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游戏 > 八音盒里的世界 > 第96章 星网拓宇·米兰达寻脉

第96章:星网拓宇·米兰达寻脉

2071年春分,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晨光透过“五宇灵脉指挥中心”的穹顶,洒在环形屏幕上。屏幕右侧,一条淡青色的能量曲线正与绿、红、蓝、紫、金五条曲线同步跳动——这是“灵脉十二号”探测器传回的米兰达模拟信号,标志着星网即将向天王星轨道延伸。乐乐穿着深灰色的“星际指挥服”,鬓角已染上风霜,手指在操控台上轻滑,将米兰达的地形数据放大:“表面布满峡谷与冰层,最深的‘维罗纳 Rupes’悬崖深达5公里,冰层下可能存在液态水层——这是‘冰脉焰果’的潜在培育区!”

阿木尔站在旁边,手里的全息投影仪展示着米兰达的3d模型,橙色的峡谷与白色的冰层交错分布,模型边缘标注着“冰层厚度约10公里”的字样。“我们计划在‘灵脉十二号’上搭载‘冰层钻探模块’,能穿透5公里厚的冰层,探测是否存在液态水。”他指着模型上的一个红点,“这里是‘维罗纳 Rupes’悬崖底部,光照条件相对稳定,适合建立首个生态舱,后续还能借助悬崖的地形,搭建‘阶梯式培育带’。”

两人正讨论着,古丽推着载有“冰脉模拟培养舱”的推车走进指挥中心,舱体里-200c的低温环境中,一株淡青色的“米兰达焰果”幼苗正泛着微光。“这是初代‘冰脉焰果’,结合了泰坦焰果的抗甲烷基因和挪威冰脉果的抗冻基因。”古丽打开舱体的监测面板,“灵脉能量6.8赫兹,叶片活性91%,在-200c的模拟温度下仍能缓慢生长——只要探测到液态水,就能快速扩展培育范围。”

乐乐凑到培养舱前,看到幼苗的根系缠绕着透明的“冰丝菌”——这是新改良的火星菌丝变种,能在冰层中穿梭,分解冰里的矿物质。“‘冰丝菌’的代谢效率怎么样?”她指着根系旁的冰晶,“米兰达的冰层矿物质含量低,如果菌丝能高效分解,才能满足焰果的生长需求。”

古丽调出菌丝的代谢数据:“‘冰丝菌’能分解冰中的钙、镁元素,释放出可溶性盐,供水焰果吸收。实验室测试显示,这种‘冰丝菌-焰果共生系统’的能量转化效率,比泰坦的甲烷系统高10%,即使在矿物质稀缺的冰层中,也能维持幼苗生长。”

这时,苏瑶的全息影像突然出现在指挥中心中央,她身后是挪威冰川守护区的“冰脉实验室”,背景里的低温培养箱正亮着淡蓝灯光。“紧急消息!‘冰脉共生体’在-210c环境下测试成功了!”苏瑶手里拿着一份报告,“我们将‘冰丝菌’与冰川苔藓共生,苔藓能吸收冰层中的微弱光照,转化为能量传给菌丝,再由菌丝传给焰果——果实的灵脉元素含量达到0.11%,是目前抗冻品种里最高的!”

乐乐立刻调出米兰达的光照数据:“表面光照强度只有地球的1\/400,但冰层下可能存在反射光。”她指着屏幕上的光照模拟图,“如果在生态舱里安装‘光反射板’,将表面的微弱光照导入冰层下,再结合苔藓的光合能力,就能为焰果提供稳定的能量来源——这样一来,即使没有液态水,也能在冰层中培育‘冰脉焰果’。”

林羽这时走进指挥中心,手里拿着“灵脉十二号”的最终任务方案。“‘灵脉十二号’的核心载荷确定了——50颗‘米兰达焰果’种子、100克‘冰丝菌’,还有一套‘冰层-灵脉能量转换器’。”他指着方案里的生态舱模型,“生态舱分为‘冰层探测区’‘幼苗培育区’和‘能量中继区’,能自主选择着陆点,先探测冰层下是否有液态水,再决定培育模式——有水则走‘冰下水生路线’,无水则走‘冰层共生路线’。”

阿哲调出“灵脉十二号”的飞行轨迹图:“探测器预计需要12年时间抵达米兰达,期间会借助土星、天王星的双重引力加速,还会在天王星轨道部署两颗‘米兰达中继星’,确保能量信号能实时接入六脉星网。”他指着轨迹上的一个蓝点,“这里是土星引力弹弓的切入点,能让探测器的飞行时间缩短2年,还能顺便采集土星环的冰粒样本,研究其中的灵脉元素是否与米兰达冰层一致。”

接下来的半年,基地里所有人都投入到“米兰达焰果”的强化培育和“灵脉十二号”的发射准备中。乐乐和阿木尔每天泡在“米兰达环境模拟实验室”,记录幼苗在不同冰层厚度、光照强度下的生长数据——他们看着幼苗在-210c的低温下调整叶片的透光率,在微弱光照下延长光合作用时间,监测日志上的曲线越来越接近米兰达的实际环境参数。

2071年夏至,“米兰达焰果”的培育迎来关键节点——初代幼苗在模拟冰层环境下结出了第一颗淡青色的果实。乐乐小心地将果实取出,放在检测仪上,屏幕显示:“灵脉能量7.0赫兹,抗冻基因表达量96%,冰层矿物质吸收效率18%,完全符合米兰达的种植要求。”“成功了!”乐乐兴奋地大喊,立刻将数据同步到“全球少年灵脉数据库”,屏幕上瞬间涌来来自世界各地的祝福——巴西的卢卡已成为雨林灵脉守护区的负责人,他上传了自己培育的“雨林-米兰达杂交果”照片;加拿大的奥莱则在北极冰原建立了“冰脉监测站”,发来一段“北极冰果与米兰达果”的对比视频。

同年10月,“灵脉十二号”探测器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乐乐和阿木尔站在观测区,看着火箭拖着橘红色的火焰刺破长空,手里挥舞着画有米兰达悬崖与焰果苗的旗帜。当火箭进入地球轨道时,指挥中心的环形屏幕上,六条能量曲线突然同时向上波动——地球、火星、月球、欧罗巴、泰坦、米兰达模拟信号的灵脉能量,正通过星网为“灵脉十二号”送行。

“它会带着米兰达焰果,飞向天王星!”阿木尔轻声说,眼里满是激动,“等它成功着陆,我们的星网就会扩展到第六颗星球,灵脉的光芒就能照亮天王星轨道了。”

发射成功后,乐乐和团队回到指挥中心,立刻投入到“灵脉十二号”的飞行监测中。屏幕上,探测器正沿着预定轨迹向土星飞去,舱内的“米兰达焰果”种子和“冰丝菌”被保存在-210c的低温容器中,处于深度休眠状态。“预计2074年抵达土星轨道,2083年就能到达米兰达。”苏瑶指着屏幕上的倒计时,“这期间,我们要持续优化六脉星网的能量同步率,确保米兰达的灵脉能量能顺利接入,还要培育‘米兰达-泰坦杂交果’,为后续的星际品种改良做准备。”

古丽这时拿着一份来自泰坦培育区的报告走进来:“泰坦的‘泰坦焰果林’已扩展到1000平方米,甲烷转化效率提高到95%,产生的能量通过星网,能满足欧罗巴水脉果20%的能耗需求。”她将报告递给乐乐,“未来等米兰达的培育区建成,六颗星球的能量就能形成闭环,无论哪颗星球遇到极端环境,都能快速获得其他星球的支援。”

乐乐翻开报告,看着泰坦焰果林的照片,突然想起30年前第一次培育火星焰果的场景——那时候她还是个攥着监测仪的年轻研究员,如今已成为星网任务的总负责人。“时间过得真快啊。”她轻声说,指尖拂过照片上的淡紫色果实,“但只要星网还在延伸,只要生命的种子还在播撒,我们的探索就不会停止。”

当第一缕晨光再次照亮塔克拉玛干沙漠时,“米兰达环境模拟实验室”里的“米兰达焰果二号”种子开始发芽。乐乐背着装有监测仪的背包,走进实验室,手里拿着新的监测日志,在第一页写下:“2071年6月21日,米兰达焰果二号发芽,灵脉能量7.1赫兹,抗冻基因表达量97%,向天王星出发。”

她知道,这场跨越星海的灵脉守护之旅,还有无数的星球要探索——海王星的海卫一、柯伊伯带的冥王星,甚至更远的系外行星,都可能成为下一个“焰果家园”。但只要六脉星网的能量继续跳动,只要人类对生命的敬畏与热爱不熄灭,就没有到达不了的远方,没有唤醒不了的灵脉。

新的星轨已在宇宙中展开,新的生命故事,正随着“灵脉十二号”的轨迹,在米兰达的冰层峡谷中、在天王星的蓝色光环下,缓缓续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