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大唐:开局为李二献上避坑指南 > 第361章 总不能是李世民提前驾崩了吧。

第361章 总不能是李世民提前驾崩了吧。

立政殿内,檀香袅袅。

李世民正低头批阅着案上的札子,神色平静无波。

“死了?”

直到黄春躬身行礼的身影映入眼帘,他才缓缓抬头,声音带着几分沉敛。

“是。”

黄春低头拱手,语气恭敬却难掩一丝凝重。

“卢子业与卢鸿前日夜宿馆驿时被人暗杀,大理寺已派人彻查,卢轨则在今日押解途中,失足掉入渭水,溺亡了。”

李世民指尖轻轻敲击着案面,目光落在黄春身上,淡淡追问:“随行的皂役、狱卒,可有牵连?”

黄春一愣,迟疑片刻后回道:“回陛下,无一人牵连,暗杀卢子业、卢鸿的凶手尚未抓获,卢轨落水时,随行皂役虽尽力施救,却未能救回,事后查验也无失职之处。”

李世民的眉头微不可察地皱了一下,随即又缓缓松开,嘴角勾起一抹冷意:“他的手段,还是太软了。”

他将手中的札子合上,对黄春吩咐道:“押送卢子业、卢轨的皂役,还有看守监牢的狱卒,不必查了,尽数送往沙洲戍边吧。”

黄春心中一凛。

他明白,陛下这是在暗指温禾心慈手软。

留下这些人,日后难免会被五姓七望利用,成为反击的把柄、

可陛下也并未下狠手,只是将人发配边疆,既断了隐患,也给了温禾台阶。

他不敢多言,连忙躬身领旨:“喏。”

李世民淡淡“嗯”了一声,话锋一转,又想起另一件事,语气带着几分疑惑:“对了,那竖子昨日又去华洲作甚?此前不是说郑县的事已了?”

“回陛下,县子昨日带着几名玄甲卫与齐三,急匆匆去了华洲,只说去接人,却未提接谁。”

黄春如实回道,语气里也带着几分不解。

“此事属县子私事,奴婢便未多问。”

“接人?”

李世民眉头微挑,指尖停顿在案上,心中泛起狐疑。

他第一时间想到的,是温禾此前在郑县遇到的那三个士子。

可转念又摇了摇头,觉得温禾不至于如此郑重。

那三个士子看着平庸,无甚过人之处,若是真有才华,或者在历史上留名,温禾早该举荐给自己了。

断不会等到现在,还特意亲自去接。

‘既非士子,那他去华洲接谁?’

李世民的目光落在殿外的庭院里,思绪飞速转动,却始终猜不透温禾的用意。

他了解温禾,向来不做无用之事,这次特意跑去华洲接人,定然有重要缘由。

与此同时。

华洲郑县三田坝村的村口。

温禾刚翻身下马,便快步拦住一个路过的村民,语气难掩急切:“老乡,请问村里近来可有一位姓孙的医者到访?”

那村民被温禾一行人的装束吓了一跳。

玄甲卫的铠甲泛着冷光,齐三腰间的长刀更是醒目,一看便知是大人物。

他定了定神,连忙点头:“有!有一位孙道长,半个月前到的村里,住在村东头的破庙里!”

“可是叫孙思邈?”

温禾的心猛地一跳,声音都带着几分颤抖,眼底的喜悦几乎要溢出来。

他找了孙思邈这么久,从长安到华洲,四处打探消息,这还是第一次离目标这么近。

之前他本就锁定郑县。

可是因为之前的事情给耽误了。

可村民却摇了摇头,有些不好意思地回道:“小人也不知道他全名,只知道大家都叫他‘孙道长’,不过他的医术是真厉害。”

“前阵子村里张老栓脑袋疼得直打滚,找了好几个郎中都没用,孙道长就扎了几针,开了副草药,没过三天就好了;还有村西头的李小二,前几日突发急病,都快断气了,也是孙道长救回来的!”

温禾的眼睛瞬间亮了。

能有这般医术,又姓孙,十有**就是孙思邈!

他强压着心中的激动,对村民拱手道:“多谢老乡指点,不知村东头的破庙怎么走?”

村民连忙指着村巷深处:“顺着这条道往里走,走到头左转,就能看到一座破庙,孙道长这几日都在那给人看病呢!”

“多谢!”

温禾话音未落,便翻身上马,对着玄甲卫与齐三吩咐道。

“快,去村东头破庙!”

温禾一行人策马赶到村东头的破庙时,远远便看到庙门外围了一圈村民,议论声此起彼伏,还夹杂着几声压抑的叹息。

他翻身下马,快步挤过人群,目光瞬间落在庙前空地上。

一位身着洗得发白道袍的老者正蹲在地上,头发白却梳理得整齐,手里握着一把磨得锃亮的小刀,眉头紧锁地盯着地上昏迷的村民。

那村民面色惨白如纸,右腿裤管被剪开,露出的小腿上缠着染血的布条,布条下隐约能看到发黑的腐肉,连空气中都弥漫着一股淡淡的腥臭。

“孙道长,他这腿……还有救吗?”

围观的村民里,有人忍不住小声问道。

“前几日被野狼咬了,找了郎中说没救了,您要是也没办法,这娃子可就真完了!”

孙思邈没有抬头,只是缓缓解开染血的布条,腐肉彻底暴露在众人眼前,边缘已经发黑流脓。

他从随身的药箱里取出一小瓶草药汁,仔细涂在小刀上,又用一块干净的麻布擦了擦手,才沉声道:“腐肉不除,毒会顺着血脉往上走,到时候神仙也救不了。只能试试先把烂肉割了,再敷上止血生肌的药,能不能活,就看他自己的造化了。”

话音落,他握着小刀的手稳如磐石,精准地避开血管,一点点将发黑的腐肉割下。

地上的村民疼得浑身抽搐,却始终没醒过来,额头上的冷汗顺着脸颊往下淌,浸湿了身下的干草。

周围的村民都屏住了呼吸,连大气都不敢喘,只盯着孙思邈的动作,眼神里满是紧张。

不过半柱香的功夫,孙思邈才将所有腐肉清理干净。

又从药箱里取出一个油纸包,里面是黄绿色的药粉,均匀地撒在伤口上,最后用干净的麻布仔细缠好。

他直起身,揉了揉发酸的腰,看着依旧昏迷的村民,忍不住长叹了一声:“他这处伤腐烂得太深,贫道虽已去了腐肉、敷了药,但能不能醒过来,还要看天意,可惜此地离长安太远,否则若是能有酒精消毒,他醒过来的把握,还能再大几分……”

“有酒精!”

一道清亮的声音突然从人群后传来,打断了孙思邈的叹息。

众人循声回头,只见一个身着青色长衫的少年快步走上前,手里提着一个鼓囊囊的酒馕,身后还跟着几个穿着劲装、腰佩长刀的随从,看着气度不凡。

温禾挤过围观的村民,径直走到孙思邈面前,没急着自报身份,只是举起手中的酒馕,语气诚恳。

“老丈,晚辈听闻您说需要酒精消毒,恰好晚辈随身带了些,或许能派上用场。”

如今百骑每个人都会必备酒精。

温禾出门也会让人随身带着,以防万一。

没想到刚好就用上了。

孙思邈闻言,握着药箱的手微微一顿,抬眸打量温禾的目光里多了几分讶异。

他行医数十载,去年在长安周边游历之时,便曾听一位在太医院当差的旧友提过。

长安近来出了一种名为“酒精”的东西,比民间常用的火酒纯度高上数倍,用来处理外伤、杀灭秽气,效果远超寻常药剂,只是此物似乎由专人管控,寻常地方难得一见。

“小郎君手中,当真便是长安传来的那种酒精?”

孙思邈往前凑了凑,鼻尖已隐约闻到酒馕缝隙里透出的辛辣气息,与旧友描述的“酒精味”颇为相似,却又多了几分纯粹。

“老丈不妨一试。”

温禾说着,打开酒馕封口,将里面透明的液体倒出少许在随身的银勺里。

这银勺是齐三特意为他备的,平日里用来盛些小食,今日倒成了验药的工具。

“您看,这酒精清澈无杂,涂抹在伤口上能快速杀除秽气,比火酒温和些,却更管用。”

周围的村民也好奇地围上来,伸着脖子盯着银勺里的液体。

这东西看着像井水,闻着却比村里酿的烈酒还冲,谁也不信它能治病。

孙思邈却没轻视,他从药箱里取出一根干净的丝线,蘸了少许酒精,先是轻轻擦过自己手腕处的皮肤,只觉得一阵清凉刺痛,随即又很快消散,没有火酒那般灼烧的痛感。

他又将线凑近伤口旁的空气,能明显感觉到那股淡淡的腥气似乎被压制了几分,当即眼前一亮:“没错,这便是长安传来的酒精,纯度竟比我那位旧友带给贫道的还要高!”

温禾,随即笑道。

“晚辈也是偶然得了此方,让身边人提炼了些,出门时随身带着,以防遇到外伤感染的情况。今日能帮上老丈,也是机缘。”

孙思邈连忙对温禾拱手:“多谢小郎君!有此物在,这娃子的性命,至少能多三成把握!”

他行医多年,见多了因外伤感染而丧命的百姓,深知这酒精对医者而言,堪比救命利器。

温禾当即示意身后的随从取来干净的麻布,将酒精倒出少许浸湿。

孙思邈接过浸满酒精的麻布,先是仔细擦拭了自己的双手,又用酒精反复消毒了方才用过的小刀,才小心翼翼地拆开村民腿上的旧包扎。

之前虽已割去腐肉,可伤口边缘仍有些泛红,隐隐有渗液,若不及时处理,怕是又要腐坏。

他用沾了酒精的麻布轻轻擦拭伤口周围的皮肤,动作轻柔却精准,又将少许酒精小心地滴在伤口边缘。

地上昏迷的村民猛地抽搐了一下,眉头紧锁,喉咙里发出微弱的呻吟,却依旧没醒,额头上的冷汗却比之前少了些。

看着孙思邈这熟练的动作。

温禾再一次觉得自己小觑了古代的医者。

只是可惜,这个时代没有后世的知识。

在这样满是细菌的环境下做外科手术,若是在他原本的时代,只怕要被告上法庭了。

但温禾没有开口阻止。

他只是一个外行罢了,若是贸然开口,只怕会惹恼了这位孙道长。

“秽气已经镇住了。”

孙思邈松了口气,又从药箱里取出一个油纸包,里面是研磨好的黄绿色药粉。

“这是贫道用金银、蒲公英等草药配的生肌药,再配上酒精,明日若是能醒过来,便能慢慢好转。”

说着,他将药粉均匀地撒在伤口上,重新用干净的麻布缠好,还特意叮嘱一旁的村民。

“记得明日此时来换药,若他醒了,先喂些温粥,不可吃油腻之物。”

周围的村民顿时爆发出一阵低低的欢呼,看向温禾的眼神里满是感激。

刚才他们还觉得这少年是外行充内行,没想到竟真的带来了能救人性命的奇药。

温禾站在一旁,看着孙思邈有条不紊地处理伤口,又细心叮嘱村民,眼神里满是敬佩。

这位老者不仅医术精湛,更有一颗体恤百姓的仁心,全然没有半分神医的架子。

看来自己应该是没有找错人了。

话音刚落,一个穿着粗布短褂、裤脚沾满泥土的中年汉子突然“扑通”一声跪倒在地。

对着孙思邈连连磕头,额头磕在地上发出沉闷的声响,眼眶通红。

“谢谢孙道长!谢谢您!这是俺家娃子,前儿个上山割草被野狼咬了,找了三个郎中都说没救了,俺都快准备后事了,是您给了娃子一条活路啊!”

汉子身后,一个穿着补丁衣裳的妇人也抱着孩子的另一只手,哭得泣不成声,泪水打湿了衣襟:“孙道长,您是活菩萨啊!俺家就这一个娃,要是没了他,俺们两口子也活不下去了……”

说着,她也跟着跪了下来,拉着汉子一起,对着孙思邈不停地磕头道谢,连话都说不完整。

周围的村民也跟着附和:“是啊孙道长,您真是救苦救难的活菩萨!”

“前阵子张婶的咳疾,也是您治好的,您可是我们三田坝村的大恩人啊!”

孙思邈连忙上前,伸手去扶那对夫妇,语气带着几分急切:“快起来!快起来!治病救人本就是贫道的本分,何须如此大礼?娃子能有转机,也多亏了这位小郎君带来的酒精,你们该谢他才是。”

说着,他侧身让开,将温禾让到身前。

那对夫妇闻言,连忙转过身,又要对着温禾磕头。

温禾连忙上前一步,伸手扶住他们,语气温和:“大叔大婶不必多礼,我也只是碰巧带了酒精,真正救了娃子的,还是孙道长的医术,你们快起来,别让娃子看到了难受。”

汉子站起身,依旧激动得浑身发抖,抹了把眼泪道:“不管咋说,您和孙道长都是俺家的救命恩人!日后您要是有任何用得着俺的地方,上刀山下火海,俺绝不含糊!”

妇人也跟着点头,不停道谢,眼神里满是感激。

温禾看着这一幕,心中愈发坚定了要请孙思邈回长安的念头。

这样一位心怀仁善、医术高超的医者,若能将医术传承下去。

定能救治更多像这样走投无路的百姓。

待那对夫妇抱着孩子小心翼翼地离开。

孙思邈才转头看向温禾,语气诚恳:“小郎君不仅带了救命的酒精,还这般体恤百姓,贫道实在敬佩,方才小郎君说有要事相商,不妨随贫道到庙里细说?”

“也好。”温禾点头笑道,脚步轻缓地跟着孙思邈走进破庙。

庙内陈设极简,甚至可说简陋。

褪色的泥塑神像立在角落,供桌边缘缺了一块,露出斑驳的木茬。

地面扫得干净,却坑洼不平,靠墙处铺着一层晒干的干草,上面迭着一床打了补丁的旧床铺,旁边放着一个半旧的药箱,箱角还沾着些许泥土,想来是孙思邈常年奔波行医的痕迹。

温禾看着这一切,不禁有些唏嘘。

他早有耳闻,从隋朝起,便有王公贵族捧着重金请孙思邈入府坐诊,皆被他婉拒。

李渊建立大唐后,也曾多次下诏召他入朝,他却干脆收拾行囊离开长安,钻进乡野间为百姓治病。

史书里还记载,后来李世民召孙思邈入京师长安,见到他七十多岁的人竟能容貌气色、身形步态皆如同少年一般,十分感叹,便道:“所以说,有道之人真是值得人尊敬呀!像羡门、广成子这样的人物原来世上竟是有的,怎么会是虚言呢?”

李世民想授予孙思邈爵位,但被他拒绝了,仍回到乡间为民医病。

从前温禾只当是史书夸张,可今日亲眼见到孙思邈。

虽发丝白,却面色红润,眼神清亮如孩童,脊背挺得笔直,连说话都中气十足,才知传言非虚。

这老道的养生手段,定然是寻常人难及的。

“不知小郎君是何方人士?寻贫道,可是家中有亲眷抱恙?”

孙思邈将药箱轻轻放在供桌上,转身看向温禾,目光里带着几分探究。

方才他便觉这少年气度不凡,青色长衫虽不张扬,却料子上乘,言谈间也透着沉稳,不似寻常世家子弟那般浮躁。

可若真是为了治病,少年脸上又不见半分急切,倒像是有别的要事。

“在下温禾,今日前来,是想……”

温禾正欲躬身行礼,将此行目的说明,话才刚起个头,便见孙思邈脸色骤然一变,像是被惊雷劈中般,猛地往后退了一步,手指着他,声音都有些发颤:“百骑煞星!”

温禾的动作僵在半空,脸上的笑容瞬间凝固,满是愕然。

这名号怎么会传到孙思邈耳中?

“你、你居然亲自找上门来了!”

孙思邈又往后退了两步,后背几乎贴到了冰冷的墙壁上,看着温禾的眼神,像是看到了下山的猛虎、出洞的恶狼,满是警惕与畏惧。

“你这小煞星,到底和贫道有何仇怨?非要追着贫道不放,致贫道于死地不可吗?”

温禾彻底懵了,站在原地愣了好一会儿,才后知后觉地反应过来。

合着之前百骑奉他之命,在长安周边各州各县打探孙思邈的踪迹,却始终一无所获。

原来根本不是找不到,而是这位老道以为他们是来抓他的,故意东躲西藏,躲着他们。

他连忙摆了摆手,语气急切地解释:“孙道长,您误会了!我与您素不相识,无冤无仇,怎么会害您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