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尸忆破案局 > 第104章 错位的回响

尸忆破案局 第104章 错位的回响

作者:秋后的银杏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3 21:00:12

赵楠“血素描”案带来的阴霾尚未完全散去,滨海市警方面对的压力并未减轻。就在该案进入司法程序后不久,一起新的、同样透着古怪气息的案件,再次摆在了李振的案头。

这次报案的,是市交响乐团的首席指挥,着名的音乐家苏念安。他报案称,乐团近期排练一首名为《深渊回响》的现代派交响乐时,连续发生了诡异事件。

“不是意外,绝对不是!”苏指挥在刑侦支队接待室里,脸色苍白,手指神经质地绞在一起,“第一次,是定音鼓的鼓皮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突然破裂,声音响得吓人,打断了排练。我们检查了鼓,没有任何人为破坏的痕迹,就是……自然破裂,但时机太巧了。”

“第二次,”他咽了口唾沫,眼中带着恐惧,“是在排练到第三乐章,那段极其压抑、充满不和谐音的段落时,第一小提琴手林悦的琴弦突然全部崩断!琴弓都差点脱手!更诡异的是,她事后告诉我们,在琴弦崩断前的一瞬间,她好像……听到了一声极其细微的、像是从极远处传来的……叹息声。”

“然后是昨天,”苏指挥的声音颤抖起来,“轮到第二小提琴手陈默(与之前案件无关,同名)。他的琴弓……在演奏一个需要强力顿弓的乐句时,弓杆毫无征兆地从中断裂!飞出的木屑甚至划伤了他的脸颊!而他……他也说听到了那声叹息!”

一连串针对乐团乐手的“意外”,都发生在排练同一首高难度、情绪压抑的现代派乐曲时,并且伴随着神秘的“叹息声”,这立刻引起了警方的高度重视。

“《深渊回响》……”李振看着苏指挥带来的乐谱复印件,那密密麻麻的音符和复杂的表情符号,对他而言如同天书,“这首曲子有什么特别吗?”

“这是一首……很有争议的曲子。”苏指挥解释道,“是已故作曲家顾怀民的遗作。顾怀民生前才华横溢但性格孤僻,据说这首曲子融入了他在生命最后阶段,对死亡和虚无的某种……极端体验。曲风黑暗、挣扎,演奏难度极大,对乐手的精神消耗也很重。我们这次是受国际音乐节委托,准备首次公开演出全本。”

已故作曲家的遗作,充满负面情绪的乐曲,针对乐手的连环“意外”,神秘的叹息声……这些元素组合在一起,让案件蒙上了一层超自然的阴影。

李振不敢怠慢,一方面安排侦查员对交响乐团内部人员进行初步排查,寻找可能的动机(如嫉妒、竞争、对曲子本身的反感等);另一方面,他再次想到了江雨和研究室。这种涉及特定艺术形式、心理暗示和潜在仪式感的案件,正是他们擅长分析的领域。

江雨在接到李振的通报和相关材料后,立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她让研究室精通音乐理疗和艺术心理学的成员牵头,成立了一个临时项目组。

他们首先仔细研究了《深渊回响》的乐谱。即使不懂音乐,也能从那些密集的不和谐和弦、突然的强弱转换和标注的“绝望地”、“挣扎地”等表情术语中,感受到一股沉重而压抑的力量。

“从音乐心理学的角度看,长时间沉浸在这种高度负面的音乐情绪中,确实可能对演奏者的心理状态产生微妙影响,比如增加焦虑、降低判断力,甚至引发轻微的幻觉。”项目组的音乐心理学专家分析道,“但导致乐器精准损坏和听到特定声音,这超出了单纯心理影响的范围。”

“关键是那声‘叹息’。”林薇指出,“三名乐手在不同时间、不同位置,都声称听到了相似的叹息声。这排除了个人幻听的可能。要么是有人故意制造了这个声音,要么……是某种我们尚未理解的物理现象。”

江雨要求查看排练厅的平面图、设备清单和监控录像。排练厅是乐团专用的,隔音效果很好,内部有多个监控摄像头,但主要覆盖观众席和指挥台,乐手区域存在一些盲区。

监控录像显示,在几次“意外”发生时,并没有明显的外人潜入或乐手之间的异常互动。定音鼓鼓皮破裂和琴弦崩断的过程非常突然,仿佛一瞬间承受了过大的压力。琴弓断裂的瞬间,陈默的动作虽然有力,但并未超出正常演奏范畴。

“物理层面……”江雨沉吟着,“有没有可能,是某种特定的声波频率,在乐曲演奏到某个特定段落时被激发,与乐器的固有频率产生共振,导致了损坏?同时,这种频率也可能被人耳捕捉,被大脑解读为‘叹息声’?”

这个想法很大胆。如果成立,那就意味着凶手是一个极其了解声学、乐器构造和《深渊回响》这首曲子的人,并且能够精确地利用演奏过程来制造“意外”。

调查方向立刻转向了声学专家和乐器制造\/维修领域。同时,对乐团内部的排查也在加紧。侦查员发现,乐团内部并非铁板一块。对演奏《深渊回响》这首争议曲子,乐手们态度不一,有的认为是艺术挑战,有的则私下抱怨曲子“晦气”、“不祥”。尤其是几次“意外”的受害者,林悦和陈默,都曾公开表达过对这首曲子的不适感。

难道是他们自导自演,想借此迫使乐团放弃演出?但动机似乎不够强烈,而且如何解释那声多人听到的“叹息”?

就在调查似乎陷入僵局时,对顾怀民生前资料的调查有了发现。顾怀民性格孤僻,几乎没有朋友,但他的遗物中,发现了一些他与一个名叫沈渊的声学工程师的通信记录。两人曾就“声音与情感的直接共振”这一课题进行过深入探讨。而在顾怀民去世后,沈渊似乎也销声匿迹了。

沈渊!这个名字立刻引起了警方的注意。

进一步调查发现,沈渊曾在国外一家知名的声学实验室工作,专攻高频声波和共振理论,后因涉及一项有伦理争议的“非致命性声波武器”研究而被解雇,此后行踪成谜。有线索显示,他近期可能已经秘密回国。

一个精通声学、曾研究声波武器、与作曲家顾怀民关系密切的声学工程师……他的嫌疑急剧上升!

警方开始全力追查沈渊的下落。技术侦查发现,他使用加密网络在暗网上活跃,似乎在搜集关于交响乐团和《深渊回响》演出的信息。更令人不安的是,在他的网络活动记录中,发现了关于“结构性共振疲劳”、“特定频率下材料极限”等专业搜索记录,与乐器损坏的特征高度吻合!

目标锁定!

警方判断,沈渊很可能就潜伏在滨海市,甚至可能就在交响乐团附近,利用某种设备,在乐团排练到特定段落时,发射特定频率的声波,制造“意外”,试图阻止《深渊回响》的演出。他的动机不明,可能与他对顾怀民的某种执念,或者对他自己声学理论的偏执实践有关。

必须尽快找到他,否则下一个“意外”,可能就不只是损坏乐器那么简单了!

一张针对沈渊的抓捕网,在交响乐团周边和可能的藏身点悄然撒开。警方配备了特殊的声波探测设备,试图捕捉那可能存在的、杀人的“叹息”。

而乐团的下一次全员排练,就定在明天晚上。空气中,仿佛已经弥漫起无形杀机的前奏。那来自《深渊回响》乐谱中的诡异音符,与现实中潜在的声波陷阱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曲令人心悸的、未奏响的死亡乐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