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李氏霸业:全家定鼎新朝 > 第737章 舆论反击,揭露神秘势力阴谋

苏婉指尖一颤,琉璃管在掌心微微发凉。窗外那道撬动窗栓的刮擦声尚未散去,她已将显微机关镜收回袖中,只留下一句口信交由暗卫转呈李瑶。

消息传到情报阁时,天刚蒙亮。

李瑶正伏案翻阅玉简,上面刻着百姓原话,字迹密布如织。她一眼扫过“我娘说了,李家不抢粮,不逼婚,还教女孩读书”,停了片刻,提笔圈出这句,又在其旁批注:“此语可入首篇。”

她起身走到墙边,拉开木柜,取出三卷未开封的纸册。这是昨夜由流动医队带回的边境村落记录,夹页里夹着半片烧焦的布条,印着模糊的蛇形纹。她将其摊在桌上,与李毅送来的《民声实录》并列对照。

“他们用谣言换民心,”她低声对身旁文吏说,“我们就用真话拆他们的皮。”

话毕,命人取来刻刀与新纸,亲自执笔起草《伪义辨》。开篇不用典,不引经,只以白话直问:

“尔等可知,那自称‘护民军’者,实为旧日逼你卖儿还债之豪强余党?彼辈焚我医馆、毒我良民,今披善衣,欲骗何人?”

写罢,连抄九遍,每份皆加盖暗印,分送七州宣传队。附令一道:“每村必读,每户必传,孩童亦要听懂。”

文书尚未发尽,外头传来脚步声。李毅走入阁内,衣角带风,手中握着一枚银钉,钉尖沾着泥屑。

“黑松岭西侧的追踪符印被人取走,”他说,“不是破坏,是回收。”

李瑶抬眼:“他们在查反向线索?”

“正是。”李毅将银钉按在桌角,“我已在三条私道设伏,但对方耳目不止一处。昨夜豫章东村有个郎中被冒充官差的人带走,半路才被识破。”

“所以他们也在造‘真’。”李瑶冷笑,“假借我们名义敛财,败坏名声。”

她转身从架上取下一卷图册,翻开是张五老农送粮的画面,旁边另有缝衣妇人递战袍的场景。这些都是画师根据百姓口述绘制的连环图卷。

“把这些送去女子学堂,”她说,“挑二十个口齿清楚的学生,组成宣讲队,以走亲访友为名进村解说。药铺账本、商旅单据,全都给我塞进内容——就说,那些半夜撬窗的,不是来救人的,是来下蛊的。”

李毅点头,转身欲走。

“等等。”李瑶叫住他,“把苏大夫发现的虫体也带上。实物比话更有力。”

---

苏婉正在医所后堂清洗器具。一名弟子捧着琉璃管进来,说是李毅派人送回的证物。

她接过管子,对着光细看。那只暗青色小虫仍贴在内壁,腹部环状刻痕清晰可见。她取出备用镜片,重新调整焦距,发现刻痕并非天然形成,而是以极细针尖人为雕琢,排列成一组符号。

这不是文字,也不是部落图腾。

倒像是某种编码。

她立刻写下一份简报,注明“建议封锁近期所有外来诊疗人员接触路径”,封好后交给守候在外的暗卫。

刚送走那人,门外传来车轮碾地的声音。抬头望去,一队女子骑驴而至,领头的是女子学堂的教习,身后跟着十几个年轻姑娘,每人背着布包。

“苏大夫!”教习跳下驴,快步走进,“我们是来帮忙的。”

“怎么是你们?”

“李小姐派的。”姑娘们打开包袱,取出一叠画纸,上面正是村民送粮、缝衣、参军的场景。“我们要挨村讲这些事,让大伙知道谁才是真正害人的人。”

苏婉看着她们脸上未褪的稚气,却透着一股坚定。她点点头,指着桌上琉璃管:“那就从这个开始讲。告诉他们,敌人连虫子都能拿来传消息,却不肯露脸见人。”

一名少女凑近看了许久,忽然睁大眼:“这虫……是不是和前日混进村里的那个游方郎中袖子里掉出来的一样?”

苏婉心头一震:“你说什么?”

“那天他给人看病,袖口抖了一下,掉出个小东西,我以为是药渣,踢开了。”少女脸色发白,“后来他走了,村里就有三个孩子闹肚子……”

苏婉立刻召来两名医徒:“去查那几户人家,所有人今日饮用了什么,食物来源何处,一一登记。”

她转头对教习说:“你们出发时,带上这个管子。当众展示,再讲一遍这事。”

“可百姓会信吗?”有人迟疑。

“只要有一个信,就会有十个传。”苏婉将管子装入锦盒,“真相不怕见光。”

---

主帐之内,烛火通明。

李震坐在案后,面前堆着各地送来的反馈文书。一份写着:“广陵县百姓自发驱逐冒充官差的骗子三人,缴获伪造令牌两枚。”另一份记:“丹阳乡塾师生联名张贴揭伪榜,称‘伪义军’所言皆虚。”

他看完,抬眼看向立于帐中的李瑶。

“舆情已动。”她说,“七州十九县,‘伪义军’招募人数下降八成。多地出现揭发窝点之事。我们放出去的话,正在回响。”

李骁站在一侧,眉头仍锁着:“可战场上,他们装备精良,战法诡异。单靠嘴说,打不垮他们。”

“但能让他们无处扎根。”李瑶平静回应,“没有百姓供粮、藏身、通风报信,再强的兵也是孤军。我们现在做的,不是争一时口舌,是断他们的根脉。”

帐内一时寂静。

李震缓缓点头:“既然民心已明真假,那就让天下都听见——那些躲在暗处的,才是真吃人骨血的鬼。”

他站起身,下令:“继续放粮、治伤、救病。做得越多,他们越无立足之地。”

李骁沉默片刻,终于开口:“那我便以义勇营为先锋,打出‘清妖邪、安黎庶’旗号,正大光明打过去。”

李毅一直立于帐角,这时上前一步:“我已锁死三条私道,鹰涧峡模型上的银钉全部到位。他们的喉,快被掐住了。”

李震望向地图,目光落在豫章前线。那里原本只是平叛战场,如今却成了新旧势力较量的核心。

“让他们知道,”他声音低沉,“谎言撑不了多久。我们不靠神迹,不靠恐吓,只靠一件事——说到做到。”

李瑶退回情报阁,连夜整理最新舆情折报。她在首页添上一段新话,是来自一个十岁孩童的口述:

“爹说,穿黑衣服的人半夜来我家,要我喊‘李家是贼’,我不肯,他就打了娘。第二天李家军来了,把那人抓走,还送来药。”

她将这段加红标出,命人即刻刻版印刷。

与此同时,第一批宣讲娘子军已抵达边境村落。她们在晒谷场上支起木板,挂上图卷,围拢来的村民起初观望,直到有人认出画中人物。

“这不是张老五吗?他儿子真去参军了!”

“那妇人我也认识,她男人病死前,苏大夫去过三次!”

当宣讲员拿出琉璃管,举起对着阳光,让所有人看清那只刻痕小虫时,人群中爆发出怒吼。

“原来他们是这种人!”

“怪不得前村王寡妇家的孩子吃了‘救济药’就抽搐!”

有人当场撕毁了贴在墙上的“伪义军”告示,踩在脚下狠踩。

消息如风般传回主帐。

李瑶坐在灯下,手中握着一份刚刚送达的情报:**黑山口一带,已有三处据点主动焚毁旗帜,撤离人员。**

她提笔写下最后一道指令:“加大宣讲力度,凡揭发敌探者,记入民勋簿,战后授田优先。”

放下笔时,她的手指微微发酸。但她没有停歇,而是唤来传令兵:“把《伪义辨》全文再印三千份,配发前线各营。明日晨鼓一响,全军齐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