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宇落成宴与心尖微澜
晨光把湿地工地的钢架染成暖金色时,夏柔抱着最终版规划图闯进了会议室,纸页上“两栋主体建筑”的标注用红笔圈得格外醒目。“银河,辰阁主,资金刚核算完,刚好够支撑两栋楼的建设和后续绿化——一栋职工宿舍楼,一栋集办公、商业于一体的综合楼,剩下的地全按最高标准做生态绿化,完全符合国家环保建设要求。”
她把图纸往桌上一铺,指尖点过职工宿舍楼的一层平面图:“宿舍楼下留足便民空间,左边是超市和菜市场,右边设幼儿园和老年活动区,都是木加寨人日常用得上的;综合楼一楼做商铺,二楼以上是办公区,既不浪费地,又能避免盖厂房破坏生态——咱们当初拍这块地,不就是为了拦着地沟油厂进来嘛,这样建才对得起初衷。”
辰阁主凑过来细看,手指在绿化区域的标注上划过:“这规划好!两栋楼体量不大,施工周期短,还能尽快让工人住上宿舍。我昨天跟环保局的人对接,他们说咱们的绿化方案能评上‘市级生态示范项目’,到时候还能申请补贴。”
银河看着图纸上错落的绿地和紧凑的楼宇,想起木加寨人期待的眼神,当即拍板:“就按这个来!今天就通知施工队进场,争取三个月内封顶,年底前让大家用上配套设施。”
施工队进场那天,木强带着五六个寨子里的年轻人主动来帮忙。他穿着崭新的工服,手里攥着安全帽,走到银河面前时还有点不好意思:“之前是我不懂事,现在知道这项目是为大家好,以后有重活累活,尽管叫我们。”银河拍了拍他的肩膀,把一份“绿化养护排班表”递过去:“等楼盖到三层,就需要人维护周边的树苗,到时候全靠你们了。”木强接过表,使劲点头,转身就带着人去清理施工区的碎石,干劲十足。
接下来的三个月,工地每天都热闹非凡。职工宿舍楼的钢架一层层往上搭,综合楼的外墙渐渐铺上环保瓷砖,幼儿园的彩色窗框刚装完,木加寨的老人就拉着木木来看,指着窗户里的小桌椅笑得合不拢嘴:“以后寨里的娃不用走三公里路去上学了,真好。”超市的货架刚摆好,木母就提着篮子来帮忙整理货物,嘴里念叨着:“以后买盐买醋不用去镇上,真方便。”
最让人省心的是绿化工程。夏柔特意从邻市请来园艺专家,教木加寨的人怎么养护本地水生植物。木强学得最认真,每天早早就到工地,给刚种的芦苇浇水,给鸢尾花除虫,连专家都说:“这小伙子比我们的技术员还上心。”
年底的时候,两栋楼终于完工。职工宿舍楼的窗户亮着暖黄的灯,综合楼的商铺挂起了红灯笼,幼儿园的院子里铺上了草坪,周边的绿地里,芦苇随风摇曳,鸢尾花开得正艳。辰阁主看着眼前的景象,笑着说:“该办个剪彩仪式了,让大家都高兴高兴。”
剪彩当天,湿地的风裹着芦苇的清香吹进临时搭建的宴棚,木强正站在灶台前,抡着铁铲翻炒锅里的腊肉。油星子溅在他新换的藏青色夹克上,他却浑然不觉,只咧着嘴朝宴棚里喊:“银河总!夏工!快来尝尝我这手艺,比镇上饭馆的还香!”
银河牵着木木刚走到宴棚口,就被木父塞了一盅米酒。琥珀色的酒液在粗瓷碗里晃荡,木父拍着他的肩膀笑:“这酒是寨里老法子酿的,喝了暖身子!今天这楼落成,你是头功,可得多喝几盅!”木木站在一旁,笑着帮银河拢了拢外套领口,眼里满是温柔——自从上次木加寨的矛盾解开后,她和银河的关系又近了一层,连木母看银河的眼神,都多了几分丈母娘对女婿的疼爱。
夏柔踩着饭点来的,手里提着帆布包,里面装着刚打印好的“生态科普手册”。她刚到宴棚边,就被几个寨里的老人围住:“夏工,你上次教我们认的‘水烛’,现在长得可好了!就是不知道冬天该怎么养,你给说说?”夏柔蹲下身,从包里拿出手册,指着上面的图片耐心讲解,阳光落在她低垂的发梢上,泛着一层柔和的光。
银河端着米酒站在不远处,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碗沿。他想起母星的“情感数据库”里,“关心”是“基于任务需求的资源分配”,可此刻看着夏柔额角渗出的细汗,心里却涌起陌生的暖意——不是任务完成后的成就感,更像暴雨夜她递来热牛奶时的软乎,悄悄裹着心脏。
“在想什么呢?”木木顺着他的目光看去,笑着撞了撞他的胳膊,“夏工这次真的帮了大忙,没有她的绿化方案,咱们这项目也评不上‘市级生态示范’。”
银河回过神,抿了口米酒,清甜压不住心里的疑惑:“木木,你们地球人说的‘在意’,到底是什么感觉?”母星指令里,“责任”是“必须完成的任务指标”,可他会下意识留意夏柔有没有按时吃饭,会在她熬夜改方案时悄悄放温水——这些,好像超出了“合作伙伴”的范畴。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