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重生香江:从上官小宝徒弟开始 > 第243章 邵一夫辉煌历史

邵一夫听到林潮宗对他称呼的改变,脸上也露出笑容:

“你小子别以为拍我一个老头子的马屁,就能占我的便宜。

我看你小子跟我也是一路人。

你收购亚视以后,大力扩张亚视的培训班,搞出的那套练习生制度,再加上你定义那个偶像剧。

我特意研究过。

就是在批量制造偶像明星。

说句你不爱听的。

你这1套和我们邵氏没什么区别。

都是在批量制造明星演员。

不知道,我说的对不对?”

“您老眼光真准,就是如此!”

林潮宗微笑道:“与其花大些钱去外面,请明星,不如我自己培养。

只要形成流水线循环,一个演员红的那几年,我可以随便用。

之后他想要单飞,我也不介意。

按照练习生制度,每年都会推出明星。

根本就不缺。

和您老那1套确实很像。

这是在向您致敬呢。”

林潮宗发现,后世东瀛、南韩那些练习生制度,搞不好还真的是从邵一夫身上借鉴过。

这位在亚洲影视界影响力太大了。

港流席卷亚洲市场,那些大火的明星都几乎和邵氏有关。

影视公司向邵氏学习,可能性极大。

邵一夫对林潮宗是否借鉴邵氏,并不在意:微笑道:“电影行业相互借鉴很正常。

你没有完全照搬邵氏,而是做了一定的创新改变。

这也是你成功的关键。

亚视之前学习我们邵氏培训班制度,完全是照搬,所以永远不可能赢我。

我们邵氏的模式也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

同样也是借鉴了好莱坞。

你知道我是哪一年开始从事电影行业的吗?”

“不知道,但想听你说说。”林潮宗摇了摇头,好奇道。

邵一夫脸上露出一丝追忆,沉声道:

“邵氏现在的模式,和我早期经历密切相关。

1931年之前,华夏电影都是无声电影,局限性更大。

我那时候的电影公司不叫邵氏电影。

叫做天一影片公司,是华夏最大的电影制作公司之一。

总部就在魔都。

无声电影的局限性让我不甘心。

米国有声电影兴起,让我看到了希望。

我冒险赴米国购买有声电影设备,想要改变邵氏电影公司不足。

途中遭遇轮船触礁沉没,差点死在海里。

我是抱木板在海上漂泊一夜才被获救,最终才从好莱坞带回华夏首套有声设备。

米国之行最大的收获不是带回来1套有声设备。

而是让我见识到了好莱坞工业化制片的重要性。

我在米国呆了半个月,参观了好莱坞多家影视巨头。

好莱坞那时期流行大片厂制度的流水线作业、明星培养签约制。

将电影像流水画一样生产的模式,让我大受震撼。

我回到魔都后,就开始不断的摸索这套模式。

也利用这套模式,在魔都拍摄了第一部华夏有声电影《白金龙》。

因为战乱的原因,天一电影公司被迫倒闭。

我们邵氏兄弟转到东南亚,从东南亚重新开始从事电影行业。

50年代,我以32万港元购得香江清水湾荒山,耗资50万港元建成邵氏影城。

这个基地仿照好莱坞模式,集制片、发行、放映于一体,50年代。

过几十年的发展摸索,形成从电影演员、导演、幕后人才培养,影城制片、院线上映,形成一条完美的闭环。

这是独属于我们香江体系的电影工艺。”

亲耳听到这些老一辈人的经历,让林潮宗都有些热血沸腾,忍不住惊叹道:

“六叔,我们华夏没有电影工业,你老经营的邵氏电影,功不可没。

被外媒誉为东方好莱坞,实在是实至名归。”

听到这话,邵一夫也脸上露出自豪。

“林小子,你知道电影工业的魅力吗?”不知道是不是夸赞到了邵一夫瘙痒之处,来了话语兴致:

“60年代是电影工业初步不成熟。

我们邵氏平均每周推出一部电影,部分影片从拍摄到上映仅需两周。

不是我吹牛,别看外界说我怎么苛责演员。

可他们学起来比谁都快。

宝岛电视台影视公司。

新城地区电视台,甚至东南亚其它地区的电视台和电影公司,都在效仿。

绝对是亚洲影视工业化标杆。

电影行业只是众多生意中的一种。

哪个行业做生意,不压缩成本。

电影行业只是在镁光灯下,更容易被外界关注而已。

香江生意人当中,比我抠的多了去了。”

“您老说得对!”林潮宗没有反驳。

他想到一位比邵一夫还抠门的香江地产大亨汪德汇,和其太太。

这两位都是抠到极致的主。

给员工发月饼,一个月饼都能切成16份分给员工。

关键他还不仅是对员工抠,对自己也抠。

平常只吃沙拉、牛奶、面包。

最后,因为不请保镖,不请司机。导致绑架丧命

林潮宗前世看到过相关报道,都搞不懂他们赚那么多钱,是为了什么?

邵一夫对员工抠,但他对自己可一点都不抠。

还非常喜欢养生,养生可是很花钱。

做起慈善,捐起钱来也一点不手软。

只能说邵一夫只是把抠,用在了生意上。

生意上面扣,在香江富豪当中屡见不鲜。

李昭吉、邱得根…这些大亨,都是抠门代表。

林潮宗郑重道:“六叔,电影行业环境变了,好莱坞的模式早已经改。

想要做全球的生意,香江就必须要跟上时代。

我决定引进好莱坞最新模式,改变香江电影环境。

香江必须要有自己的电影协会,我们在政治上争取权利。

让香江电影更加规范。

只有和全球环境接轨,我们电影才能成功的走出去。

我在好莱坞发行四部恐怖片,是对市场的一种试探。

四部电影总计票房,经突破三亿美元。

已经赶得上香江电影五年的总票房。

我们只有改变,才能从全球票房金库中获得属于我们的那一份。”

邵一夫语气平静的说道:

“我说过,我们邵氏不是不能改变,看改变的利益有多大。

以前,我冒着生命危险前往米国,将无声电影改到有声电影。

学习好莱坞的电影工业模式。

这20多年来不改变,是因为不值得。

如果有全球市场托底。

我们邵氏同样可以改变。

你收购的联美发行渠道,不会卡我的脖子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