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我为国家献科技 > 第28章 成立新的研发项目,目标,九天无人机!

挂断电话后,伍思辰轻轻转了转手里的钢笔,目光落在窗外远处的无人机测试塔尖上。稍后,他按下办公室通讯键。

“云瑶,到我办公室来一下。”

几分钟后,虞云瑶推门而入,身穿整洁职业装,脚步干脆利落,手里还夹着刚整理好的会议日程表。

“伍总,有事吩咐?”

伍思辰合上笔记本,站起身将一叠纸质资料递给她,“对,帮我联系一下公司里有经验的研发老手,我要组建一个特别团队,由我亲自带队负责接下来的新项目。”

虞云瑶一听到“伍总亲自带队”,眼中闪过一抹惊讶,但没有多问,只是默默记下。

“另外,这里是核心零件清单和特殊合金原料列表,你通知后勤那边,按优级采购流程,直接从我列的那几家供货商里谈价格,明天之前,我要看到账和货。”

“明白,我现在就去安排。”

不久后,研发部的几个骨干陆续被召集到会议室。

他们是公司扩大以来,招的经验丰富的从业者。

伍思辰走进会议室,眼神平静,语调却透着一丝庄重。

“各位,今天把大家叫来,是因为我们要立项一个新项目——大型货运无人机。”

会议室一瞬间安静下来,随即窃窃私语声响起。

“不是吧,从战术型四轴跳到10吨级?这跨度也太……”

“这可是要跨越一个工程代际的……”

伍思辰听着众人的反应,并不意外。他点了点头,笑了笑:“我知道你们在想什么。确实,这之间跨度很大。但请先看这个。”

说罢,他按下遥控,会议室灯光渐暗,墙面大屏缓缓亮起,一幅极其精密的三维工业模型缓缓旋转展开。

那不是普通cAd图,而是系统级别生成的高保真全尺度建模图,连螺栓受力角度、钛合金与碳纤维复合板的贴合曲率、热循环通道走线等微结构细节,都一览无遗。

整架无人机呈流线型翼身融合布局,机体采用准隐身设计,表面无一根裸露电缆,所有走线均隐藏于高强度蜂窝舱壳内部。光是投影上显示出的机身涂层,就标注着“自适应温控涂层-第7代”字样,具备主动热反射与微气流扰动功能。

“这就是我们要做的【九天】型货运无人机。”伍思辰缓缓开口,语气平稳,却带着难以掩饰的锋芒。

画面推进,核心系统区域被放大,机腹处可见一整套热插拔式多舱载荷模块——五组标准化舱位,支持常规货舱、冷链模块、液体运输舱、危险品保护舱、医疗应急仓等功能模块自由切换,连接机制为磁浮锁定与电感信号校准双冗余,确保高空中装卸稳定。

“我们的目标,是实现7000公里以上航程,单次满载10吨,飞行时间超过24小时,并具备全天候、全地形环境适应能力。”

屏幕切换到引擎剖面图,众人顿时吸了一口凉气。

动力系统采用了油电混动方案——由一台涡轴增程动力核心与四台矢量电喷螺旋引擎协同组成,其中增程器供能平台整合了AI热力管理系统和三相碳电转换模块,使得该机在高原、湿地、沙漠等复杂地形也可长时间运行。

“你们看到的每一条支架、每一个接缝、每一道进风通道,都是模拟了三千余种工况条件后得出的最优解。”伍思辰语气平静地补充,“这不是一架概念机,而是我们即将交付的第一台‘跨时代物流平台’。”

会议室里的空气几乎凝固。

随后屏幕切入内部神经中枢部分,飞控主脑部分显现出来。那是一块仿神经脉冲式“感知芯脑”,命名为Archaea-V4感控系统,具备百万次\/秒级的动态预测运算能力,可在10毫秒内完成路径重构与动力输出调整,形成“类意识”级别的避障响应。

屏幕旁边的备注标注得极为简洁——

【AI-VISIoN自演算法·可与军用战术网联通】

【5G-6G双模中继模块·具备中继导航节点功能】

【可搭载星间链路接口·升级空间预留】

“这是我们真正的‘王牌’,也是这个时代无人机运输的终极形态。”

片刻后,有人终于打破沉默,声音里透着掩不住的震惊与颤意:“伍总,这图……您说,是您自己画的?”

“没错,”伍思辰语气不变,毫不羞涩地将系统成果揽入怀中,“我这段时间确实闭门在研究重载飞行平台,这就是初步成果。”

他说得轻描淡写,仿佛只是做了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但那投影在墙上的图纸却像一块陨石砸进会议室的空气,砸得众人心神震荡。

一位年长工程师眼神复杂地低声嘀咕:“怪不得最近总看到伍总深夜还在实验室,原来……是干这个。”

另一位主攻结构力学的技术主管,盯着屏幕上那道采用变应力碳纤加壳工艺的主承梁,眼角都在颤:“这细节……翼根分压流体调控、应力反馈自适应骨架、嵌入式高频整流导管……这不是‘天才’两个字能概括的,简直是——提前十年的产品。”

有年轻技术员眼圈都红了:“这得多少夜晚,多少数据推演,多少次模拟失败,才能画出这种级别的图?我们还以为他最近是看盘炒股呢……”

空气中的敬意,像潮水一样逐渐升腾,凝结成一种无形的压强,直压得所有人下意识收起了轻慢与质疑。

“伍总,”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工程师翻看着工艺流程图,手指轻敲着某一页复杂的零部件分解图,语气略带迟疑地说道,“有些关键零部件……比如这种复合材料定制板,耐温耐压双向调节的。还有这套微型散热阵列,规格太细,芯片集成密度很高。更别提这个——稀土磁芯线圈,涉及多轴同步协调,现在市场上几乎没有现成货。”

他抬起头,目光凝重,“我们现有库存恐怕撑不过三天,部分工艺国内能做的企业也很少,还得排队等产线。”

伍思辰却神情如常,没有半点惊讶,只是淡淡一笑。

“这些我都考虑到了。”他说话语速不快,却透着十足的底气,“后勤那边早在昨天就已经提交优先采购单,采用直采 部分定制合作的混合模式。部分材料由军工级供应链直供,特殊零件我用老关系拿了绿色通道,最迟明天上午就能到厂。”

听到这话,不少工程师对视了一眼,心头一震。他们还在为配件发愁,伍总已经把资源调动好了。

伍思辰看着他们的表情,继续补充:“第一批材料一到,我会亲自下车间,带你们做第一架原型机。从结构拼装到舱体密封,从电控调试到飞控适配,所有流程我都会一一讲清楚,全部实操推进。”

他语气微顿,目光扫过在座每一个人,语调多了一分庄重:

“这不是图纸落地的问题,这是一次标准体系的建立。第一架,是样本,是模板,是你们的战旗。”

“等第一台验证通过,你们每一位在座的——将作为技术核心,带出自己的小队,负责后续量产、调试、升级。我希望三十天后,整个厂区能为‘九天’而运转。”

会议室里陷入了短暂沉默。

片刻后,最年长的那位材料工程师将图纸轻轻合上,缓缓点头:“我们这些老骨头,活了大半辈子,都没见过这种级别的项目。但这次——我们赌了。”

紧接着,其他人纷纷点头,神色比之前更坚定。

没有豪言壮语,没有鼓掌欢呼,但那一刻,空气中已悄然升起了一股几乎能掀翻工业壁垒的气场。

一场足以颠覆传统物流体系的飞行器革命,悄然起航。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