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李氏霸业:全家定鼎新朝 > 第685章 赵德策划,整合资源

李氏霸业:全家定鼎新朝 第685章 赵德策划,整合资源

作者:书香ok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4 14:06:05

晨光刚透进行宫东阁的窗纸,李瑶正将一份名册摊在案上,指尖划过一行行姓名。她还未落笔,门外便传来低沉的脚步声,不急不缓,踏在青砖上的节奏熟悉而克制。

赵德走了进来,手中捧着一叠文书,外皮用蓝布包裹,边角已有些磨损。他将东西放在案侧,没有立刻开口,而是等李瑶抬眼示意后,才道:“江南院的事,我已经开始理了。”

李瑶点了点头,目光仍停在名册上,“师资这块,最难。”

“难,但不是无路可走。”赵德拉开椅子坐下,从袖中取出一张薄纸,“我昨夜调了三批人:一是近五年科举落第、文章有声的寒门子弟;二是各地州府闲置的文吏,仕途卡在九品不上不下;三是几位前朝退隐的老儒,名声清高,却久未入世。”

李瑶终于抬头,“你打算怎么动这些人?”

“分三策。”赵德声音平稳,“对寒门,给实职——教习算学、农政、工造,三年考核合格,可授散官衔,纳入吏部备案;对中层文吏,许他们‘代讲经义’,挂个‘书院参议’的头衔,既保体面,又不至于让他们觉得降格;至于那几位老先生……得用虚名换实心。”

“什么虚名?”

“修书。”赵德翻开蓝布包里的册子,“我拟了个名录,《实用算术辑要》《农政辑录》《匠作新法》,每一本都设‘总裁官’一位,由主讲者署名领衔。这些老儒一辈子没进过国史馆,若能在民间修出一部传世之书,比当个县令更让他们动心。”

李瑶沉默片刻,手指轻轻敲了敲桌面,“可名单上的五位大儒,已有三人闭门不见你?”

“顾、周、沈三家确实在联手。”赵德语气不变,“昨日我派人在南市茶肆打听,他们已在筹备联名帖,说‘俗学乱道,败坏士风’。连吴县书院那位山长也放话,不涉新政。”

“那你现在手上,一个能站上讲台的人都没有?”

“有。”赵德从怀中抽出另一张纸,“医馆那边,王大夫愿抽两名懂药理的医助来教基础课;工坊李主管答应派三位熟识图纸的匠师;税署也有两位老吏愿意讲赋役制度。这些人虽无功名,但实务精通,足够撑起前半年课程。”

李瑶看着那张名单,眉头略松,“先开课,再请人,这步走得稳。”

“只能如此。”赵德点头,“名望之士不会轻易低头,但我们不必等他们点头才能做事。”

两人正说着,一名小吏推门进来,递上一封密报。李瑶接过拆开,扫了一眼,递给赵德:“崔姑娘的人传回消息,蒋家次子已通过特试,明日就能拿到入学凭证。”

赵德接过看了看,嘴角微不可察地动了一下,“蒋夫人还问有没有夜间授课?”

“她儿子白天要帮家里记账。”李瑶淡淡道,“这说明他们真想走这条路,不是做样子。”

“那就更要快。”赵德收起密报,“我今日要去南市一趟,见几个江南籍的小吏,他们手里有些底细,哪些家族只是嘴上反对,哪些是真打算死磕,得摸清楚。”

李瑶应了一声,“去吧,晚上回来把方案写出来,七日内必须交到父亲案前。”

赵德起身,整了整衣襟,转身离去。

午后天色微阴,南市一处茶肆内,几张木桌旁坐着三五闲人。赵德坐在角落,对面是个穿灰袍的中年男子,面容普通,却是江南某州退下来的小吏。

“顾家牵头,周、沈附议,这事是真的。”那人压低声音,“他们已经在印帖子,说要联名上书,称江南院‘不尊孔孟,专务奇技淫巧’。”

赵德端起茶碗,吹了口气,“可有谁动摇?”

“吴县书院副山长陈明远,前日私下问我,新政学堂是否允许弟子参与教材编撰。”对方顿了顿,“他还问,名字能不能列在卷首。”

赵德放下茶碗,碗底与桌面轻碰一声,“你告诉他,能。”

“可山长已经表态不涉新政……”

“山长不涉,不代表底下人都不想往前走。”赵德缓缓道,“你回去递个话——江南院下月要办‘经义辩坛’,每月一场,各地大儒皆可登台,朝廷供车马、赐笔墨,胜者名字记入国史馆修志名录。”

对方眼睛一亮,“这可是天大的脸面。”

“脸面之外,还有实利。”赵德从袖中取出一封信,“这是给陈副山长的私函,你亲自送去。里面写了两件事:第一,他若肯来,可任‘算术辅科’首席教习;第二,他那两个弟子,优先录入首批学员,免试。”

那人接过信,迅速塞进怀里,“这招够狠。”

“不是狠,是准。”赵德站起身,“有些人不是反对新政,是怕被甩下。只要让他们看见路还在,就不会死守旧门。”

他走出茶肆,天边云层渐厚,风从街口卷过,带起一阵尘土。

当晚,行宫侧厅灯火未熄。

赵德坐在案前,面前摊着三份名单:一份是已确认可任教的实务教习,共十七人;一份是潜在可争取的学者,二十三人,每人旁都标注了背景与弱点;最后一份是明确抵制者,仅九人,却几乎囊括江南半数文名之士。

他提笔在最后这份名单上画了个圈,落在“顾元章”三字之上——此人乃前朝礼部侍郎之后,家中藏书万卷,自诩清流领袖,也是联名帖的发起者。

笔尖顿了顿,他翻出一页新纸,开始写奏报。

“江南院筹建,资金已备,盐税盈余足支三年;候选场地三处,皆在苏州城南,待择其一;建材采买已完成六成,唯运输受雨季影响,恐延误工期。”

“师资方面,短期内可依靠医馆、工坊、税署抽调之实务人才组建基础教习团,确保如期开课。然长远计,仍需名望之士坐镇,方能立信于天下。”

“臣已拟定三级引才之策,分层推进,然数日奔走,尚未有一名大儒应允。非不愿,实难动其心。此类人物,不为利诱,不为权屈,所求者,惟势与道耳。”

“今观其态,非全然敌视,多持观望。若主公亲书一函,以尊师重道之意相邀,许其主持典籍修纂,或可破局。名士重名,更重身后之评,一纸手书,胜过千金聘礼。”

他写完最后一句,搁下笔,揉了揉发酸的手腕。

窗外月色渐明,照在案头那份名单上,顾元章的名字被映得清晰。

他起身倒了杯冷茶,一口饮尽,重新坐下,将奏报仔细折好,放入信封。

李瑶是半个时辰后到的。她没让人通报,推门进来时,赵德正盯着信封出神。

“写完了?”她问。

赵德点头,将信封递过去。

李瑶接过,打开看了一遍,脸上无喜无怒,只轻轻点了点头,将信折好,收入袖中。

“明天就呈上去。”她说。

赵德应了一声,没动。

“你还想说什么?”

他顿了顿,“名单上那三位,顾元章、周维安、沈文昭,我建议主公先见顾元章。”

“为什么是他?”

“因为他最硬。”赵德声音低沉,“他若肯低头,其余二人必随之松动。但他若不应,其他人更不敢动。”

李瑶看着他,片刻后道:“你是在赌。”

“是在试。”赵德抬起头,“我们不能等所有人点头才走路,但也不能一路撞墙。总得有人先跨出一步。”

李瑶没再说话,转身离去。

赵德独自坐在灯下,屋内安静,只有烛芯偶尔爆响一声。

他望着窗外那轮渐圆的月亮,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案角一道旧刻痕。

明日奏报递上去,路就算正式铺开了。

他缓缓闭上眼,又睁开,拿起笔,在空白纸上写下三个字:**经义辩坛**。

笔画刚劲,最后一横拖得极长,像一把刀,劈开夜色。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