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李氏霸业:全家定鼎新朝 > 第850章 新朝稳固,展望未来辉煌

天色微明,城门缓缓开启。

李骁带着残部走下战马,脚踩在都城的石板路上。他的披风染着干涸的血迹,甲胄上裂痕清晰可见。身后将士列队而行,脚步沉重却整齐。没有人说话,只有铁靴踏地的声音回荡在街巷之间。

城门口站着一群人。

李震站在最前方,苏婉立在他身侧,李瑶手握记事簿,李毅静默于后。他们没有穿礼服,也没有摆仪仗,就像寻常人家等归人一样。

李骁走到父亲面前,正要跪下行礼,却被一把扶住。

“今天不是庆功的日子。”李震看着儿子的脸,“是安民的时候。”

李骁点头,站直了身体。他把腰间的令旗交给传令官,脱下外袍递给随从。那件沾满尘土与血污的战衣被小心收起,没有展示,也没有收藏,只是放在一旁的木箱里。

百姓开始聚集。

起初是三五成群,后来越来越多。有人提着篮子送来热饭,有老人牵着孩子远远张望。一个少年挤到前排,问:“打赢了吗?”

李骁低头看他:“打赢了。”

“那以后还打仗吗?”

周围一下子安静下来。

李瑶走上前,蹲下身子,声音平稳:“只要土地分得公平,孩子能上学堂,病人看得起病,就不会再打。”

人群中有低语响起。

一位老农拄着拐杖往前走了两步:“我家田地……真的不会收回?”

李瑶站起来,转向众人:“去年发放的田契,盖的是新朝印信。只要你耕种,那块地就是你的。官府三年内不加赋税,五年内提供种子和农具。”

老农的手抖了一下,眼眶红了。

李震这时转身,朝城楼走去。家人跟在他身后,大臣们列队相随。百姓自发让出一条路,没人喧哗,也没人靠近。

登上城楼,视野开阔。

整座都城铺展在眼前,屋顶连绵,街道纵横。远处农田泛着浅绿,新修的水渠正在引水灌溉。几处工地冒着烟尘,那是新建学堂的基坑。

李震站在最高处,望着下面的人群。

“我们打下的不是江山。”他说,“是一个机会。让种地的人有田,读书的人有路,穷苦的人也能进衙门当差的机会。”

台阶下,几位老臣 exchanged glances。

一人上前道:“陛下,此番平乱,诸将用命,是否应大赦天下,加封宗室以彰皇恩?”

李震摇头:“赦令可以发,但不分封。爵位只授功臣,不传子孙。朝廷用人,看才能,不论出身。”

那人还想说什么,却被旁边同僚拉住。

李震转过身,看向身边的家人。

他先看了苏婉。她手里拿着一本册子,封面写着“防疫规程”。上面记录着各地医馆布局、药材储备和医师调配方案。她说今年要在每个州设一所公立医馆,由朝廷拨款供养。

他又看向李瑶。她的袖子里藏着另一份文件——《科学院筹建草案》。里面列出要设立物理、化学、农学三个研究司,招募民间匠人与学者共同攻关新技术。第一项任务是改良蒸汽机,用于矿山排水和纺织生产。

李毅始终站在角落,目光扫视四周。他没带刀,但所有人都知道他是谁。锦衣卫已经完成对叛军余党的清剿,共查处七十二名隐藏官员,其中三人曾混入中枢议事厅。现在城防由新编禁军接管,巡逻频率提高一倍。

最后,李震看向李骁。

年轻人肩上还披着未卸的戎装。他刚提交了一份边防整顿计划:裁撤老弱士兵三万,重组骑兵营,引进新型火炮部署在北境十座关隘。同时提议开放互市,允许北地蛮族用皮毛换粮食和铁器,换取边境安宁。

“这个王朝的根基。”李震说,“不在庙堂高台,就在这几个人做的事里。”

风从城楼上吹过。

一名孩童突然大声问:“以后我们小孩也要读书吗?”

李瑶接过话:“六岁以上必须入学。学费全免,书本由官府发放。偏远地区设流动讲学队,每月巡讲一次。”

人群中爆发出一阵欢呼。

有个妇人抹着眼泪说:“我儿子去年还在给人放牛,现在已经在村塾识字了。”

李震抬手示意安静。

“今日之胜,不是结束。”他的声音不高,但每个人都听清了,“是从头开始。我们要修水利,建学堂,通道路,立律法。让下一代,不知道刀是什么样子。”

全场肃然。

片刻后,掌声从一点蔓延开来,很快变成雷鸣般的声响。百姓拍着手,喊着口号,有人举起孩子的手臂,像是要把希望托向天空。

苏婉轻轻抚摸城墙砖石。她在心里算着,按现有预算,三年内可建成一百二十七座医馆,每百户配一名医士,每州设疫病预警点。

李瑶打开记事簿,在“民众反馈”一栏写下:“对教育政策反应热烈,建议加快教材编纂进度。”

李毅的目光仍停留在人群边缘。一个戴斗笠的男人转身离开,动作略显僵硬。他记下了那人走路的姿态,准备回去比对暗桩档案。

李骁站在父亲右侧,望着远方的地平线。

他知道北境还有隐患,南方水患尚未根治,工商制度也需完善。但他不再像从前那样急于出手。有些事,要一步步来。

夜幕降临,万家灯火亮起。

城楼下点燃了篝火,百姓围着跳舞唱歌。孩子们举着纸灯笼奔跑,笑声不断。官府派发米粥和肉饼,每人一份,不限量。

李震一家仍站在城楼上。

他们没有下去参加庆典,也没有回宫。就这样站着,看着,听着。

风吹动李瑶的发丝,她抬手别到耳后,继续记录。

苏婉轻声说:“明天我要去西郊视察新医馆的选址。”

李骁点头:“我也该启程去北境了,趁冬天没到,把防线再推三十里。”

李震没说话,只是把手放在城垛上。

这块石头来自太行山,是他下令拆毁旧皇城时留下的。当时很多人反对,说这是祖制。他只回了一句:“没有规矩,才能立新规矩。”

现在,这城楼用的就是那批石头。

远处传来钟声,敲了八下。

一名传令官快步上来,递上一份急报。是洛阳来的消息:最后一批俘虏已完成审讯,首恶十三人定于明日午时问斩,其余遣返原籍监督劳作。

李震看完,交还文书。

他忽然问:“那个送信的孩子呢?”

传令官一愣:“哪个孩子?”

“最早问会不会再打仗的那个。”

“在下面,正和同伴玩蹴鞠。”

李震点点头。

他再次望向城下的人群,目光落在那群奔跑的孩子身上。

其中一个摔倒了,立刻被同伴拉起来,拍拍土,继续跑。

球滚到墙角,撞上了半块残破的旧朝军牌,弹了回来。

孩子们哄笑着追上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