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李氏霸业:全家定鼎新朝 > 第712章 改革阻力,旧势力的联合抵制

李瑶翻开册子,在最新一页写下:“四月十七,晴。民心非召而来,因信而聚。”笔尖顿住,墨迹在纸上缓缓晕开。

她合上册子,抬眼望向窗外。天光已大亮,医馆门前送物的百姓仍未散去,有人提着菜篮,有人抱着旧衣,排成长队等候登记。这景象本该令人宽慰,可她指尖却轻轻摩挲着那几页匿名捐赠单——同样的字句,不同的笔迹,像是被人刻意抄写后分发出去的。

她起身走向府衙偏厅,脚步不急不缓,手中册子夹得紧实。厅内李震正坐在案前,翻阅昨夜汇总的各地户籍清查进度。苏婉刚从医馆回来,袖口还沾着药粉,见她进来便问:“可是有事?”

“有点不对。”李瑶将册子放在桌上,抽出那几张纸,“这些留言,都是‘愿随明主安天下’,可字迹出自至少五人之手,连停顿习惯都不同。若真是自发所写,不该如此整齐划一。”

李震放下卷宗,接过细看。片刻后,他抬头:“你是说,有人在伪造民意?”

“不止是伪造。”李瑶声音平稳,“是在测试反应。他们想看看,百姓对我们的信任有多深,能不能被文字动摇。”

李骁这时推门而入,身后跟着李毅。他刚巡完城防,甲胄未卸,眉头拧着:“北岭方向的人马确实在绕路,但还没动手。我让哨探盯死了,只要他们敢动,立刻报上来。”

李震点头,却未接话,而是把那几张纸递给他。李骁粗略扫过,冷笑一声:“这就叫本事?拿几张破纸就想乱人心?直接抓了便是。”

“抓不了。”李震道,“他们没犯法,只是说话。哪怕说的是假话,也不能因言治罪。”

“可他们在煽动。”李骁攥紧拳头,“昨天东街就有老人问我,医馆的药是不是真安全。一个卖豆腐的蹲在墙角念传单,说什么‘清查户籍是要夺田充公’。这不是谣言是什么?”

李瑶立刻接道:“我已经让人收了几份传单,上面印的不是手抄,是雕版刻印。数量不少,至少印了上百张,连夜分发到各村口、井台、集市摊位下。这不是个人行为,是有组织的行动。”

厅内一时静了下来。

苏婉缓缓开口:“我在医馆也听见了。有个妇人带着孩子来抓药,一边排队一边嘀咕,说听说有人吃了归脾丸反而吐血。我问她听谁说的,她支吾半天,只说是‘大家都这么说’。”

“大家?”李骁嗤笑,“哪来的大家?分明是几个嘴碎的在茶馆里嚷嚷,传着传着就成了‘大家都说’。”

李震站起身,走到窗边。外面阳光正好,百姓往来如常,可他知道,有些东西正在悄然改变。昨日那一幕幕送物表心的场面还在眼前,可今日起,同样的人群里,已有人开始怀疑。

“他们学聪明了。”他说,“不再下毒,不再杀人,改用嘴巴杀人。伤的是信,毁的是根基。”

李毅一直沉默站在角落,这时才上前一步:“我已经查了几个传单来源的村落。其中三个村的私塾先生,都是原县令幕僚的门生。另一个村的族长,曾是崔家旁系供奉,去年被我们撤了虚职。这些人现在没了实权,但还有嘴,还有门路。”

“所以他们联合起来了。”李瑶轻声道,“士族失势者,豪强残余,地方闲散文人,全都凑到了一块儿。目的不是推翻我们,是让我们寸步难行。”

李震转过身,目光扫过众人:“你们怎么看?”

李骁直言:“封锁言论,抓几个领头的杀鸡儆猴。让他们知道,乱说话也要付出代价。”

“不行。”李震摇头,“一旦动刑,他们立刻会喊‘李家专横,不容异论’。百姓本就半信半疑,再一看我们封口,只会更信谣言。”

苏婉补充:“医馆可以继续开放义诊,让病人亲眼看到疗效。但光靠事实还不够,得让百姓明白,这些话是谁在说,为什么要说。”

李瑶忽然道:“我们不能只等谣言起来再解释,得先让真相跑在前面。”

“怎么说?”李震问。

“办讲堂。”她说,“不请官,不摆架,就在村口、集市、祠堂前搭个棚子,请识字的人念新政条文,请治好的病人讲亲身经历,请老农算一算减税后能多收几斗粮。一句话——让百姓自己说给百姓听。”

李骁皱眉:“这有用?”

“比我们自己说有用。”李瑶看着他,“你穿盔甲站在台上,百姓只会觉得你在压人。可一个老汉拿着账本,说自己去年交三石租,今年只交一石八斗,省下的钱给孩子买了鞋,这种话才进得了耳朵。”

李震缓缓坐下:“那就试。先从青阳周边五村开始,每村派两人去讲,内容要简单,要听得懂,不准用官话套话。”

“我去安排。”李瑶点头。

李毅此时开口:“我会派人暗中跟进,查哪些村子传单发得最多,重点布控。同时盯住那几个私塾先生,看他们背后是否还有联络。”

“记住一点。”李震盯着他,“只查,不抓。除非他们动手行凶,否则一律按民议处理。”

“明白。”李毅应下,转身离去。

李骁仍有些不甘:“就这么任他们胡说?”

“不是任。”李震语气沉稳,“是换战场。他们想打嘴仗,我们就用嘴赢。他们想藏在暗处放冷箭,我们就把光打到他们脸上。”

苏婉临走前停下脚步:“讲堂的话,加一条——就说断肠草的事已经查明,毒药是从济仁堂库房流出,但医馆用的药全部来自自家药圃,每一味都经三重查验。让百姓知道,救人的药和害人的药,从来不是一个地方出的。”

李瑶记下,点头离开。

午后,阳光斜照进偏厅。李震独自站在院中槐树下,望着远处府衙门口忙碌的身影。李瑶正带着几名文书核对讲稿,一行行删去拗口词句;苏婉回了医诊室,继续查看病人;李骁在城南校场调派护卫,加强巡查;李毅的身影早已消失在街巷深处。

他伸手摸了摸树皮,粗糙而坚实。

这棵树是他初来青阳时亲手栽下的,如今已有碗口粗。当初没人信他能活过一季,可它不但活了,还年年抽新枝。

风拂过树叶,沙沙作响。

屋内,李瑶正将最后一行字誊抄完毕。她吹了吹墨迹,合上讲稿,抬头对身旁助手说:“明天一早,第一场讲堂,就在柳河村口开。”

助手应声而去。

她拿起茶杯,发现水已凉透。窗外,夕阳正缓缓沉落,映在桌角那摞崭新的讲稿上,纸页边缘泛起一层淡金。

她重新提起笔,在讲稿末尾添了一行小字:“凡所言者,皆有据;凡所行者,必兑现。”

笔尖划过纸面,发出细微的声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