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游戏 > 重生汉灵帝:开局斩十常侍 > 第9章 巧设国债筹军资

重生汉灵帝:开局斩十常侍 第9章 巧设国债筹军资

作者:苍野王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5-11-03 16:00:18

卢植领命而去,着手在太学的舆论战场上布局反击。然而,刘宏深知,舆论固然重要,但真金白银更是支撑一场战争的硬道理。北伐如同一头贪婪的巨兽,每一天都在吞噬着海量的资源。皇甫嵩整军需要赏银以激励士气;陈墨的军工革新需要采购原料、支付匠作酬劳;而大军一旦开拔,粮草转运、民夫征调、沿途补给,每一项都是天文数字。

大司农(掌管国家财政)的府库,早已在连年的天灾、边患以及此前官场的层层盘剥下变得捉襟见肘。卢植虽然竭尽全力,甚至动用了部分皇帝内帑和抄没王甫家的财产,但对于一场举国之战而言,依旧是杯水车薪。加税?且不说时间上来不及,在眼下流言四起、民心浮动的时刻,加税无异于火上浇油,正好坐实了“穷兵黩武、苛政虐民”的指责。

财政的困境,像一道无形的枷锁,紧紧扼住了北伐的咽喉,也让温室殿内的气氛日益凝重。刘宏面前摊开的,是大司农寺呈报上来的最新库藏清册,那上面寥寥无几的数字,仿佛在无声地嘲笑着他的雄心。

“难道……真要向那些世家豪强低头,任由他们开出条件?”一个念头在刘宏脑中闪过,随即被他坚决否定。与虎谋皮,后患无穷。一旦让这些势力以财力介入北伐,他们必将以此为筹码,伸手军权,干涉朝政,他之前所有的努力都可能付诸东流。

必须另辟蹊径!

他闭目凝神,灵魂深处那个来自现代的灵魂开始飞速搜索可用的知识。银行贷款?不存在。增发货币?技术不足且会导致恶性通胀。向富商巨贾“劝捐”?与向世家妥协无异,且效率低下……

忽然,一个金融工具的名字划过他的脑海——国债!

国家以其信用为担保,向民间募集资金,约定时限,支付利息!这不仅能快速筹集巨额资金,更能将国家的命运与民间资本的利益捆绑在一起,尤其是那些拥有大量财富却缺乏政治地位的商人,这或许是一个将他们拉拢到国家一边的机会!

思路一旦打开,细节便迅速完善起来。如何命名以避免“债”字带来的负面联想?如何设定利息使之具有吸引力又不至于负担过重?如何确保兑付以维持国家信用?最关键的是,在这个皇权至上的时代,如何让民众相信皇帝会还钱?

一个大胆的构想逐渐成型。

“传大司农周忠,即刻见驾!”刘宏睁开眼,眼中闪烁着锐利的光芒。他知道,这个超越时代的概念,必将引来最激烈的反对,他需要先说服掌管钱袋子的最高官员。

不久,年近六旬,须发花白,面容古板的大司农周忠,急匆匆地赶到了温室殿。他脸上带着显而易见的忧色,显然也在为钱粮之事焦头烂额。

“老臣周忠,参见陛下。”

“周爱卿平身。”刘宏没有绕圈子,直接指向问题的核心,“北伐在即,粮饷军资缺口巨大,国库空虚,爱卿可有良策以解燃眉之急?”

周忠苦笑一声,躬身道:“回陛下,老臣与卢尚书连日核算,即便加上内帑支持及抄没之资,缺口仍如深渊。若要快速筹措,唯有……唯有加征算缗(财产税),或向各州郡摊派,然则……”他顿了顿,没有再说下去,但意思很明显,这两条路在眼下都走不通。

刘宏点了点头,表示理解他的难处,随即话锋一转:“若有一法,可不加赋税,不向州郡摊派,便能向民间募集巨资,爱卿以为如何?”

周忠一愣,脸上写满了难以置信:“不加赋税,不摊派,便能募集巨资?陛下……莫非是欲行‘纳粟拜爵’之事?”他指的是历史上用粮食或钱财换取爵位的做法。

“非也。”刘宏摇头,“朕所言,并非卖官鬻爵,而是国家向民间‘借贷’。”

“借贷?”周忠更加迷惑了,“陛下乃天子,富有四海,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何来天子向臣民借贷之理?此……此亘古未有啊!”他的语气中充满了惊愕和不解,这完全颠覆了他的认知。

“正因为亘古未有,或可一试。”刘宏平静地说道,“朕将其命名为‘北伐胜利债券’。”

“债券?”周忠咀嚼着这个陌生的词汇。

“正是。”刘宏开始详细解释他的构想,“以此债券为凭据,面向洛阳及天下富商、大户募集钱粮。朝廷承诺,以此债券募集之资金,专款专用,全部用于北伐军需。待北伐功成,朝廷将以缴获之战利品及后续边贸之利,连本带利,偿还认购者!”

他观察着周忠剧变的脸色,继续道:“为示朝廷信用,朕之内帑,将率先认购一百万钱!并以此内帑,作为此次债券兑付之最终担保!认购者,非但是资助王师,更是与国同利!北伐胜,则他们投入之资金增值;国家强,则他们的财富亦更安稳!”

周忠听完,整个人都僵住了,脸色先是涨红,随即又变得苍白。他噗通一声跪倒在地,声音带着颤抖:“陛下!不可!万万不可啊!”

“有何不可?”刘宏早料到他会是这般反应。

“陛下!”周忠激动得胡须都在抖动,“此例一开,后患无穷!国家体统何在?天子威严何存?向商贾借贷,与民争利,此乃聚敛之臣所为,非圣天子所行!史笔如铁,后世将如何评价陛下?!此其一也!”

他喘了口气,继续慷慨陈词:“其二,商贾重利轻义,彼等岂会真心为国?若让其资财与国事捆绑,日后必恃财而骄,干预国政,尾大不掉!其三,北伐胜负难料,若……若战事不利,届时无法兑付,朝廷信用扫地,民间怨声载道,岂不是动摇国本?!陛下,此策看似巧妙,实乃饮鸩止渴,祸患深远!还请陛下三思,收回成命!”

周忠的反对,句句站在维护传统礼法和国家体面的角度,言辞恳切,甚至带着一种卫道者般的悲壮。在他看来,皇帝的想法简直是离经叛道,骇人听闻。

刘宏静静地听着,没有动怒。他理解周忠的顾虑,这代表了此时绝大多数士大夫的观念。

待周忠说完,刘宏才缓缓起身,走到他面前,沉声道:“周爱卿,你口口声声体统、威严、史笔。朕来问你,是这些虚名重要,还是北疆数百万军民的身家性命重要?是天子颜面重要,还是北伐大业的成败重要?”

周忠张了张嘴,一时语塞。

刘宏的声音陡然提高,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鲜卑铁蹄之下,雁门生灵涂炭!美稷危在旦夕!并州乃至司隶,眼看就要烽火连天!此刻,你跟朕讲体统?讲不与民争利?!”

他目光如炬,逼视着周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国难当头,凡我大汉子民,无论士农工商,皆有其责!将士在前线浴血奋战,是为保家卫国!工匠在后方日夜赶工,是为强军利兵!为何那些坐拥巨资、享受太平的富户,就不能为国出力,与国同休戚?!”

“这‘债券’,非是盘剥,乃是给他们一个报效国家、同时亦能获利的机会!是将他们的利益,与大汉的命运紧紧绑在一起!让他们知道,大汉强,则他们安;大汉亡,则他们拥有的万贯家财,也不过是胡虏囊中之物!”

“至于后世评价?”刘宏冷哼一声,“若因循守旧,坐视山河破碎,朕才是真正的昏君!若能募集资财,练就强军,北破胡虏,护我社稷,保我黎民,即便担些‘与民争利’的污名,朕,又何惧之有?!”

“周爱卿!”刘宏最后语重心长地说道,“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法!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若固守陈规而误了大事,你我才真正是大汉的罪人!”

一番话,如雷贯耳,既有雷霆万钧的质问,也有推心置腹的剖析。周忠跪在地上,脸色变幻不定。皇帝的每一句话,都敲打在他心头。他固然迂腐,但并非不忠,也深知北疆局势之危殆。只是皇帝的这套理论,太过惊世骇俗,让他一时难以接受。

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八个字,却在他脑海中反复回响。将国家命运与个人利益捆绑……这似乎,也并非全无道理?

看着皇帝那坚定而决绝的眼神,想到北疆日益紧急的军报,周忠内心挣扎了许久,最终,他长长地叹息一声,仿佛瞬间苍老了几岁,重重地将头磕在地上。

“陛下……圣虑深远,老臣……老臣愚钝。”他的声音带着一丝沙哑和妥协,“只是……此事关乎国体,操作起来千头万绪,利息几何,如何发行,如何兑付,如何确保专款专用……还需详加斟酌,万不可草率。”

听到周忠语气松动,刘宏心中稍稍一松。他知道,最难的一关过去了。

“爱卿所虑极是。”刘宏上前扶起周忠,“具体细则,便由你与大司农寺官员,会同卢植,尽快拟定章程。记住,利息要合理,既要能吸引人认购,又不能给朝廷带来过大负担;发行要稳妥,可先在洛阳试点;管理要严格,每一文钱的去向,都必须有据可查!此事若成,爱卿便是于国有大功之人!”

“老臣……遵旨。”周忠躬身领命,心情复杂地退了下去。他需要时间去消化这颠覆性的理念,并将其转化为可行的方案。

皇帝的旨意很快便通过官方渠道悄然发布,虽然并未大肆宣扬,但“北伐胜利债券”这个新奇的事物,还是像一块巨石,投入了洛阳的深潭,激起了远比流言更为剧烈的波澜。

反应最为强烈的,自然是那些家资巨万的商贾和富户。他们聚集在茶楼、商会之中,议论纷纷,态度各异。有人怀疑这是朝廷变相掠夺财富的骗局;有人则敏锐地看到了其中蕴含的机遇——皇帝内帑担保,专款用于北伐,若真能打赢,利润可观,更重要的是,这可能是一个难得的、与朝廷,与皇帝拉近关系的机会!

而在北军大营,正在进行艰苦整训的士兵和底层军官之中,这个消息也引起了不小的震动。

这一日,操练间歇。一群浑身汗水泥泞的士兵围坐在一起休息,低声谈论着近日的传闻。一个面庞宽厚,耳廓硕大,眼神中带着与普通兵卒不同的沉静与仁厚气息的年轻军官,正仔细地擦拭着自己的环首刀。他便是刘备,汉室宗亲之后,如今因卢植的举荐,得以进入北军,暂任一名军侯。

“嘿,听说了吗?陛下要跟商人借钱打仗了!叫什么……债券?”一个粗豪的士兵咧着嘴说道,“这倒是新鲜,皇帝老子还要借钱?”

“借?说得好听!谁知道是不是肉包子打狗?”另一个老兵嗤之以鼻,“那些当官的,变着法子捞钱罢了!到时候仗打完了,谁还认账?”

“慎言!”刘备抬起头,温和地制止了老兵的牢骚,但他自己的眉头也微微蹙起。他出身底层,虽有心匡扶汉室,但一路走来,见多了官场**和民生疾苦,对于朝廷的“新政”,本能地带着一丝审慎。

然而,当他仔细琢磨“债券”背后的含义时,心中却渐渐泛起不一样的波澜。不是加税,不是强行摊派,而是以一种“借贷”和“利益共享”的方式……这与他认知中官府的行事风格截然不同。

“或许……陛下是真的遇到了难处,又想尽量减少对百姓的盘剥?”刘备心中暗忖。他想起了自己织席贩履的艰辛,深知底层民众的苦楚。若此法真能避免加赋,或许……并非坏事。

更重要的是,他从这“债券”之中,隐约感受到了一种不同的思路,一种试图打破常规、调动各方力量共度时艰的努力。这让他看到了一丝超越眼前困局的可能性,也让他对这个传闻中“与众不同”的年轻皇帝,产生了一丝更深的探究**。

“北伐胜利债券”的构想,如同一石激起千层浪,在朝野上下引发了巨大的争议和复杂的反响。周忠能否制定出完善的章程?商贾们是否会买账?这前所未有的筹款方式,最终能否成功,又将在帝国掀起怎样的风波?而刘备心中那颗名为希望与野心的种子,是否真能借此破土萌发?

帝国的财政命脉,正试图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搏动,其结果,或将直接影响北疆的战局,乃至国运的走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