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游戏 > 重生汉灵帝:开局斩十常侍 > 第10章 定策四管欲齐下

重生汉灵帝:开局斩十常侍 第10章 定策四管欲齐下

作者:苍野王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5-11-03 16:00:18

夜色如墨,将庞大的洛阳皇城紧紧包裹。白日的喧嚣早已散去,唯有宫墙之上巡夜卫士手中火把跳动的光芒,以及那风中传来的、极有规律的梆子声,提醒着这座帝国中枢仍在有序地运转。

然而,位于南宫深处的一间僻静殿宇——东观秘阁之内,气氛却与这夜的沉寂截然相反。门窗紧闭,厚重的帷幕落下,隔绝了内外的一切。几盏造型古朴的青铜雁鱼灯被拨得极亮,灯油燃烧发出的细微噼啪声,清晰可闻。光线照亮了在场每一个人凝重而疲惫,却又异常专注的脸。

这里是帝国最机密的智囊所在,也是今夜这场决定帝国命运的战略会议的召开地。

汉帝刘宏,端坐于主位之上。他身着一袭玄色常服,并未戴冠,年轻的脸上却不见半分这个年龄应有的跳脱,只有深不见底的沉静,以及那双眸中时而闪过的、与年龄绝不相符的睿智与沧桑。他刚刚结束了那次对他冲击巨大的北疆凯旋后的微服私访,冀州、豫州大地上那疮痍满目、民不聊生的惨状,如同烧红的烙铁,深深烫在他的心头。

他的左手边,坐着身形挺拔、面容刚毅的北军中候皇甫嵩。这位刚刚在北疆立下赫赫战功的名将,此刻眉头紧锁,一双习惯于沙场征伐的手按在膝上,指节因用力而微微发白。他带回的不仅是胜利的荣耀,更有对边疆胡骑反复无常、终为大患的深切忧虑。

与皇甫嵩相对而坐的,是身着儒袍、气质清癯的尚书卢植。他是海内大儒,更是刘宏潜邸时期便倚重的心腹。此刻,他面前的书案上摊开着数卷简牍,那是他们刚刚汇总的、来自御史暗行和地方可靠渠道的密报。他的指尖划过简牍上那些触目惊心的字句——“钜鹿张角,符水聚众,信徒数十万,置三十六方,大方万余人,小方六七千,各立渠帅”,“民间讹言‘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地方豪强,侵吞田亩,与吏勾结,民不堪命”……

卢植的对面,则是一位相对年轻,但眼神沉静、气质温润的官员——尚书郎荀彧。他虽官职未显,但其内政之才已初露锋芒,被刘宏破格允许参与此等核心密议。他安静地坐着,目光低垂,仿佛在凝视着面前空处,实则脑中正在飞速推演着各种可能性。

空气中弥漫着一种近乎凝固的沉重。北伐胜利带来的那点虚幻的 buoyancy,早已被残酷的内政现实击得粉碎。

“都看完了?”刘宏终于开口,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穿透力,在寂静的殿内回荡。

皇甫嵩深吸一口气,率先抱拳,声音洪亮却带着压抑的怒火:“陛下!臣在北疆,与胡虏真刀真枪,虽险亦能战而胜之!然今日观此密报,方知……方知我大汉之心腹之患,不在塞外胡尘,而在萧墙之内!这太平道,这遍地豪强,这**吏治……简直,简直糜烂至此!”他性情刚直,说到激动处,忍不住重重一拳捶在自己大腿上,发出沉闷一声。

卢植缓缓抬起头,他的声音不如皇甫嵩激昂,却更显沉痛,带着一种学者特有的审慎与绝望交织的复杂情绪:“皇甫将军所言,虽显直白,却是一语中的。陛下,臣遍览史籍,深知民变之起,绝非一朝一夕。皆是因土地兼并,流民失所,官吏盘剥,民不聊生,遂使奸人有机可乘,以妖言惑众。张角之太平道,不过是这溃烂脓疮上,最后生出的那一朵毒菌罢了。其信徒,大多亦是活不下去的可怜之人……”

他顿了顿,指向简牍上关于土地兼并的数据,手指微微颤抖:“陛下亲眼所见,冀州清河张氏,一姓之田,竟占郡国三成!佃农终年劳作,食不果腹,衣不蔽体,而赋税仍压其身。此等情形,何止清河?何止冀州?放眼天下,几成常态!此乃动摇国本之祸根!若不能从此处着手,纵使派百万大军,剿灭十个张角,亦必有后来者!”

卢植的话,像一把冰冷的解剖刀,精准地剖开了帝国肌体上最深的溃烂。殿内再次陷入沉默,只有灯花爆开的轻微“噼啪”声。

一直沉默的荀彧,此时微微抬首,他的声音平和而清晰,如同溪流滑过卵石:“卢尚书所言,乃根本之论。然则,形势危如累卵,恐已不容我辈从容梳理根本。太平道三十六方,俨然已成军事建制,其心已显,其刃将出。据暗行所报,其兵器打造、人员调动,绝非寻常宗教所为。臣恐……大变就在眼前,或许一年,或许半载,甚至更短。”

他目光转向刘宏,冷静地分析:“此刻,我等面临两难。若全力整顿内政,清理土地,势必触动天下豪强、乃至朝中诸多关联者之利益,阻力重重,非短期可竟全功。而在此期间,太平道若骤然发难,内外交困,帝国危矣。若先行以武力扑灭太平道,则如卢尚书所言,不除根源,叛火必复燃,且大军一动,耗费钱粮无数,本就凋敝的民生,更是雪上加霜,恐生其他变乱。”

荀彧的分析,将众人拉回了最现实的困境。是先治本(内政),还是先治标(太平道)?或者说,在治标的同时,如何为治本创造条件?

皇甫嵩眉头锁得更紧,他倾向于军事解决,但也不得不承认荀彧的顾虑有道理:“荀尚书郎所言不虚。太平道已成气候,若待其全面发动,即便北军能战,亦难免烽火四起,生灵涂炭。必须在其羽翼未丰,尚未统一号令之前,予以雷霆打击!只是……这内政之忧,确如芒刺在背。”

卢植则坚持道:“若不触及根本,军事胜利不过是扬汤止沸!今日剿灭太平道,明日或许就有赤眉、绿林再起!陛下,当务之急,是向天下百姓示以朝廷革新之决心,予生民以活路!如此,则张角妖言不攻自破,其信徒自然离散。”

两人各执一词,皆有道理,却又似乎陷入了一个无解的循环。一个要立刻举兵镇压,一个要坚持先行改革,矛盾似乎不可调和。

就在这时,刘宏缓缓站起身。他的动作并不快,却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他走到殿中,在那幅巨大的《大汉疆域图》前站定,目光扫过图中那片广袤的中原腹地,正是太平道活动最猖獗的区域。

“皇甫将军欲以雷霆手段,防患于未然,是对的。卢尚书欲革除积弊,正本清源,更是对的。”刘宏的声音平稳,却带着一种奇异的、抚平躁动的力量,“但,为何非要二选一?”

他转过身,目光如炬,依次看过三位重臣:“朕这些时日,行走于州县之间,所见所闻,刻骨铭心。朕深知,张角不过是一面镜子,照出了我大汉沉疴已深的病体。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终是徒劳。但若只顾着调理那痼疾沉疴,而对眼前即将溃烂的痈疮视而不见,更是取死之道!”

他的语气陡然变得锐利起来:“所以,朕要的不是选择,而是……全都要!”

“全都要?”皇甫嵩一怔,有些不解。卢植和荀彧也露出了思索的神情。

“不错!”刘宏斩钉截铁,他的手指在虚空中有力地点下,仿佛在勾勒一个宏大的蓝图,“我们要做的,不是在其爆发后被动扑救,而是要主动‘釜底抽薪’!将这足以倾覆我大汉社稷的熊熊烈焰,从根本上掐灭!”

他踱步回到座位前,却没有坐下,而是双手撑在案上,身体微微前倾,目光灼灼地扫视众人:“既然病症已明,那就数管齐下,内外兼治!朕意已决,就此确立四大方略,同步推进,不容有失!”

“其一,经济改革以安民!”刘宏的目光首先投向荀彧和卢植,“此为根基。立即重设并强化‘均输平准署’,由朝廷掌控关键物资流通,打击奸商囤积,平抑物价,首要稳定粮价,让百姓能看到活下去的希望!同时,在皇庄及北疆新附屯田区,大力推行‘限田令’与‘假民公田’,将无地流民安置下来,给予土地、种子、农具,使其成为安居乐业的编户齐民,而非张角可随意蛊惑的流民!此事,文若(荀彧),你与子干(卢植)先生,会同大司农,立即拿出详细章程,糜竺可参与其中,以其货殖之才,务求实效!”

荀彧眼中精光一闪,立刻领命:“臣遵旨!均输平准可解燃眉之急,假田安民可固国之根本。臣会即刻厘定细则,确保政令通达,惠及于民。”卢植也郑重拱手:“老臣必竭尽所能,厘清田亩,使新政得以顺利推行。”

刘宏点头,目光转向皇甫嵩,但话语的内容却让这位将军也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其二,吏治整饬以立威!光有善政不够,必须有清廉高效的官吏执行,且有雷霆手段清除那些趴在百姓、趴在国家身上吸血的蛀虫!”他的声音带着冷意,“朕要设立‘御史暗行’,直属朕躬,不受三省六部节制!授予其密查、直奏、乃至有限度先行处置之权!他们将是朕的眼睛,是朕的利剑,深入州郡,专司纠劾贪腐,打击豪强与劣吏勾结!首批目标,就选那些民愤极大、证据确凿者,如那清河张氏之流,要以迅雷之势,抄家问斩,将其罪状公之于众!以此立威,震慑天下魑魅魍魉!此事,皇甫将军,你的北军,需为暗行之后盾,必要时,提供武力支持,确保政令畅通,无人敢抗!”

皇甫嵩闻言,精神一振,这无疑是给了他一个更广阔、也更符合他刚直性格的舞台。他肃然抱拳,声如洪钟:“臣,皇甫嵩,领旨!必以军中法度,助陛下肃清寰宇,还吏治以清明!”他明白,这不仅仅是杀人,更是为新政扫清障碍,其意义不亚于一场大战。

“其三,”刘宏的目光变得幽深,仿佛穿透了宫殿的阻隔,看到了那隐藏在民间的巨大阴影,“情报渗透以乱敌!张角及其党羽,绝非铁板一块。利用我们已安插的密探,以及……宦官中某些尚可利用的关系,”他说到这里,微微停顿,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冷芒(张让等人尚不知自己已被视为棋子),“在太平道内部,给朕散布流言,制造猜忌!质疑张角的‘仙术’,离间其与兄弟、与各方渠帅的关系!必要时,可抛出一些无关紧要的据点,让地方官府去清剿,既打击其气焰,更加深其内部的不信任!朕要让他们未战先乱,指挥失灵!”

这一点,主要由刘宏直接掌控的暗行系统执行,他看向虚处,仿佛在对那些无形的力量下令:“此事,务须隐秘,务求精准。朕要看到太平道内部人人自危,互相猜忌的那一天。”

最后,刘宏的目光回到了卢植身上,语气稍缓,却同样坚定:“其四,宗教管理以争心!太平道能以符水聚众,无非是利用了百姓的无知与绝望。那我们就与之争夺民心!太医署要出面,揭露其符水治病的虚妄与危害!伯喈先生(蔡邕)等海内大儒,要着书立说,批驳其‘苍天已死,黄天当立’的妖言,大力宣扬‘汉承火德,天命仍在’!朝廷要在各地扶持正信,或开设义塾,传播圣贤之道,或由官府组织施医赠药,让百姓知道,能救他们的,不是虚无缥缈的黄天,而是实实在在的王法与仁政!你等文教之士,当为此事先锋!”

卢植深深吸了一口气,感到肩头责任重大,他拱手道:“陛下思虑周详,老臣佩服。正本清源,教化民心,确是根本之策。臣会与蔡中郎等人,尽快拟定方案,从经义、医道、民生多管齐下,必不使妖言专美于前!”

四大方略,经济、吏治、情报、思想,被刘宏清晰地道出,构成了一个立体而系统的“釜底抽薪”战略。这不再是简单的军事镇压或缓慢的改革,而是一场全方位、多层次的总体战。

殿内的气氛,从最初的沉重、分歧,逐渐转变为一种目标明确后的凝重与激昂。

刘宏站直身体,环视三位股肱之臣,他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力,如同金铁交鸣:“四项方略,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经济安民,乃夺其根基;吏治立威,乃扫清障碍;情报乱敌,乃削其战力;宗教争心,乃毁其大义!四管齐下,朕要看那张角,如何还能掀起滔天巨浪!”

他目光锐利如刀,一字一顿地命令道:“诸卿,即日起,各司其职,依策而行!朕予尔等全权,遇事可临机决断,但务必雷厉风行,不得有误!朕,在这洛阳宫中,等着看尔等建功,等着看这大汉天下,拨云见日!”

“臣等遵旨!必不负陛下重托!”三人齐齐起身,躬身领命,声音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决心与力量。他们知道,这不仅仅是一场针对太平道的斗争,更是一场关乎帝国未来命运的、前所未有的宏大改革序幕。

会议结束,卢植、荀彧、皇甫嵩三人带着沉重的使命和激昂的情绪,匆匆离去,身影很快消失在秘阁外的夜色中。他们需要立刻去部署,去调动资源,去将皇帝这宏大的战略构想,转化为一道道具体的政令和行动。

刘宏却没有立刻离开。他独自一人,重新走回到那幅巨大的疆域图前。图上山川河流、州郡城池,在他眼中仿佛活了过来。他仿佛能看到,在荀彧和卢植的推动下,均输平准的车辆开始奔驰,流民在分得的土地上播种下希望的种子;能看到皇甫嵩的利剑出鞘,御史暗行的身影如鬼魅般穿梭于州郡之间,一个个贪官豪强在雷霆之威下伏法;能看到无形的谣言和猜忌,在太平道内部如瘟疫般蔓延;也能看到蔡邕等人的文章,如同星星之火,在民间点燃理性的光芒……

他的计划已然铺开,一张无形的大网,正向着太平道,向着帝国的沉疴,笼罩而去。

然而,就在这战略初定的时刻,刘宏的眉头却微微蹙起,心中掠过一丝隐忧。他想起了历史上那个即便在黄巾之乱后,依然如同附骨之疽般存在的庞大宦官集团。张让、赵忠……这些人,如今在干什么?他们在这盘大棋中,又会扮演怎样的角色?自己利用他们传递假情报,他们是真的毫无察觉,还是……将计就计?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刘宏凝视着地图上洛阳的位置,低声自语,眼神深邃如渊,“这‘釜底抽薪’之策,抽的是张角之薪,又何尝不是……但愿,不要逼朕,行那最后一步……”

殿外,夜色更浓。一场席卷天下的风暴,已在未雨绸缪中,悄然酝酿。而风暴的中心,这位年轻的帝王,他的目光已然越过了即将到来的平叛,投向了更远处,那权力格局最终洗牌的深水区。悬念,如同这深宫的夜色,沉沉压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