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砂鉴真:药铺里的暖光与山径上的新程
滇巷的晨光刚漫过星暖小铺的木质柜台,银河就听见巷口传来熟悉的自行车铃铛声——是工商所的老周,车筐里稳稳放着个牛皮纸文件袋,车把上还挂着两串刚买的糖葫芦,糖霜在阳光下闪着细碎的光。
“银河!好消息!”老周把车停在铺门口,搓了搓冻得发红的手,从文件袋里抽出一叠纸,最上面那张印着“成分检测合格”的红色印章,“星砂凝露的检测报告下来了,专家说里面的‘星脉活性因子’能促进皮肤细胞再生,是市面上没有的好东西,批号审核那边已经通了气,下周就能拿证!”
银河的指尖碰到报告纸时,还带着点发颤——这张纸,攒着街坊凑的八千多块,藏着辰阁主送来的星砂矿石,裹着小美塞的五块压岁钱,是滇巷里一捧又一捧的暖,凑成了这道“合格”的光。他刚要说话,柜台后的布帘突然被掀开,木木端着两碗热豆浆走出来,碗沿还冒着白气:“老周哥,快进来喝口热的,这豆浆是早上刚磨的,加了点红糖。”
老周也不客气,接过豆浆就喝了一大口,暖意顺着喉咙往下滑,他指着报告上的“星脉活性因子”笑:“专家还问这因子是从哪来的,我没敢多说,只说是山里的特殊草药,你们以后可得把原料把好关。对了,王老板那边最近没动静,听说他之前想偷你的方子,找药材铺配了几次都没成,现在正琢磨着去外地进货呢。”
这话让银河松了口气,却又想起昨天去山里看星砂草的事——那片长在背阴坡的星砂草,最近被山里的野猪拱了一片,剩下的得等开春才能再长。他正想着,铺外突然传来李伯的声音,还带着点急慌:“银河姑爷,你快看看我家老婆子,她早上起来说头晕,还吐了两次!”
银河赶紧抓起药箱,跟着李伯往他家跑。李婶躺在床上,脸色发白,嘴唇干得起皮,银河摸了摸她的额头,没发烧,又把了把脉,发现是气血不足加上受了寒。“李伯,您别急,我这就去铺里拿点补气血的药,再熬碗姜枣茶,喝两次就好。”他刚要起身,李伯突然拉住他的胳膊,声音低了些:“银河,这次的药钱……能不能再缓几天?我儿子那边刚寄来五百块,得留着给孙子交学费。”
银河拍了拍李伯的手,把药箱打开,先拿出两盒“星砂养气丸”递过去:“李伯,这药您先拿着,不要钱。您家的难处我知道,等以后日子好了,再给也不迟。”他又从口袋里掏出二十块钱,“您去巷口买斤红枣和生姜,我现在就帮您熬茶。”
李伯攥着药和钱,眼圈又红了——上次烫伤的药没花钱,这次头晕又白拿药,他这辈子没欠过这么多人情,却在银河这,一次次被“免费”暖着。“银河,你这样……铺子怎么赚钱啊?”
“赚钱的事不急。”银河往灶房走时,正好看见小美背着书包从外面回来,手里还拿着个作业本,“小美,你帮奶奶倒杯水,我来烧火。”小美脆生生地应着,还从书包里掏出颗糖,剥了纸递到李婶嘴边:“奶奶,吃颗糖就不难受了,这是老师奖励我的。”
灶房里的火光舔着锅底,姜枣的香味慢慢飘满屋子,银河看着小美踮着脚给李婶盖被子的模样,突然想起辰阁主说的“星脉相连”——或许,药铺不止能卖药,还能让滇巷里的困难户,靠自己的手挣到钱。
等李婶喝了姜枣茶,气色好了些,银河才往铺子里回。刚走到巷口,就看见辰阁主站在那棵老槐树下,手里拿着张画着草药的纸,上面标着星砂草的生长位置。“辰阁主,您怎么来了?”
“来给你送这个。”辰阁主把纸递过去,指尖划过纸上的山径,“我让灵童去山里查了,除了背阴坡,西山的向阳谷还有一片星砂草,就是路有点远,得走两个时辰。不过那边的草长得旺,药性也足。”
银河看着纸上的山径,突然有了个想法:“辰阁主,您说要是组织李伯、张婶他们去山里采星砂草,按斤给他们工钱,会不会既能解决原料问题,又能帮他们补贴家用?”
辰阁主眼睛一亮,拍了拍他的肩膀:“这主意好!既让他们靠自己的力气挣钱,又能保证原料正宗,还能让他们知道星砂草的样子,以后要是有人想造假,他们一眼就能看出来。不过得先教他们怎么采——星砂草的根不能断,得带着土挖,不然药性会散。”
两人说干就干,当天下午就把街坊们召集到铺子里。张婶听说采草能挣钱,第一个举了手:“我以前在山里采过蘑菇,认识路,我去!”二婶也跟着应:“我家老头子闲不住,让他也去,两个人能多采点。”李伯更是激动,攥着手里的镰刀:“银河姑爷,你放心,我一定把草采好,不浪费一棵!”
银河从柜台里拿出早就准备好的竹篮和手套,每个竹篮上都贴着张纸条,写着“采草须知”:根须带土、不采幼苗、不折叶片。他还特意准备了秤,当场演示怎么称重:“大家采回来的草,我按一斤五块钱算,当天采当天结钱,绝不拖欠。”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