笑得有点傻,“她说看咱两口子过得好,她也高兴。”

潘金莲的心突然亮了。她看着眼前的男人,看着灶台上温着的粥,看着账册上越来越厚的纸页,突然明白——所谓好日子,从来不是等来的。是两个人凑在一起,你帮我挡挡西门庆的恶奴,我教你数数石子记账;你把糖饼塞给我,我往你嘴里抹点糖霜;日子像这千层糕,一层面一层馅,慢慢叠起来,就成了别人抢不走的暖。

“大郎,”她把最后一块千层糕递给他,“明儿咱做玫瑰馅的饼吧,我看见后院的玫瑰开了。”

武大郎咬着糕,含混不清地应:“中!听媳妇的!”

月光从窗棂照进来,落在他沾着糖霜的嘴角。潘金莲低头在账册上添了行字:今日新增玫瑰馅,记两斤玫瑰酱。想了想又画了个小小的笑脸,像颗刚出炉的糖心蛋,在墨色的字迹里闪着光。

她知道,西门庆的麻烦还没了结,武松的案子也没翻过来,可此刻灶膛里的火还没熄,锅里的粥在“咕嘟”响,身边的人正偷偷看她,眼神比糖霜还软。

这就够了。

日子是自己过出来的,不是别人说出来的。她和他,这两个被命运扔在泥里的人,总能靠着这点烟火气,把日子慢慢焐热,焐出甜来。就像此刻,月光落在账册上,把那行字映得发亮,连带着未来的路,都好像铺满了糖霜似的,亮晶晶的,让人想一步步走下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