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大唐:开局为李二献上避坑指南 > 第363章 他不吃牛肉

第363章 他不吃牛肉

“打上门?”

温禾猛地从院中的藤椅上坐起身,盖在脸上的《本草纲目》抄本“啪”地落在石桌上。

他近来除了在家与孙思邈探讨“细菌”“人体结构”,顺便把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抄了下来。

连高阳县府的大门都没怎么出,更没招惹过谁,怎么会有人上门“打”来?

自从上一次的事情后,长安城内还有人有这胆量?

是觉得家里的矿太多了?

难不成是前些日子跟孙思邈提想找大体老师,研究人体脏腑的事被人发现了?

温禾心里咯噔一下。

可转念一想,又觉得不对。

这事他只跟孙思邈、齐三说过,按说不该走漏风声才对。

“走,去看看。”

温禾压下心头疑虑,起身拍了拍衣摆,快步朝着前院正堂走去。

阿冬连忙跟在他的身后。

刚到月亮门,就听见正堂里传来一阵熟悉的大嗓门,带着几分蛮横,又掺着点耍赖的意味。

“宿国公,真不行!这酒精是用来消毒伤口、泡制药材的,不是酒,真不能给您喝!”

李泰的声音满是愁容,听着像是快被磨得没了脾气。

温禾挑着门帘往里一看,顿时乐了。

正堂里,程知节穿着一身常服,敞着领口,正拍着桌子跟李泰讨酒。

李泰坐在对面,手里紧紧攥着个装着透明液体的瓷瓶,眉头皱得能夹死苍蝇。

一旁的李恪则仰头望着房梁上的雕,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模样,显然是不想掺和这浑水。

最小的李佑更绝,缩在椅子角落,头埋得低低的,连大气都不敢喘。

也是,全长安谁不知道程知节是出了名的混不吝,论难缠程度,比宗室里的李道宗还胜三分,这三个皇子哪敢跟他硬刚。

“什么消毒泡药,某上次尝过一口,那劲头比烈酒还足,比宫里的御酒都够味!”

程知节瞪着眼睛,伸手就要去抢李泰手里的瓷瓶。

“你这小子别小气,给某倒一碗,就一碗!”

“宿国公,你真想喝就找先生要嘛,本王又不敢叫他们拿出来。”

李泰撇了撇嘴。

“能要某早就要了,你家先生也是个抠门的。”程知节喝了一声。

就在两人拉扯间,坐在上首的秦琼忽然咳嗽了几声,声音虽轻,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正闹得欢的程知节像是被按了暂停键,瞬间停住动作,脸上的蛮横立刻换成了赔笑,搓着手道:“二兄,某跟卫王开玩笑呢!哪能真让去偷温县子的宝贝啊,哈哈。”

说着,他还不忘补充一句,语气带着几分委屈:“不过二兄,那酒精确实不错,某实在喝不惯府里的黄酒,太柔了,没劲儿。”

他就想不明白了。

那好东西怎么就不能喝了呢。

那些突厥人不也喜欢喝烈酒,特别喜欢将鹿血夹杂着烈酒一起。

那滋味,烈的让人好似要着火一般。

不过就是如此,也比不上那酒精。

温禾这才注意到,秦琼坐在窗边的软榻上,脸色比上次见时还要苍白些,身上盖着薄毯,显然是旧伤又犯了,身子虚弱得很。

即便如此,程知节在他面前,也半点不敢像在别人面前那样犯。

“义贞,休得胡闹。”

秦琼又咳了两声,摆了摆手。

“温小郎君的东西,自有他的用处,你别在这添乱。”

程知节嘿嘿笑了两声,不敢再提酒精的事,却转眼看向刚进门的温禾,眼睛一亮:“哎?温小郎君来了!正好,某找你有事!”

温禾走上前,先对着秦琼拱手行了一礼:“见过翼国公。”

秦琼想要起身回礼,却被温禾拦了下来:“在下是晚辈,那有让国公起身回礼的。”

“无妨。”

秦琼还是站了起来,脸色坚毅。

他这样的人,怎么会允许让别人把自己当做一个废人。

哪怕温禾没有这个意思,他心中也会觉得不快。

温禾见状,也便不说什么,转头看向程知节,行了一礼,淡淡的问道。

“宿国公找我何事?方才听下人说,有人要‘打上门’,我想应该不会是宿国公你吧。”

“嗨,那是下人瞎传!”

程知节挠了挠头,难得有些不好意思,“某就是着急找你,让门房快点通报,没成想他们传岔了。”

他说着,话锋一转,语气急切起来。

“温小郎君,某听说你请了位孙思邈孙道长来长安,还让他当了济世学堂的山长?”

温禾点头:“正是,孙道长医术高超,心怀百姓,由他主持济世学堂再合适不过,日后学堂开课,教穷苦子弟学医,便是要济世救人。”

(ps:评论区说之前的名字不好,所以改了一下)

程知节这话一出口,温禾心里便有了数。

想来是今日大朝议上,陛下当众提了孙思邈任济世学堂山长的事,这消息才顺着朝堂传到了程知节耳朵里。

只是一想到“济世学堂”这名字,温禾心里忍不住犯了点嘀咕。

这名字虽贴合救民济世的初心,却总觉得少了点气势。

若是按他之前的想法,叫皇家医学院多霸气?

日后再顺着往下延伸,搞个皇家科学院,把算术、格物、冶炼这些都归拢进去,说不定还能推着大唐的技艺再往前迈一大步。

可他转念一想,李世民肯定不会同意。

温禾咂咂嘴,终究还是把这念头压了下去。

罢了,济世就济世,能实实在在教出医者救百姓,比什么霸气名头都管用。

至于程知节今日上门的目的,早在温禾看到软榻上的秦琼时,便猜得**不离十。

前些日子他特意去华洲请孙思邈,除了筹备学堂,心里也存着另一层念想。

便是盼着这位神医能为秦琼看看旧伤。

秦琼这般为大唐征战半生的猛将,若真像史书里写的那样,后半辈子只能在家中深居简出、受病痛折磨,实在可惜。

“济世学堂的事倒不急着细聊。”

程知节咧嘴笑了两声,转头看向秦琼,语气带着几分不容拒绝的热络。

“二兄,你也别在这端着了,咱今日来高阳府,本就是为了请孙道长给你治病,你快坐舒坦些,别一会儿道长来了,还得担心你身子撑不住。”

秦琼被他说得无奈,轻叹了口气。

他本就不是扭捏之人,只是觉得贸然上门叨扰温禾,已是失礼,哪还好意思再主动提求医的事。

可程知节这般直白点破,他也只能顺着台阶下,对着温禾拱手道:“今日冒昧登门,还望县子莫要责怪,不知孙道长此刻可有空闲?能否劳烦县子请他出来一见?”

这一礼,秦琼行得郑重。温禾见状,连忙侧身避让,连声道:“秦将军折煞晚辈了,您是大唐功臣,晚辈哪敢受您这般大礼,孙道长此刻应在院中整理医书,晚辈这就去请他过来,您与宿国公且在此稍坐。”

说罢,他正要转身往外走,李泰却突然快步凑了过来,脸上带着几分急切的慌乱:“先生!我、我突然想起后院还有几只‘颉利’没喂,我得先回去照看,就不在这叨扰了!”

不等温禾应声,他便像身后有什么东西追着似的,急匆匆地往门外跑,连平日里最宝贝的瓷瓶都忘了拿。

紧接着,李恪也牵着李佑走了过来,对着温禾规规矩矩行了一礼,语气平静却难掩一丝仓促:“先生,时辰不早了,我带五郎回去读书,今日便先告辞了。”

“嗯,去吧。”

温禾看着两人匆忙离去的背影,心里暗自好笑

“喂颉利?”

程知节和秦琼面面相觑。

但他们也没有多想,只是以为是自己听错了。

那颉利不是还在草原吗?

……

温禾往后院走。

到了偏院,便见孙思邈正坐在藤榻上,手里捧着一卷线装书,素色道袍搭在榻边,阳光透过梧桐叶的缝隙落在书页上,连带着他鬓边的银丝都泛着柔和的光。

走近了才看清,孙思邈手中的正是他前些日子抄录的《本草纲目》选段。

听到脚步声,孙思邈抬起头,眼中带着几分欣喜,连忙将书递到温禾面前:“小郎君来得正好!你这卷医书里记载的‘百草分类法’,竟能将草木按性味、功效细分,比前朝的《神农本草经》更详尽,贫道昨日看到‘当归养血’的注解,颇有感悟,正想与你探讨一番。”

《神农本草经》成书于东汉时期,由秦汉医学家集体整理而成,托名神农氏所著,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中药学专著,位列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

全书分三卷,载药三百六十五种。

而《本草纲目》载药一千八百九十二种,附药图一千一百多幅、方剂一千一千多首,采用自然属性分类,涵盖药物形态、产地、炮制及跨学科知识。

《神农本草经》以形而上学的“气”为理论基础,奠定中医药整体观与辨证用药原则,被列为中医四大经典之一,其配伍原则至今仍是临床用药基础。

而且专精于中医理论体系构建。

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后来孙思邈的《千金方》,都是参考他的。

而《本草纲目》在生物学、矿物学、农学等领域贡献突出,但对中医临床的直接影响较弱,最多只是作为一个目录。

可惜这两部医术在满清的时候,因为某个十全老人被毁了一部分。

后来小鬼子入侵的时候又被偷走和销毁了一部分。

温禾在藤榻旁的石凳上坐下,接过孙思邈递来的凉茶抿了一口,笑着道:“孙道长过誉了,这不过是晚辈整理的一些零散记载,能得您认可,已是荣幸,您说的当归养血,晚辈倒觉得可搭配白芍,既能增强滋阴之效,又能缓和当归的温燥。”

孙思邈闻言,眼中闪过一丝赞许:“此法甚妙!当归配白芍,一温一凉,一补一敛,确实能兼顾养血与护阴。小郎君年纪轻轻,对药材配伍竟有这般见解,实在难得,不知这些医理,你是从何处学来的?”

温禾握着茶盏的手顿了顿,眼底掠过一丝复杂,随即轻声道:“这些都是晚辈从一位故去的老师那里听来的,那位老师学识渊博,曾留下许多医书手稿,晚辈只是将其整理抄录,偶尔琢磨些配伍之法罢了,可惜老师早已仙逝,晚辈也没能尽得他的真传。”

他有些无奈,总不能说他是抄袭后人的吧。

不过他确实也学过一些,以前穷,没钱看病,所以院长会请附近的老中医来。

他也耳濡目染了一些。

孙思邈听到温禾说他老师故去了,脸上露出几分惋惜,轻轻叹了口气:“这般有学识的医者,竟已不在人世,实在可惜。若是能与他当面探讨医理,定能受益匪浅。”

说着,他将《本草纲目》小心收好,目光落在温禾身上,语气缓和了些,“不过小郎君今日特意来后院,想来不是为了与贫道探讨医书吧?莫不是前院有什么事?”

温禾见他主动问起,便顺着话锋道:“孙道长猜得没错,前院确实来了两位客人,还得劳烦您移步去看看,是翼国公与宿国公,翼国公旧伤缠身多年,近来愈发严重,今日特意来府中,想请你诊脉。”

孙思邈闻言,眼中闪过一丝了然,随即放下手中的茶盏,起身整理了下道袍,伸手将药箱提了过来:“病人便是病人,没有身份高低差别,王公贵胄或是贩夫走卒,在贫道面前都是一样的。。”

他一边说着,一边打开药箱检查里面的诊脉垫与常用药材,指尖拂过药箱里整齐摆放的银针,语气带着几分郑重。

“走吧,咱们这就去前院,别让二位国公久等。”

温禾跟着起身,两人并肩往前院走。

路上,温禾想起秦琼平日的状态,忍不住补充道:“孙道长,我之前听人说,翼国公时常咳嗽,而且面无血色,还有他身上的旧伤一到阴雨天就疼得厉害,夜里常常睡不安稳,太医院的御医们虽然开了不少方子,都只能暂时缓解,您今日诊治时,也无需顾虑,有什么都可以直说。”

“小郎君放心,贫道自有分寸。”

孙思邈点头应下,脚步稳健,袍角随着步伐轻轻摆动。

“等会儿诊脉时,我会仔细询问翼国公的症状,再结合脉象判断病因,不会轻易下结论,医者行医,最忌主观臆断,需得望闻问切,缺一不可。”

孙思邈笑道。

温禾闻言,顿了一下,随即也失笑的向着孙思邈行了礼:“受教了。”

他望着孙思邈,不禁佩服。

“这才是良医啊。”

两人说话间,已一同走到前院正堂门口。

还没进门,便听到里面传来说话声。

温禾先挑着门帘往里看了一眼,轻咳一声,掀开门帘与孙思邈一同走了进去。

“二位国公久等了,这位便是孙思邈道长。”

程知节听到声音,立刻起身迎了上来,连声道。

“孙道长可算来了!您快给秦二兄看看,他这旧伤今日又犯了,坐着都觉得疼,太医院的御医们实在没辙。”

他也不等着孙思邈行礼,便拉着他朝着秦琼走去。

“慢些慢些。”孙思邈好歹也是七十多岁的人了。

就程知节那力气,还不得把他拽散架了。

秦琼也撑着身子想从软榻上坐起。

“义贞,不得无礼。”

他来到孙思邈面前,向着他行礼:“有劳孙道长了。”

孙思邈连忙上前两步,轻声道:“翼国公折煞贫道了,您身子不适,躺着诊脉便是。”

说着,他示意温禾取来诊脉垫,铺在软榻旁的案几上,又小心地将秦琼的手腕扶到垫上,指尖轻搭在脉搏上,闭上眼睛,神色瞬间变得专注。

正堂内顿时安静下来,只剩下窗外的鸟鸣声与孙思邈偶尔询问的声音:“国公平日是否常觉得头晕目眩?尤其是晨起时,需缓好一会儿才能起身?夜里睡觉时,是否会心慌难安,总觉得胸口发闷?”

“道长说得丝毫不差。”

秦琼点头,声音带着几分虚弱。

“特别是阴雨天,旧伤发作时,头也跟着疼,像是有根针在扎,夜里常常睁着眼到天亮,有时候好不容易睡着了,也会被疼醒。”

孙思邈又诊了片刻,手指轻轻按压秦琼的手腕内侧,感受着脉象的变化,眉头微蹙:“国公这脉,跳得既急又沉,节律也不稳,是典型的肝阳上亢之症,再看您的舌苔,色红少津,这是气血亏空的征兆,简单说,便是您常年征战,旧伤反复耗损了太多血气,体内阳气过盛却无阴血制衡,才会出现头晕、心慌的症状。”

这话落在温禾耳中,心里立刻有了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