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李氏霸业:全家定鼎新朝 > 第785章 民间反馈,重建效果显

马车碾过新铺的碎石路,发出低沉的咯吱声。苏婉掀开车帘,目光扫过道旁田地。泥土翻得整齐,几头耕牛在远处缓步前行,皮毛在日光下泛着润泽。村口老槐树下已聚了人影,有妇人抱着孩子站着,也有老者拄杖等候。

她下了车,未让随从清场,只对身边文书道:“把席子铺在树荫下,茶水摆开,今早备的点心也拿出来。”

文书应声去办。地方官员匆匆迎上,知县周文远拱手作礼,脸上带着惯常的谨慎笑意:“夫人亲临,实乃我县之幸。如今重建进度已超九成,粮种全发,屋舍修竣,百姓无不感念朝廷恩德。”

苏婉点头,却不接话,径直走向那张矮桌。她在主位坐下,抬手示意众人围坐。

“我不是来听报功的。”她说,“今日只问一件事——你们过得好不好?有什么难处,尽管说。”

起初无人开口。有人低头搓手,有人偷看县衙差役的脸色。

苏婉端起茶碗喝了一口,温声道:“我不记名,不追责。若你们不说,我回去写的奏章就是空话,下次拨下来的柴薪还是不够,孩子的书本还是缺页。”

一位中年农妇终于抬头:“我家分的新屋是好,可灶台总返烟,烧一顿饭呛得睁不开眼。”

“灶台设计图我看过。”苏婉转向随行工部技官,“是不是没留足排烟坡度?”

技官连忙记下。

又有老人道:“冬寒将至,每户配的柴只有两担,孤寡户更少。夜里冷得睡不着。”

“炭窑现在日产多少?”苏婉问。

“每日三百斤,优先供给医馆和学堂。”

“从明日开始,孤寡户每人加半担柴或一斤炭,由县库支取,账目报督办司备案。”她说完,又看向周文远,“你派人查过没有?”

周文远额角微汗:“下官……确未细察。”

孩童上学的事被提起时,气氛略紧。

“义塾开了,可女子学堂没人去。”一名年轻母亲低声说,“族里长老说,女孩识字会惹是非。”

苏婉不动声色:“《大晟妇学令》颁行三月,明文规定十岁以上女童皆可入学,官府供纸笔。谁阻拦,便是违律。”

她转向县学教谕:“明日派两名女先生入村宣讲,带足课本与补贴凭证。哪家不肯送女儿,你们就上门讲,讲不通,便把条文贴在他家门上。”

教谕领命。

争议最烈的是田界。

两个相邻农户同时起身,争着说话。

“我们家祖辈种的南坡地,划给张家了!”

“明明是按战前户籍重分,他们逃难半年,回来就想拿回旧田?”

苏婉抬手止住争吵:“测绘队什么时候能到?”

“最快七日。”工部主事答。

“不行。”她说,“三日内必须到场。地籍重勘要立石碑为界,双方签字画押,从此不再起纠纷。若有人强占,依侵占公田罪论处。”

她顿了顿,又道:“田是活命的根本,不能含糊。谁经手此事,名字刻在碑侧,十年后百姓指着骂的也是他。”

人群渐松,话语多了起来。有人提井水浑浊,有人说药铺常断货,还有人问修路的工钱何时结算。

苏婉一一听着,让文书分类标注,紧急者当场定策,需协调者限期回应。

末了,角落里一位白发老农才开口。他声音不高,却压住了所有杂音:“你们当官的来了又走,说得好听,过后谁还记得我们?”

苏婉放下笔,静静看他。

“您姓什么?”她问。

“王根。”

“王老伯,能不能带我去您家看看?”

老人迟疑片刻,点头。

一行人穿过村巷。土屋新建不久,墙泥尚新,但灶膛裂了缝,屋顶一处瓦片错位。院中牛栏空着。

“牛呢?”她问。

“配的耕牛病死了,说再调一头,等了二十天没消息。”

苏婉记下,回头对随员道:“查户册,今日内补配,不得拖延。”

她走进厨房,打开灶门查看,果然烟道狭窄。又试了省柴炉,用半捆柴烧开一锅水,比旧灶省了一多半。

“这炉子图纸已下发各州。”她说,“今晚就让技官教村里人怎么改。”

临行前,她取出一枚铜牌交给村正。牌面刻着“民本”二字,背面有御史台编号。

“若有失信之事,持此牌直递京城,我会亲自查办。”

村正双手接过,手指微微发抖。

午后,苏婉登临村外高坡。放眼望去,炊烟升起,孩童背着新书包跑过田埂,医馆门前排起了长队。县衙差役正张贴《安民六条》,有人驻足细读。

周文远快步上前禀报:“全县毁屋修竣率九成二,粮种发放完毕,三座义塾开课,登记满意者共一千二百七十三户。”

“数字是死的。”苏婉望着远处一所刚挂上匾额的女子学堂,“百姓愿不愿出门走路,敢不敢提要求,这才是真成效。”

她转身走向马车,忽听得身后急促脚步。

一名少年追来,怀里抱着一卷粗纸。

“夫人!这是我们村自己画的地界图,还有大伙儿联名写的建议……请您一定带到京里!”

苏婉接过,交予文书收好。

车轮启动时,她翻开随身笔记,在最后一页写下:

“重建非止于屋宇道路,而在信。信立,则政通;信毁,则令不行。今见百姓敢言、官吏肯改,方知新政已有根基。”

马车驶离村口,拐上驿道。道边一座新立的石碑刚刚完工,匠人正在擦拭表面。

碑文清晰可见:

“柳河县青阳乡田界重勘碑。大晟元年十月立。”

落款处,工部、县衙、村民代表三方署名并印。

苏婉掀起帘子看了一眼,合上册子,靠在车厢壁上闭目片刻。

车外,风掠过新耕的田垄,吹动路边尚未封顶的木架。那是下一村准备建的联合磨坊,图纸来自空间系统的改良设计,昨日才批转下来。

文书轻声问:“是否歇一会儿?”

她睁开眼:“再走十里,换乘船。明天要赶回宫城议事,得把这份反馈整理出来。”

马车继续前行,车辙压过一段夯实的黄土路,轮轴突然发出一声轻微的断裂声。

一根横木裂开细缝,支撑力渐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