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李氏霸业:全家定鼎新朝 > 第448章 南北和谈:利益的平衡

铁轮的轰鸣声在雨夜里渐渐平息,蒸汽散入湿气,工坊外的石板路上积水映着零星灯火。李震站在棚檐下,指尖还残留着金属外壳的余温,目光却已越过这片喧腾,落在更远的地方。

次日清晨,东阁内设了圆桌,无高台,无龙椅。宫人撤去旧式长案,换上一张宽厚木桌,四面摆齐座椅。李瑶 arriving shortly after sunrise, 手中抱着三卷用细麻绳捆扎的文书,封皮上墨字端正:《均田令》《科举新制》《大晟律》。她将文书轻轻放下,低声对李震道:“都准备好了。”

李震点头,未多言语。

不久,楚南使者入殿。青衫素冠,年约五旬,步履沉稳。他行至堂前,长揖到底,不跪不趋,姿态恭敬却不卑微。随从捧着一方锦盒,置于案侧。

“奉节度使之命,特来呈递归附文书。”使者开口,声音不高,字句清晰,“另献传国玉玺一枚,以表诚意。”

盒盖掀开,玉玺静卧其中,印钮雕龙,光泽沉敛。

满堂官员屏息。有人眼中闪出期待,有人眉心微皱。按旧例,至此该伏地称贺,迎主登极。

李震起身,走到案前,却没有伸手取玺。他只看了一眼,便抬手轻轻将盒盖合上,推回半尺。

“我们不要这个。”

使者一怔。

“天下苦乱久矣。”李震语气平稳,“百姓所求,不是换个皇帝,而是能吃饱饭,孩子能读书,种地的有田,干活的有报偿。我们要的不是皇位,是这些事能做成。”

殿内一时寂静。

使者沉默片刻,缓缓抬头:“明公若不受玺,不称帝,那这天下,将以何为尊?”

李震未答,转身示意李瑶。

她站起,解开麻绳,将三卷文书逐一展开,平铺于桌面。

“这是我们将推行的新政。”她说,“不依门第,不论出身,一切以法为准,以田为基,以才取仕。”

使者走近细看。

李瑶先指《均田令》:“凡成丁男子,皆授田四十亩,女子减半。官绅之家亦不得超限占地,违者罚没,田归公所分配。”

使者瞳孔微缩。此条直击士族命脉——土地兼并。

她又移指向第二卷:“《科举新制》废除荐举,取消门荫。每年春设考,无论寒门庶民,只要识字通文,皆可报名。考试分三场,重策论实务,轻诗赋辞章。”

使者呼吸略重。这意味着子弟不能再靠祖荫入仕,必须凭真才实学竞争。

最后是《大晟律》。

“律法面前,官民同罪。”李瑶语速不变,“官员贪赃八十贯以上者,不论品级,一律流放北境三年;致人死亡者,斩。私刑、酷吏、枉法裁判,皆列重罪。”

她顿了顿,补充一句:“包括宗室、勋贵。”

使者终于动容。他盯着那几行字,仿佛看到一座大厦的地基正在裂开。

良久,他苦笑一声:“这不是改朝换代……这是把天翻过来。”

李震重新落座:“你们可以回去告诉节度使,我们不求他称臣,也不立年号。但他若想加入,就得接受这些规矩。”

“可地方自有旧制,骤然变革,恐生动荡。”使者迟疑,“能否容楚南三年自治,缓行新政?”

李震没有立刻回应。他端起茶盏,吹了吹浮叶,轻啜一口。

“你可知昨夜工坊里造出了什么?”他忽然问。

使者摇头。

“一台新式蒸汽机,压力可达九石。它带动铁轮,能在无风之日推动船只逆流而上,也能牵引铁轨车阵日行百里。”李震放下茶盏,“它不会因为某地不愿通铁路,就停下轮轴。”

他看着使者,目光平静:“我们可以等你们想通,但时代不会。”

使者脸色变了。

他知道这话背后的分量。北方已有蒸汽战车试运行的消息,南方水网密布,若李氏以机械船队顺江而下,三月之内便可兵临城下。而真正可怕的,不是军队,是这套制度——它让百姓不再依赖豪强,让寒门子弟有了出路,让权力不再世袭。

这才是无法阻挡的东西。

“若我们拒绝?”他低声问。

“那就各走各路。”李震说得干脆,“你们守你们的旧法,我们推我们的新政。十年之后,当你们的青年纷纷北迁求学做工,当你们的田亩因兼并崩坏而引发民变,那时再来谈归附,代价会更大。”

殿内再无人出声。

李瑶合上三卷文书,重新系好麻绳。“我们不强迫谁加入。但一旦签署协约,就必须履约。我们会派监察员入驻各州,核查田册、考录、刑案,确保执行。”

使者闭了闭眼,似在权衡利弊。

最终,他睁开眼:“若允许楚南三年过渡,地方官由本地推选,十年内免缴三成赋税,可否签此协约?”

李震与李瑶交换一眼。

“免税可减两成,十年。”李震说,“地方官可自荐,但须经吏部考核录用。监察制度不可免。”

“再加上一条。”李瑶补充,“三年内,须设立女子学堂,教授读写与织造,经费由地方承担。”

使者眉头一跳:“女子……也需入学?”

“她们也是人。”李瑶语气平淡,“也要活下去,要有手艺养活自己。这不是施舍,是必要。”

使者久久未语。他想起沿途所见:北方村庄里,妇女在田间劳作之余还能记账算数;市集上有女掌柜独立经营商铺;甚至亲卫营中也有女子持械巡逻,神情肃然。那种秩序井然的生活,竟真正在运转。

他终于点头:“我愿代节度使签署《南北协约》。”

文书随即呈上。双方用印,一式两份。一份留存中枢,一份交使者带回。

仪式结束,使者收起协约,向李震深深一揖,转身离去。

殿内恢复安静。

李震坐在圆桌主位,拿起副本仔细翻阅,确认条款无误后,提笔批下“准行”二字。墨迹未干,他搁下笔,目光落在窗外。

远处宫道上,使者身影渐行渐远,背影融入晨光。

李瑶将三卷新政原件收入匣中,准备移交吏部推行。她刚要起身,忽听李震问道:“情报网有没有动静?”

“闽越那边还在清理港口残骸。”她答,“台风过后,他们损失惨重,短期内无力北犯。但沿海已有商船开始绕行我方航线,关税收入昨日增长一成七。”

李震微微颔首:“让他们走。走得越多,就越离不开我们的规则。”

他又问:“女子学堂的教材编得如何了?”

“已在印刷。”李瑶说,“第一批三百套,下月初发往淮南、荆州、豫州。”

李震沉默片刻,低声道:“那个戴面纱的女子……后来怎样了?”

“她留在学堂当助教。”李瑶说,“昨天写了份建议书,提议增设缝纫工坊,让残疾女子也能谋生。”

李震嘴角微动,终未笑出,只轻轻“嗯”了一声。

殿外传来脚步声,一名内侍快步入内,双手捧着一封急报:“启禀陛下,西境传来消息——疏勒以西,确有工匠聚众研究火动力船,已有模型下水试航。”

李震接过简报,扫了一眼,递给李瑶。

她看完,面色不变:“比预估快了半年。但他们用的是单层锅炉,承压不足四石,尚无实战价值。”

“盯紧。”李震说,“一旦他们突破结构瓶颈,立刻上报。”

“是。”

内侍退下。

李瑶将简报归档,正欲离开,却被李震叫住。

“蒸汽机的事,尽快安排实地测试。”他说,“先在漕运线上试行一段,让各地官员亲眼看看效率。”

“明白。”

她转身走向门口,斗篷边缘拂过门槛。

李震独自留在殿中,手指轻敲桌面,节奏缓慢而坚定。

窗外阳光斜照,洒在空着的座椅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