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游戏 > 重生汉灵帝:开局斩十常侍 > 第78章 万机清理显新天

重生汉灵帝:开局斩十常侍 第78章 万机清理显新天

作者:苍野王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5-11-03 18:08:17

初冬的第一场雪,细细碎碎地飘落在洛阳城的朱墙黛瓦上,将连日来的血腥与肃杀悄然掩盖。皇城南宫的屋檐下,冰棱如剑倒悬,在稀薄的日光下闪烁着晶莹剔透的光泽。德阳殿前的广场被打扫得干干净净,汉白玉的栏杆上积着一层松软的新雪,整个宫城显得格外静谧而庄严,仿佛一场酣畅淋漓的大手术之后,正在缓慢而坚定地恢复着生机。

辰时正,钟鼓齐鸣。文武百官踩着薄雪,沿着清扫出的御道,沉默而有序地步入德阳殿。与月前那种人人自危、噤若寒蝉的压抑不同,今日的朝堂之上,虽然依旧肃穆,却隐隐流动着一种新的气息——一种混杂着期待、审慎,甚至是一丝不易察觉的振奋的气息。宦官集团的覆灭,外戚势力的退潮,以及那高效运转的“政事堂”的设立,如同几剂猛药,清除了帝国肌体上最顽固的几处痈疽,让久被压抑的活力,终于有了喘息和萌发的空间。

御座之上,刘宏依旧玄衣纁裳,冕旒垂面。但他的身姿似乎比以往更加挺拔,透过晃动的珠玉,隐约可见其下那双愈发深邃沉静的眼眸。他没有立刻让百官奏事,而是对身旁的殿中侍御史微微颔首。

侍御史会意,上前一步,展开一卷用明黄绶带系着的诏书,朗声宣道:

“陛下有旨!宣示天下!”

百官齐齐躬身,凝神静听。

“朕承天命,抚育万方。近者,天道示警,奸佞作乱,幸赖祖宗之灵,将士效命,贤臣辅佐,妖氛既扫,社稷重光。”诏书的开篇,定下了拨乱反正的基调。“然,朕深知,雷霆手段,乃为雨露均沾。今内患已平,当与天下更始,布维新之政,施浩荡之恩!”

声音在空旷的大殿中回荡,每一个字都清晰地敲击在百官的心上。

“其一,大赦天下!自即日起,除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此十恶不罪,其余囚犯,无论已结案未结案,一律赦免!各归本业,重新为人!”

赦令一出,殿中响起一阵低低的惊叹和议论声。十恶不赦,余者皆免!这是何等宽广的胸襟和气魄!这意味着无数被牵连入狱的党人子孙、因小过被囚的平民、乃至部分在黄巾之乱中被裹挟的协从者,都将获得新生!可以想见,这道诏书传遍州郡之时,将会是何等万民称颂的景象!

“其二,重申新政!均输平准,假民公田,兴修水利,推广农技,此四项为国本之策,各州郡必须全力推行,不得懈怠!御史台及御史暗行将严加督查,凡有阳奉阴违、推诿塞责、借机盘剥者,严惩不贷!”侍御史的声音陡然转厉,带着凛冽的寒意,让一些心存侥幸的地方大员心头一紧。

“其三,鼓励农桑!凡垦荒、精耕、产出优异者,地方官府需上报请功,朝廷将赐予爵位、钱帛,以为天下表率!各郡国需设‘劝农使’,专司农事指导、良种推广。”

“其四,兴办教育!除太学外,于各州郡设立‘官学’,选拔良家子及寒门俊才入学,由朝廷派遣博士授业。所学不仅限于经义,更需涉猎算学、律法、农工之技!所需钱粮,由新政专项基金及地方财政共同支应!”

一条条,一款款,清晰地勾勒出帝国未来的发展方向。不再是空泛的仁政口号,而是具体可行的施政方针。大赦稳定人心,新政夯实根基,农桑保障民生,教育培育未来。这套组合拳,显示出皇帝及其核心智囊团深思熟虑的布局。

卢植立于文官首位,听着这熟悉的条款——其中许多都经过他在政事堂与荀彧等人反复推敲——心中感慨万千。他仿佛看到了一个被繁冗和**拖垮的巨人,正在甩掉包袱,轻装前行。他微微侧目,看向身旁的皇甫嵩,这位老将虽然对具体政务不甚了了,但听到兴农强兵之策,亦是微微颔首,面露赞同之色。

而站在稍后位置的荀彧,眼中则闪烁着更为理性的光芒。他看到的不仅是诏书本身的积极意义,更是其背后代表的皇权空前巩固、改革阻力降至最低的历史性机遇。许多过去因宦官、外戚掣肘而难以推行的深层改革,如今终于可以提上日程了。

“其五,”侍御史的声音继续传来,念出了最后,也是最具象征意义的一条,“为彰显陛下仁德,与民休养,即日起,减免天下田租一年!司隶及受战乱波及之冀、豫、青、徐等州,再免算赋、口赋一年!”

“陛下圣明——!”这一次,不再是程式化的回应,许多官员,尤其是出身地方、深知民间疾苦的官员,几乎是发自内心地躬身呼喊。减免赋税,这是最直接、最能惠及底层百姓的恩典!可以预见,这道诏书,将如同春风化雨,极大地缓解社会矛盾,巩固新生政权的合法性。

何进站在武官队列的边缘,穿着太傅的华丽朝服,听着这一道道与他再无直接关系的诏令,脸上挤出一丝僵硬的笑容,心中却五味杂陈。他知道,那个曾经需要依靠他们外戚来平衡各方势力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现在的皇帝,已经真正做到了“乾纲独断”。

朝会在一片复杂而积极的气氛中结束。诏书以六百里加急的速度,被信使携带着,奔赴帝国的每一个角落。

而在禁中的政事堂内,气氛却远不如德阳殿那般轻松。炉火温暖,茶香袅袅,但围坐案前的几人,面色却都十分凝重。巨大的帝国地图铺在案上,上面用不同颜色的朱砂标注着各类信息。

“陛下的恩诏已下,天下归心可期。”卢植率先开口,打破了沉默,“然,这只是开始。如今朝中阻力已清,正是一鼓作气,推行更深层次改革之时。”他手指点向地图,“当前首要之急,在于‘度田’与‘考成’。”

荀彧接口道:“卢公所言极是。度田,旨在厘清天下田亩、人口之实数,打击豪强隐匿,使赋税公平,国库充盈。此乃新政之基石,亦是触动利益最深、最难之事。”他顿了顿,看向众人,“以往历代,度田往往流于形式,甚至激起民变,皆因地方豪强与官吏勾结,阳奉阴违。”

皇甫嵩冷哼一声,声如金石:“那就杀!陛下授予政事堂权柄,授予御史暗行利剑,不就是用来斩断这些荆棘的吗?哪个豪强敢阻挠度田,哪个官吏敢欺上瞒下,正好拿来祭旗!”他虽不直接参与民政,但深知土地问题关乎国家稳定和军费来源,态度极为强硬。

陈墨则从技术层面提出建议:“度田需精准,旧法耗时耗力且易生弊。臣可督造一批标准丈量步车、绳尺,统一发往各州郡,并培训专门吏员,规范测量之法,减少人为操纵空间。”

王允面色严肃:“监察必须同步跟进。臣建议,度田期间,御史台与暗行需派出大量人手,分赴各郡县,明察暗访,凡有举报,即刻核实严办,绝不姑息!需让天下人知,朝廷此次度田,绝非儿戏!”

“还有‘考成法’,”荀彧将话题引向另一个核心,“需改革官吏考核升迁之制。不能仅凭资历、口碑,更要看重实绩!如劝课农桑、兴修水利、清理积案、增加户口、完成度田指标等,皆需量化考核,优者擢升,劣者黜落,平庸者平调。如此,方能激励实干,淘汰庸碌。”

卢植颔首:“文若(荀彧字)所虑周全。此二法,一体两面,相辅相成。度田清厘基础,考成激励执行。然,其推行之难,亦在于此。必将触动天下绝大部分官吏及地方豪强的切身利益,其反扑之力,恐远超张让、何进之流。”他的语气中带着深深的忧虑。

一直沉默旁听的曹操,此时眼中精光闪烁,忍不住插言道:“诸位明公,操以为,非常之时,当用非常之法!陛下手握强军,政令畅通,此时不行深水区之改革,更待何时?纵有反扑,无非是另一场需要剿灭的‘叛乱’而已!只要陛下决心不变,我军锋镝所指,必能荡平一切阻碍!”他的话语中充满了锐气与自信。

就在这时,殿外传来内侍恭敬的声音:“陛下驾到——”

几人连忙起身相迎。

刘宏穿着一身简便的常服,走了进来,摆手示意众人不必多礼。他径直走到案前,目光扫过地图上那些朱砂标记,仿佛已经听到了他们刚才的讨论。

“诸卿所议,朕已知晓。”刘宏的声音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度田,考成,乃刮骨疗毒,不得不为。朕深知其难,深知其险。”

他伸出手指,在地图上从洛阳缓缓划向四面八方,仿佛在丈量着整个帝国。

“然而,一个焕然一新的帝国,不应只是一个空壳。若不能解决土地兼并、吏治**这两个根本问题,今日的清明,不过是明日再度沉沦的回光返照。张让、何进倒了,还会有新的蛀虫滋生出来,啃食帝国的根基。”

他的目光变得锐利起来,看向在座的每一位重臣:“所以,再难,也要做。再险,也要闯。政事堂既立,便是要为朕,为这天下,担起这千钧重担。”

“卢公,”他看向卢植,“您德高望重,熟稔典章,度田之总体方略,由您牵头制定。”

“皇甫将军,”他看向皇甫嵩,“军队是改革的保障,各地若有大规模武装抗法,由您统筹镇压。”

“文若,”他看向荀彧,“考成法的细则,钱粮的调度,由你负责。”

“陈墨,标准度量器具及培训事宜,加紧办理。”

“王允,监察之网,给朕织得再密一些!”

一道道指令清晰明确,将庞大的改革任务分解落实。

“至于可能出现的反扑……”刘宏嘴角勾起一丝冷冽的弧度,“朕,拭目以待。”

布置完任务,刘宏没有久留,转身离开了政事堂。卢植等人躬身相送,直到皇帝的背影消失在殿外廊柱之间,才直起身来。

几人相视一眼,都看到了彼此眼中的凝重与决然。他们知道,皇帝已经将改革的长矛,对准了帝国肌体最深处的病灶。一场远比清除宦官、压制外戚更为复杂、波及更广、影响更深远的变革,即将拉开大幕。

窗外,细雪不知何时已停,一抹冬日难得的暖阳穿透云层,照射在政事堂的匾额之上,金光熠熠。然而,在这片象征着新生与希望的光明之下,谁又能知道,那些蛰伏在帝国广袤疆土阴影里的旧势力,正在酝酿着怎样的风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