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觉醒超能,我在深山缔造星际文明 > 第45章 初级能量护盾,脉冲激光炮

现在飞行器动力系统已经安装完毕,接着要完成能源系统部分。

能源系统依旧采用冷核聚变技术,并引入振金元素以增强性能。

“冷核聚变核心采用振金优化后,输出功率提升至10Gw,完全满足了反重力飞行器的能源需求。”

星海展示着不断跳动的数据。

通过优化设计,成功研制出一款直径15厘米的球形冷核聚变能源核心。

只用了一天,就把这款冷核聚变能源核心做好,安装到飞行器的核心能源舱。

同时布置好能源分配网络传输系统和4级能量电池等储能设备。

“能源分配网络存在0.01秒的延迟。”星海突然指出。

“建议在节点处加装量子中继器,可实现零延迟传输,但会增加3%的制造成本。”

“加进去!”沈渊头也没抬,直接说道。

接着是控制系统,这部分相对简单。

中央计算核心采用一台光量子计算机,配备超高智能AI系统。

同时安装各类传感器,比如灵视A型全域感知雷达等。

其次,是防护系统的配置,这是飞行器安全的重要保障。

星海综合电磁场偏转、等离子护盾以及能量粒子护盾等技术的推演与运算,设计出一套电磁动态复合护盾技术。

“电磁动态复合护盾已完成压力测试。”星海展示着护盾的应力变化曲线。

这套护盾技术可厉害了,不仅能让动能武器偏离轨道。

还能吸收电磁脉冲和激光等高能微波95%以上的能量,并转化为护盾自身的能量。

沈渊觉得这护盾效果不错,就给它起了个简单好记的名字,叫初级能量护盾。

同时,还将配备光刃A型激光防御系统,以进一步增强飞行器的防护效能。

整个防护系统部分共花了三天时间才完成,接着到武器系统部分。

沈渊不太看重武器系统,他觉得现在不会跟人打仗,暂时用不上。

但也不能没有,于是就升级优化了钢铁装甲上的脉冲激光炮技术。

花了两天时间,搞出一门口径达800毫米最大输出功率10Gw级别的高能脉冲激光炮。

“高能脉冲激光炮在大气层内衰减率超出理论值。”星海的警报闪烁。

“建议增加一号振金光学校准模块,可将射程提升至5000公里,但每次发射后冷却时间需延长30秒。”

“赶紧给我做一个出来,我要把这模块加上去。”

沈渊一听能增加射程,想都没想,马上就让星海办了。

这门炮按照沈渊原本的设计,在大气层内的射程大概能达到3000公里。

现在既然有办法把射程增加到5000公里,那肯定得用上。

至于冷却时间延长,他暂时觉得无所谓。

另外,这门炮在太空中的射程预计能达到百万公里。

对现在蓝星上的科技产物来说,这门高能脉冲激光炮有着能毁灭一切的强大威力。

10Gw蓄力模式下的高能脉冲激光炮威力超强,一炮就能瞬间穿透几十米厚的钢板,或者把好几米厚的特种装甲给熔化掉。

1Gw连发模式下,它也毫不逊色,一炮能瞬间打穿好几米厚的钢板,或者熔化几十厘米厚的特种装甲。

而且高能脉冲激光炮每次发射后还会引发脉冲爆炸效果。

不过,蓄力模式发射一炮后,需要等待90秒才能再次射击;连发模式就快多了,仅需3秒就能再次发射。

武器系统还配有模块化无人机作战功能舱,内置4组独立舱段,单舱75架无人机,总计300架。

使用蜂巢弹射模式,在电磁弹射加反重力辅助下,发射速率达到25架\/秒。

该无人机在折叠状态下尺寸为0.6米,展开后尺寸达1.8米,重量为0.5吨。

机身采用掺入一号振金的轻量化特种高强度合金制造,机翼边缘配备等离子体切割刃,具备近身作战能力。

动力来源采用2级能量电池。

每架无人机均搭载6枚多用途导弹,可智能识别、精准锁定并跟踪目标。

该无人机作战系统具备高度集群智能和量子通讯系统,由反重力飞行器上的光量子计算机直接控制。

可同时操控300架无人机,构建直径100公里的探测火力网。

无人机设有自杀突击模式,自爆威力相当于500吨tNt炸药。

这个模块化无人机作战功能舱技术难度不是很高,就是生产配套无人机发了一点时间,总共用了三天时间。

接着是载人或载货的部分。

星海知道沈渊要坐这飞行器,就特地花了两天时间,在飞行器顶部前方,打造了一个宽敞又舒服的驾驶舱,视野特别好。

并且加载了惯性阻尼系统,控制惯性G力在3G以下,保证乘员的安全。

剩下的空间暂时用来载货或者用于其他模块功能舱,如无人机功能舱等。

等后面看情况再打造其他模块功能舱体?。

然后仅花了一天时间,就把通讯与信息系统搞好。

因为采用的是幻影 A 型全域量子通信网络系统,只要稍微调整一下,让它能适配兼容,就能和基地进行量子通讯了,很方便。

此外,沈渊用了两天时间,给飞行器配备了先进的维护与自修复机制。

内置微型维修机械蜘蛛,能够对受损功能进行即时修复,并在一定程度上处理装甲损伤等问题。

“微型维修机械蜘蛛在高温环境下,修复效率下降40%。”

星海的警示亮起:“已为其加装一号振金散热片,可提升至95%效率,但会增加10公斤重量。”

而星海则针对各个系统展开全面且细致的调整与优化工作。

隐身系统,让飞行器能实现包括光学隐身在内的多种隐身技术。

花了三天时间,沈渊让星海依据一号振金的特殊性质,找出适合隐身功能的技术方法。

然后沈渊凭借微观操控能力,对一号振金内部粒子进行精确调整,构建出多维中空柱状结构。

利用智能AI系统芯片,精准调节能量输入的强度,让微结构按照不同的顺序排列。

这样就能准确控制不同波段的光学特性,让光线按照我们的设想工作。

像可见光、红外线、雷达波这些都能搞定,实现多波段兼容隐身。

接着,利用柱镜光栅原理里光线的“压缩”和“分解”效应。

结合振金能存储能量的特点,构建出可以动态调节的隐身模式。

不管是静态隐身还是移动隐身,都能轻松无缝切换。

不过由于内部微观结构调整,该一号振金的强度显着下降。

但这一变化赋予了其纳米材料特性,结合本身的吸能特性,可实现一定程度上的自我修复。

沈渊将这种新型一号振金纳米材料重新命名为二号振金。

并将采用金属涂层工艺,将其涂覆于一号振金装甲表面,从而实现了光学隐身性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