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游戏 > 重生汉灵帝:开局斩十常侍 > 第79章 南宫独坐思过往

重生汉灵帝:开局斩十常侍 第79章 南宫独坐思过往

作者:苍野王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5-11-03 18:08:17

子时的更鼓声穿过重重宫墙,在南宫空旷的殿宇间回荡,显得格外悠远而寂寥。御书房内,最后一盏牛油巨烛的火焰不安地跳动着,将刘宏伏案的身影在墙壁上拉扯得忽长忽短,明灭不定。他刚刚批阅完政事堂呈送的最后一封关于度田法令实施细则的密奏,用朱笔在末尾慎重地写下一个“可”字。放下笔,他并未立刻起身,而是向后靠在宽大的龙椅椅背上,闭上双眼,抬手用力揉捏着紧蹙的眉心。连日来的殚精竭虑,即便是以他经过强化的体魄,也感到了一丝深深的疲惫。然而,比身体更沉重的,是那颗在寂静深夜中,独自跳动、承载了太多记忆与责任的心。

殿内侍候的内侍(已是经过严格筛选的士人子弟)早已被他挥退,此刻这偌大的御书房,只剩下他一人。窗外北风呼啸,卷着残雪敲打着窗棂,发出细碎而持续的声响,更衬得殿内死寂一片。在这绝对的孤独与寂静中,白日里被刻意压抑的思绪,如同挣脱了牢笼的野兽,汹涌地冲入他的脑海。

他的目光不由自主地投向殿角那尊造型古朴的青铜雁鱼灯,跳跃的火光映照下,那雁颈弯曲的弧度,那鱼鳞细密的纹路,忽然与记忆中某个模糊而惊惶的片段重叠起来——那是他刚刚魂穿而来,躺在这具属于少年刘宏的身体里,面对曹节、王甫那两张看似恭敬、实则如同操纵提线木偶般的老脸时,所看到的景象。那时的他,内心充满了现代灵魂与古代帝王身份错位的荒谬感,以及对未来命运的深深恐惧。“朕……当时真的能活下去吗?” 一个微弱却清晰的声音,在他心底响起。

记忆的闸门一旦打开,往事便如潮水般奔涌而至,一幕幕,清晰得仿佛就在昨日。

他想起自己如何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在宦官与外戚的夹缝中扮演一个懵懂无知的少年天子。如何在深夜,就着微弱的灯火,用只有自己才懂的符号,秘密记录下那些来自未来的历史知识和对关键人物的分析。如何借着“玩耍”、“好奇”的名头,秘密召见那时还籍籍无名的卢植,考察他那份藏于木讷外表下的刚直与渊博;如何在西园的角落里,“偶然”发现并启用了痴迷于机械、被视为“奇技淫巧”的陈墨……那是孤独的播种期,每一个决定都冒着粉身碎骨的风险,每一次暗中布局都耗费着巨大的心力。

思绪飘到了建宁四年的那场大地震。那是他第一次尝试打破僵局,利用天灾,以“天命所归”的姿态,提出超越年龄的救灾方略,在朝堂上发出属于自己的声音。他记得曹节、王甫那惊疑不定的眼神,记得卢植、皇甫嵩眼中一闪而过的惊异与思索。那是他第一次感受到,凭借超越时代的认知和精准的算计,可以撬动这看似铁板一块的死局。紧接着,便是利用段颎的悍勇,借力打力,一步步削弱宦官党羽,最终将王甫这等巨枭送上断头台,初步树立起皇帝的权威。“王甫伏诛,曹节胆寒……那时,朕才真正觉得,呼吸顺畅了些。”

北伐!记忆的画面骤然变得壮阔而血腥。鲜卑铁骑的威胁如同悬顶之剑。他力排众议,坚决主战。在讲武堂,他亲自向那些年轻的军官灌输着超越时代的纪律与组织理念;在武库,他与陈墨反复推敲着环首刀的淬火工艺与强弩的射程;在沙盘前,他与皇甫嵩、段颎推演着奔袭龙城的每一条路线……当段颎奇袭龙城、皇甫嵩主力大破檀石槐的捷报传来时,他感受到的不仅是胜利的喜悦,更是一种验证——验证他带来的理念,能够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爆发出何等强大的力量。“那一战,打出的不仅是边境的安宁,更是朕推行新政的底气!”

记忆的潮水继续翻涌,变得愈发沉重。黄巾之乱!这本该是敲响东汉丧钟的致命一击。但他回来了,带着北疆胜利的余威和超越历史的视野。他亲眼目睹冀州、豫州的满目疮痍,感受到土地兼并下民不聊生的绝望,也看到了张角那裹挟着民怨的可怕力量。他没有选择简单的军事镇压,而是开启了“釜底抽薪”的宏大战略。均输平准与豪强争利,假田令给流民以希望,御史暗行如同无形的利剑斩向贪官污吏,太医署揭穿符水的骗局,意识形态的斗争由蔡邕等大儒主导……这是一场全方位、多层次的战争。当张角兄弟仓促起事,迅速被早有准备的新军以碾压之势扑灭时,他心中没有多少得意,只有一种沉重的庆幸——他终于,逆天改命,将这最大的内乱扼杀在了摇篮里。“数百万可能死于战乱的生命……至少,在这一世,得以保全。”

最后,记忆定格在不久前那惊心动魄的几日。德阳殿上,他掷下白虹剑,皇甫嵩率羽林军雷厉风行,将盘踞宫廷数十年的张让、赵忠等权宦及其党羽连根拔起,血染宫闱。何进吓得自缚请罪,交出权柄,外戚势力土崩瓦解。那一刻,他站在权力的巅峰,俯瞰着匍匐的群臣,感受着前所未有的权力集中。“百年宦官之祸,竟终结于朕手……外戚干政,亦成过往。”

从回忆中抽离,刘宏缓缓睁开眼,深邃的目光扫过眼前这间象征着帝国最高权力核心的御书房。案头上,堆积如山的奏章是卢植、荀彧等人处理过的政务,条理清晰,效率远超以往;墙壁上,那幅巨大的《大汉坤舆全图》上,北疆的防线已然巩固,黄巾的疮痍正在抚平;脑海中,政事堂那高效运转的机制,取代了以往宦官弄权、各部门推诿扯皮的混乱景象。

他做到了。一个现代的灵魂,凭借对历史的洞见和不懈的努力,真的将这艘原本驶向深渊的巨轮,硬生生扳回了航道。他清除了内患,稳固了边防,建立了新的中枢,推出了利国利民的新政。帝国的肌体,正在从腐朽与混乱中,焕发出新的生机。

然而,成功的喜悦只是短暂的。随之而来的,是如同窗外夜色般深沉的孤独,以及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清晰、更加沉重的责任。

“接下来呢?” 他无声地问自己。

宦官、外戚、叛军,这些是明显的敌人,可以用刀剑和谋略去清除。但接下来要面对的,是更加根深蒂固、盘根错节的顽疾——是渗透在帝国每一个角落的世家门阀,是延续了数百年的土地兼并痼疾,是僵化而低效的官僚体系,是那些写在竹简上、却难以落到实处的律法……这些,不是靠几次雷霆行动就能解决的。

他想起了卢植和荀彧在政事堂内,谈及“度田令”和“考成法”时,那凝重无比的眼神。他们清楚地知道,这将要触动的是多么庞大的利益集团,将会引来何等凶猛的反扑。这不再是皇宫内的权斗,也不是边疆上的征战,而是一场席卷整个帝国上层建筑的风暴。

“朕……真的准备好了吗?” 一丝极淡的疑虑,如同冰水般浸过心头。他知道历史的惯性有多么强大,知道改革者的下场往往并不美好。商鞅车裂,王安石罢相,张居正身后抄家……他脚下的这条路,布满了前人的尸骨。

他站起身,踱步到窗前,伸手推开了一丝缝隙。凛冽的寒风瞬间涌入,吹动了他额前的发丝,也让他有些纷乱的思绪为之一清。他眺望着被冰雪覆盖、在月光下泛着清冷微光的洛阳城,万千屋舍,点点灯火,那里面是数百万的生民。他们的命运,如今与他的每一个决策紧密相连。

恐惧和犹豫,只是刹那。当他回想起北疆百姓在军队凯旋时那发自内心的欢呼,回想起冀州流民在分到田地时那浑浊眼中重新燃起的光亮,回想起德阳殿上那些年轻官员(包括曹操)眼中对于新政的渴望与期待……一股更强大的力量从心底涌起。

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有卢植、皇甫嵩这样的肱骨老臣,有荀彧、曹操这样的新生力量,有陈墨这样打破常规的技术人才,更有天下无数渴望安定、渴望温饱的黎民百姓作为后盾。

“既然来了,既然做了,就没有回头路。” 他对着窗外冰冷的夜空,低声自语,像是在宣誓,又像是在坚定自己的信念。“帝国的沉疴,非猛药不能去。朕,就是那剂最猛的药!”

他的目光重新变得坚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深邃,仿佛能穿透这沉沉夜色,看到那隐藏在太平景象之下,即将因他的新政而掀起的惊涛骇浪。

缓缓关紧窗户,将寒风隔绝在外。刘宏转身,走回龙案之后。他的步伐稳定而有力。他重新坐下,目光落在了案头另一份刚刚送来的、来自幽州的密报上,上面简单提及了鲜卑残部在新的首领带领下,似乎又有蠢蠢欲动的迹象。

内患甫定,外忧未绝,而更深层次的改革,已是箭在弦上。

他深吸一口气,伸手拿起了下一份待批的奏章。帝国的航船在他的掌舵下,刚刚驶过一片最危险的风暴区,而前方,等待着它的,是更加广阔、却也更加莫测的海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