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游戏 > 重生汉灵帝:开局斩十常侍 > 第2章 田畴荒芜佃农泣

重生汉灵帝:开局斩十常侍 第2章 田畴荒芜佃农泣

作者:苍野王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5-11-03 16:00:18

凛冽的寒风如同无数把无形的小刀,刮过广袤而荒芜的冀州平原。天色灰蒙蒙的,铅灰色的云层低垂,仿佛随时会压下了一场大雪。官道两旁,昔日阡陌纵横的良田,如今大半被枯黄的蒿草占据,在风中无力地摇曳,发出沙沙的哀鸣。几处残破的村落散落在视野尽头,如同被遗弃的棋子,毫无生气。

一队二十余骑的人马,沿着坑洼不平的官道,沉默地向东南方向行进。正是昨日在那破败村落遭遇张家管事,并悄然离去的刘宏一行。与昨日相比,队伍的气氛更加凝肃。每个人,包括那些久经沙场的羽林护卫,眉宇间都笼罩着一层挥之不去的阴霾。昨日所见,太过触目惊心。

刘宏依旧穿着那身灰色的粗布斗篷,风帽拉得很低,遮住了他大半张脸,只露出紧抿的嘴唇和线条冷硬的下颌。他骑在马上,身躯随着马背的起伏微微晃动,目光却如同鹰隼般,锐利地扫视着沿途的一切。他看到倒塌的田埂,看到淤塞的沟渠,看到零星散布在荒草中、试图开垦一点边角料地的农人那佝偻的背影。

这哪里是号称“天府之国”的冀州腹地?这分明是一片被吸干了膏肓、濒临死亡的土地!

“主公,前方已入安平国地界,距离信都郡城尚有百里。是否寻个地方打尖歇息?”护卫校尉驱马靠近,低声请示。他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沙哑,显然也被这满目疮痍所震撼。

刘宏微微颔首,目光却落在远处田埂边一个正在费力挥舞着锈钝锄头的老者身上。“去那边看看。”

队伍偏离官道,沿着一条几乎被野草淹没的田埂小路,缓缓向那老者靠近。马蹄踏在干硬的土地上,发出沉闷的声响。

那老者约莫六十上下年纪,头发花白,满脸深刻的皱纹如同干涸河床的裂痕。他身上只穿着一件破烂不堪、几乎无法蔽体的单薄麻衣,在寒风中冻得瑟瑟发抖,却依旧固执地一下下刨着坚硬的土地,试图清理出一小块可以播种的地方。他的动作迟缓而吃力,每一次抬起锄头,都仿佛用尽了全身的力气。

听到马蹄声,老者警觉地停下动作,抬起头,浑浊的眼睛里充满了恐惧和戒备,下意识地握紧了手中的锄头,身体微微弓起,像一只受惊的老猫。

刘宏在距离老者十余步外勒住马,翻身下来。他示意护卫们留在原地,自己独自缓步上前,脸上努力挤出一丝温和的笑容。

“老丈,叨扰了。小子是游学的士子,路径此地,见老丈寒冬劳作,心中敬佩,特来问候。”他用的依旧是那套略带幽州口音的官话,语气尽可能放得平缓,消除对方的戒心。

听到“游学士子”几个字,老者眼中的戒备稍减,但依旧没有放松手中的“武器”。他打量着刘宏,见其虽然风尘仆仆,但面容俊朗,气度不凡,确实不像本地豪强的恶仆,这才稍稍松了口气,但依旧不敢靠近。

“贵人……有何事?”他的声音干涩沙哑,如同破旧的风箱。

“无事,只是路过,见老丈辛苦,想聊几句。”刘宏走到田埂边,毫不在意地拂去一块石头上的尘土,坐了下来,这个动作让老者又是一愣。“老丈,这天寒地冻的,为何不在家休息,还要出来垦这荒地?”

老者见刘宏态度诚恳,举止并无恶意,紧绷的神经稍稍放松了些。他叹了口气,将锄头杵在地上,倚靠着,仿佛这样才能支撑住他疲惫的身躯。

“休息?”他苦笑一声,笑容里满是辛酸,“贵人有所不知,家里……早就没米下锅了。不开点荒,种点豆黍,明年开春,全家就得饿死……”

刘宏眉头微蹙:“我看这四周田地广阔,为何老丈家无余粮?是收成不好么?”

“收成?”老者摇了摇头,眼神空洞地望向远方那片荒芜的田野,“地都不是自己的了,收成好坏,与我们这些佃户有何相干?再好,也是东家的。”

“佃户?”刘宏心中一动,捕捉到了关键信息,“老丈原本有自己的田产?”

听到这话,老者脸上的皱纹痛苦地扭曲起来,他沉默了片刻,才用颤抖的声音说道:“有……原本有十亩上好的水浇地,就在那边……”他伸出一根枯瘦的手指,指向不远处一片虽然同样荒芜,但地势明显更平整、靠近一条干涸小河沟的土地。

“那……为何成了如今这般模样?”刘宏追问,声音放缓,带着引导的意味。

老者的眼眶瞬间红了,浑浊的泪水在眼眶里打转。“是……是‘清河张氏’……是他们害的!”

清河张氏!又是这个名字!刘宏的眼神骤然一冷,但面上依旧保持着平静。“老丈慢慢说,究竟是怎么回事?”

或许是压抑了太久,或许是刘宏温和的态度让他找到了宣泄的出口,老者再也忍不住,带着哭腔,将积压在心头的冤屈一股脑倒了出来。

“三年前,小老儿的儿子染了重病,急需钱抓药。走投无路,只好向清河张氏设在县里的柜上借了五千钱印子钱。当时说好的,三分利,秋收后还上。”老者用脏污的袖子擦了擦眼泪,“可谁曾想,那年偏偏遭了蝗灾,收成大减。卖了所有的粮食,又东拼西凑,也只还得上本金和一部分利息。”

“后来呢?”

“后来……张家的人就天天上门逼债,利滚利,那债就像雪球,越滚越大,怎么也还不清了。”老者的声音充满了绝望,“去年春耕前,张家那个管事,就是昨天贵人见过的那个,带着一帮如狼似虎的家丁来到村里,拿出一张纸,说是我儿子画了押的,同意用那十亩水浇地抵债!”

“地契呢?官府不过问吗?”刘宏的心沉了下去,他几乎能猜到后面的剧情。

“地契……地契被他们抢去了!”老者激动起来,“他们说,那地已经是张家的了!可……可恨的是,他们抢了地,却不把那五千钱的债销了!反而说,地是地,债是债!地抵了之前的利,本金还没还清!”

刘宏的拳头在袖中猛地握紧。好一个“诡名挟佃”!豪强利用高利贷逼迫农民破产,强夺其土地,却不在官府办理正式的过户手续(或者利用勾结的官吏做假手续),导致田赋和人口税仍然挂在原主名下。农民失去了土地,却还要承担赋税,最终只能沦为豪强的佃户,接受其盘剥,永世不得翻身!这是比明抢更加恶毒、更加彻底的掠夺!

“那如今,老丈给张家种地,租子几何?”刘宏的声音依旧平静,但熟悉他的人,如远处的玄圭,能听出那平静下蕴含的滔天怒火。

“五成……”老者伸出五根干枯的手指,声音都在发抖,“打下粮食,一半要交给张家。剩下的,还要应付官府的徭役、杂税……贵人,您说,这让人怎么活啊!”

他猛地抓住刘宏的衣袖,像是抓住了最后一根救命稻草,老泪纵横:“小老儿那苦命的儿子,被逼得去给张家当长工抵债,去年修坞堡时摔断了腿,如今瘫在家里……儿媳受不了这苦,跟人跑了……就剩下小老儿和一个才八岁的孙儿……这日子,真是没法过了啊!”

悲怆的哭声在荒凉的田野上回荡,显得格外凄厉。远处的护卫们无不侧目,面露恻隐之色,紧握的刀柄上,青筋隐现。

刘宏任由老者抓着自己的衣袖,没有挣脱。他能感受到那只手因为常年劳作和寒冷而布满老茧和裂口,也能感受到那绝望的颤抖。他深吸一口气,强行压下胸腔里翻涌的杀意。

“老丈,你说的这些,可有凭证?比如,当初借钱画押的借据?或者,能证明那地原本是你家的东西?”刘宏冷静地问道,他开始有意识地收集证据。

老者愣了一下,止住哭声,努力回想:“借据……借据当时就被张家的人拿走了,说是销账,再没还回来。地契……地契也被抢了。不过……”他犹豫了一下,“小老儿家里,还藏着一张多年前官府核发的田亩‘手实’(登记证明)的副本,上面写着那十亩地的位置和归属,还有当年缴纳口赋的记录……不知道,这个算不算?”

“算!当然算!”刘宏心中一动。官府的“手实”副本,即使不是正式地契,也是极有力的旁证,足以说明这块地的原始归属。若能拿到,结合老者的口供,就能坐实清河张氏抢夺民田的罪行之一!

“老丈,那张‘手实’,可否借我一观?”刘宏尽量让自己的语气听起来只是出于士子的好奇和义愤,“或许,我能帮你想想办法。”

老者看着刘宏,眼中闪过一丝犹豫,但最终还是对眼前这个“和气”的贵人的信任,以及对沉冤得雪的渺茫希望占据了上风。他点了点头:“在……在家里,藏在炕席底下。贵人若是不嫌弃,随小老儿回家去取?”

“好。”刘宏站起身,“烦请老丈带路。”

老者的家,就在不远处那个更加破败的村落边缘,是一间低矮的、几乎半埋入地下的土坯房,屋顶铺着杂乱的黑黄色茅草,墙壁开裂,用泥巴胡乱地糊着。推开那扇吱呀作响、漏风的木门,一股混合着霉味、药味和贫穷气息的味道扑面而来。

屋内光线昏暗,几乎看不清东西。过了片刻,刘宏才适应过来。只见土炕上躺着一个形容枯槁、双目无神的年轻人,应该就是老者摔断腿的儿子。一个面黄肌瘦、穿着满是补丁单衣的小男孩,正蜷缩在炕角,惊恐地看着进来的陌生人。

老者颤巍巍地走到炕边,费力地掀开破旧的炕席,在底下摸索了许久,才小心翼翼地取出一个用油布包裹得严严实实的小包。他一层层打开油布,里面是一卷边缘已经磨损、字迹也有些模糊的竹简。

“贵人,就是此物。”老者双手捧着竹简,如同捧着什么绝世珍宝,递到刘宏面前。

刘宏郑重地接过。竹简很轻,却仿佛有千钧之重。他展开,借着门口透进来的微弱光线,仔细辨认着上面的字迹。确实是官府的格式,记录了老者的姓名、籍贯,以及那十亩水浇地的具体位置、四至,并加盖了多年前安平国信都县的官印。虽然年月久远,但作为证据,足够了。

“玄圭。”刘宏轻声唤道。

一直如同影子般跟在身后的玄圭立刻上前。

“将此‘手实’内容,以及老丈方才所言,全部誊录下来。原件我们带走,副本留给老丈。”刘宏吩咐道。他不能拿走老者的唯一念想,但原件是关键的物证,必须掌握在自己手中。

“是。”玄圭不知从何处又取出他那本空白册子和特制笔墨,就着昏暗的光线,开始飞速抄录竹简上的内容,并记录老者的口供。

老者看着这一切,有些茫然,又有些期盼。

趁着玄圭记录的功夫,刘宏从怀中再次取出一些散碎银子和几块耐储存的胡饼,塞到老者手里。“老丈,这些你拿着,度过眼前难关。你的冤情,我记下了。天道昭昭,自有水落石出之日。”

老者看着手中的银钱和食物,眼泪再次涌出,噗通一声又要跪下,被刘宏死死扶住。

“贵人……您……您真是救苦救难的活菩萨啊!”老者泣不成声。

刘宏心中苦涩。活菩萨?他若是活菩萨,这天下又何至于此?他只是一个迟来的、试图弥补的皇帝。

就在这时,一直蜷缩在炕角的小男孩,大概是看到爷爷拿到了食物,怯生生地小声说了一句:“爷爷……我们……我们是不是也可以像村头王叔他们一样,去钜鹿拜‘大贤良师’?听说……听说拜了他,就有饭吃,不用交租子了……”

孩童稚嫩而充满期盼的话语,如同一声惊雷,在刘宏耳边炸响!

钜鹿!大贤良师!

他猛地转头,看向那小男孩,眼神锐利如电。小男孩被他看得吓了一跳,立刻缩回爷爷身后,再不敢出声。

那老者也脸色一变,慌忙捂住孙子的嘴,紧张地对刘宏道:“童言无忌!童言无忌!贵人莫要听小孩子胡说!”

刘宏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惊涛骇浪。他尽量让自己的表情恢复平和,状似随意地问道:“哦?钜鹿的‘大贤良师’?那是何人?竟有如此本事?”

老者见刘宏似乎只是好奇,并未动怒,这才稍稍安心,压低声音,带着几分神秘和几分向往说道:“贵人是从北边来的,可能不知。那‘大贤良师’名叫张角,是钜鹿郡的一位活神仙!会画符治病,而且心善,收的弟子也很多。他们到处传道,说这汉家天下气数已尽了, 会有‘黄天’出世,那时候,天下太平,人人有饭吃,有衣穿……”

老者的声音越来越低,却带着一种被深深蛊惑后的狂热:“村里好些活不下去的人,都偷偷跑去钜鹿入教了。听说,入了教,就是兄弟,互相帮衬,就不怕张家那样的恶人了……只是,官府不许,说是邪教,抓得紧,我们……我们不敢去……”

刘宏静静地听着,心中的寒意却一层层加深,直至冰封。

土地被夺,赋税沉重,百姓在死亡线上挣扎……而在这个时候,一个以“救世”面目出现的宗教领袖,一套描绘着“黄天乐土”的虚幻蓝图,对这些绝望的民众,有着何等致命的吸引力!

这不仅仅是经济问题,吏治问题,这已经演变成了一场争夺人心的战争!张角和他的太平道,正在用他们的方式,汲取着这片土地上最后的养分,酝酿着一场足以摧毁一切的风暴!

“原来如此……”刘宏点了点头,没有再追问下去。他知道,再问下去,只会让这惊恐的老者更加不安。

此时,玄圭已经誊录完毕,将竹简原件小心收好,副本则恭敬地递还给老者。

刘宏站起身,对老者说道:“老丈,好好保管这副本。记住我今天的话,活下去,会有云开见日之时。我们告辞了。”

说完,他不再停留,转身大步走出了这间令人窒息的土屋。

屋外,寒风依旧。刘宏翻身上马,最后看了一眼这片承载了无数苦难的土地,和那站在屋门口、依旧在茫然与期盼中张望的老者与小童。

“走!”他低喝一声,调转马头,队伍再次启程,很快便将那破败的村落甩在了身后。

马背上,刘宏的脸色阴沉得可怕。他紧紧攥着缰绳,指节因为用力而发白。

“清河张氏……‘诡名挟佃’……五成租子……钜鹿张角……黄天当立……”

一个个关键词在他脑海中碰撞,交织成一幅绝望而危险的图景。他手中,紧紧握着那卷记载着老者血泪的竹简,这轻飘飘的竹简,此刻却重若山岳,代表着无数个“赵老栓”和眼前这个无名老农的冤屈!

他原本以为,自己已经做好了面对黑暗的心理准备。但亲眼所见,亲耳所闻,这现实的残酷和深重,依旧超出了他的想象。

怒火在他胸中燃烧,几乎要冲破理智的堤坝。但他知道,此刻发作,毫无意义。打掉一个张家管事,甚至端掉整个清河张氏,对于这遍布帝国的脓疮而言,不过是隔靴搔痒。

他需要的是系统性的解决之道,是能够从根本上“釜底抽薪”的国策!

“玄圭。”他声音沙哑地开口。

“在。”

“将今日所得证词、物证,与昨日清河村之事,并案处理。列为‘冀州清田安民第一案’!”刘宏的声音冰冷,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我要这清河张氏,以及他们背后牵扯的所有官吏,都为此付出代价!以此案,立我新政之威!”

“是!”玄圭眼中精光一闪,凛然应命。

“还有,”刘宏的目光投向东南方向,那是钜鹿郡的所在,“加快速度。朕要尽快亲眼看看,那个能让绝望百姓视为救星的‘大贤良师’,究竟是何方神圣!”

队伍沉默地加速,在荒芜的平原上卷起一道烟尘。

而刘宏心中清楚,他此行调查的,已不仅仅是豪强贪腐,更是一场即将到来的、关乎帝国生死存亡的信仰战争和人心的争夺战。他收集的每一份证据,听到的每一句哭诉,都在为即将到来的雷霆手段,积蓄着力量。

风暴,正在他胸中汇聚。而远在钜鹿的那个“大贤良师”,是否也感受到了这来自洛阳的、冰冷而决绝的注视?

悬念,随着马蹄声,一路蔓延。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