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我为国家献科技 > 第38章 祁浩博的求助

我为国家献科技 第38章 祁浩博的求助

作者:笔绘世间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3 20:59:55

魔都,郊区的工业片区。

伍思辰正站在高层办公室的落地窗前,俯瞰着厂区内来来往往的运料车与安装工人。

他的工厂此时正在进行第二期扩建,钢架结构正在快速生长,未来的“九天装配主线”初具雏形。

门外传来助理虞云瑶轻声提示:“伍总,军方代表到了。”

“请进。”

一位军方制服人员走入,肩章显示其为空军装备部中校,气质干练,言语简洁。

“伍总,您的‘九天’,我们进行了一些实战检验,效果非常不错。”他落座后,开门见山,“我方初步计划采购——1000架,分三个批次完成交付。”

伍思辰眼角一挑,却不急着回答,而是向一旁的虞云瑶递了个眼色。后者会意,迅速送上准备好的接待资料与计划书。

军官翻开看了几页,嘴角抿了抿:“您这边计划首批300架,交付周期半年内?压力会不会太大?”

伍思辰微笑着摇头:“我们正在进行产线倍扩,并行装配线也在同步调试。单班产能在两个月内可以达到日装6架,夜班根据需求可适度提升。另外部分核心模块已实现智能化预装配,压力可控。”

军官目光中不自觉露出一丝钦佩:“不得不说,您这是民企效率,军工水准。”

伍思辰摊了摊手,神情坦然,语气却带着几分戏谑的认真:“您看得起我伍思辰,敢来找我做事,我自然不敢让贵方在关键节点上掉链子。更何况,‘九天’这俩字,说出去,也代表着我这张老脸。”

对面的军官闻言,眼角微动,沉默片刻后点头:“我们信你,但依照流程,还是得和你明确一点。跟之前四轴无人机一样,我们需要你这边提供‘九天’的核心控制技术细节与算法资料,进入军方保密审查环节。”

伍思辰一听,神情不变,只是轻轻一笑:“没问题。”说完,他干脆利落地起身,绕过茶几,伸出手掌。

“那就合作愉快?”

对方没有丝毫犹豫,立刻站起来,用力握住那只手。那是一只常年训练过的军人之手,粗糙、稳重、没有多余的虚伪姿态,却在那一握之间,传达出信任与敬意:“合作愉快,伍总。”

两人之间,没有再多说什么。但气氛,却已经悄然改变。

这一刻,军方的认可已不再止于战术应用,而是在技术源头上,对“九天”的正式接纳。而这也意味着,从一张图纸,到一架试飞原型,再到现在国家级采购与数据对接——九天,真的开始起飞了。

伍思辰刚处理完军方的采购事项的几天后,祁浩博的电话打来。

听筒那头传来的声音一如既往干净利落,却难掩疲态:“伍总,有空吗?你设计的飞控核心我们那边在调试时,出现了些干扰回波问题,应该和姿态解算中的低速异常有关,我们手头数据不够,盼你来一趟。”

伍思辰听了,笑了一声:“你那是北京那边的‘镜湖所’吧?我记得你们防火墙比银行还厚。”

祁浩博顿了顿,语气带点无奈:“我们不是防人,是怕人太蠢。”

“行,我亲自来。”

几小时后,专机降落在北京近郊。车辆一路驶入一片幽静的林地,最终停在山体掩映下的科研基地大门外。

祁浩博早早等候,一见面就笑着拍了拍伍思辰的肩:“这地方安静得像陵墓,但就喜欢你这种能把死人数据敲活的人。”

伍思辰没多寒暄:“问题在哪,图纸和实测记录都准备好了吗?”

“会议厅都布置好了,有你熟人,也有不少专家。”

二人并肩步入研究所核心演讲区——空间不大,却布满复杂传感投影与建模系统。台下整整齐齐坐着几十位顶尖工程师,有人已翻开图纸,有人低声交流,气氛紧张中透出一丝期待。

投影幕布缓缓升起,一幅多层级、分区域、精度高达微米级的“九天”飞控结构图浮现出来,图中每一处线路走向、每一个模块接驳都清晰可辨,连螺栓扭矩都标注得一丝不苟。图像不断旋转展开,随后转入实机仿真界面,模拟环境温度、气压、风速等参数自动加载,一架九天无人机模型在虚拟高空中进行动态演示。

伍思辰站在讲台中央,神情平静,目光锋利。他并没有用太多术语炫技,而是像一位娴熟的外科医生一样,用最清晰的语言,剖开了技术的骨架。

很快,一位花白头发的老工程师举手提问,声音虽老,却透着一丝不容忽视的谨慎与质疑:“请问,在风切变频繁、气流翻涌的对流层上端,九天是如何实现飞行姿态的稳定?尤其在风速突变超过50节以上时。”

伍思辰点了点头,按下遥控器,画面跳转。他轻描淡写地开口:“我们采用了惯导与视觉融合系统,但关键不在融合本身,而在多帧叠加权重算法。”

他指向模型中一块位于机腹的细小处理模块:“在识别到风切变信号时,系统并不会单次响应,而是进行0.3秒内多帧叠加,计算最稳态姿态区间,确保每一个微调指令,都落在飞控边界以内。换句话说——它不是反应,而是预测。”

话音未落,台下不少人眼中闪过惊异的光芒,有人已经在本子上迅速记录。

随即,一名中青年博士模样的研究员站起身:“请教一个群控问题。若主控无人机失联,蜂群会否进入失控状态?尤其在山区、城市干扰区这种通信盲区。”

伍思辰不慌不忙地将手指移向屏幕上标注“幻影中继节点”的红色模块:“我们为蜂群设计了‘主核幻影冗余系统’。即便主控机掉线,其余无人机会自动寻找信标中继,基于次级算法选出临时领导核心,短时间内形成稳定的新链路网络。”

他顿了顿,语气平稳却透出某种底气:“换句话说,即便你炸了它的指挥官,它也能在十秒内选出新的军官继续作战。”

这句几近戏言的解释却赢得了台下一片静默中的震撼。因为他们知道,所谓“主核幻影”,意味着一个蜂群系统的生存率、容错率和战术变通性将发生质变。

几位军工系统出身的老专家悄然互望,眼中已有深思。

这一晚,伍思辰的每一句解答,都像是刀锋划破迷雾。

而在座的每一位研究者都明白,今天这个年轻人,不止带来了答案,更带来了未来无人系统的“新神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