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李氏霸业:全家定鼎新朝 > 第187章 隐秘势力露端倪

李氏霸业:全家定鼎新朝 第187章 隐秘势力露端倪

作者:书香ok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4 14:06:05

账本从门缝下被推出来时,少年已走远。夜风卷起尘土,拂过紧闭的塾门,扉页上的批注墨迹未干。宁远堡的灯火一盏接一盏熄灭,唯余医学院值夜的油灯仍亮着。

李瑶在书房翻阅共学塾助教呈报的《识谣辨伪》课反馈。纸页翻动间,三行字迹停住她的目光:“枯井边有黑衣人焚信,火不生烟。”“连烧三夜,每夜子时。”“信未燃尽,有片角飞出,落井底。”她指尖轻点纸面,将三份记录并列摊开,比对地点与时间。三处枯井呈三角分布,均位于官道外荒岭,远离驿站与村落。她取出一张地形草图,以红笔标出三点,连线后中心指向一处无名山坳。

次日清晨,苏婉在医学院诊堂接诊。一名流浪医师背着布裹伤患进来,自称途经北岭,遇盗受创。苏婉查验伤势,为胸肋钝击,未伤及内腑,施针止痛。那医师递来药囊,称内有安神针具可助恢复。苏婉接过,倒出银针,指尖一滞。针尾刻有细密纹路,非篆非隶,排列如星图。她取出放大镜细看,纹路间嵌有银灰色金属颗粒,触之微凉。她取出一柄李氏制式金针对比,材质、刻痕、重量皆不同。

“此针出自何门?”她问。

“家传古法,疗魂之用。”医师低头,“祖上曾居极西,后迁于边。”

苏婉未再追问,收下银针封入瓷瓶,命人送至工坊化验。她另取李氏银针施治,针入即效。伤患痛缓,沉沉睡去。那医师欲取回药囊,苏婉婉言道:“针具需留样备案,以防误用。”对方迟疑片刻,点头应下。

午后,李瑶收到工坊回禀:银针所含金属非铁非银,导电性极强,遇热则微震,似可传递脉冲。更异者,其内部有极细铜丝缠绕核心,结构精密,非手工所能成。她立即将报告与“盲驿”地图并置案头,沉思良久,召来李毅。

“查三处枯井,掘未燃残片。”她下令,“不得惊动周边,用暗哨轮替,带回所有纸屑。”

李毅领命而去。三日后,残片送至。纸为粗麻所制,墨迹焦黑,仅存数字与符号:三组“七·九·三”、一个倒三角、以及“炉启于戌”四字。李瑶对照共学塾情报链记录,发现近十日三条关键密报皆在传递途中中断,中断时间皆为戌时,地点正对应三井连线中心。

她将残片与银针报告置于密匣,亲送至主厅。

李震正在批阅屯田账册。李瑶将证据逐一陈列。他看完,未语,只将银针拿在手中翻转,目光停在那星图般的刻纹上。

“这纹,不像中原之物。”他说。

“也不像西域诸国。”李瑶补充,“工坊查遍历代图谱,无一匹配。金属成分亦无记录。”

李震放下针,看向地图:“三井成势,中点无迹。若此处为中转,为何不留人驻守?”

“或许无需人。”李瑶道,“纸片上‘炉启于戌’,或指某种机关**。而‘七·九·三’,极可能是坐标编码。”

李震沉吟片刻,唤人召集家族核心。

议事厅内,烛火稳定。李骁披甲而入,听罢汇报,当即起身:“既知其巢,何不发兵剿之?宁远堡已有根基,岂容暗中窥视?”

“兵未至,信已焚。”李瑶冷静回应,“三井皆空,无粮无水,非据点,仅为节点。真巢不在明处。”

李毅立于角落,一直未言。此时开口:“情报链中断,非仅因焚信。我部七名细作,近半月所传消息皆未达中枢。查路径,皆经此三角区。”

李震目光一凝:“你是说,盲驿不止传信,还截信?”

“不止。”李毅道,“我昨夜查验驿站日志,发现三名登记流民,籍贯、口音、伤痕皆对,但指印有异。细看,指腹有极细划痕,似长期握某种器械所致。他们登记后,皆在戌时离镇,行向荒岭。”

厅内一时寂静。

李骁皱眉:“若真有隐网,为何此前从未显露?旧士族谋叛时,不见其动;共学塾初立,亦未阻挠。如今风平浪静,反倒现形?”

“或许,此前他们也在看。”李瑶低声,“看我们能走多远,走多快。现在,他们觉得该出手了。”

李震缓缓起身,走到地图前,手指划过三井连线中心:“不为阻挠,是为记录。他们在收集我们的一切——制度、技术、人心流向。此非叛乱,是观测。”

他转身,看向李瑶:“可推演否?”

李瑶点头,取出“乾坤万象匣”。匣面微光流转,她将残片、银针、驿站日志一并置入感应区,启动“天机推演”。精神力如丝线抽出,缠绕信息链,逆溯因果。

刹那,她双目紧闭,额角渗汗。影像浮现:幽暗地宫,青铜巨炉矗立中央,炉身刻满与银针相同的符文。黑袍人立于炉前,手执火把,缓缓插入炉心。火光骤亮,映出墙上两个古篆——“影炉”。

推演止于此刻。

李瑶睁眼,呼吸微促。她将影像口述一遍,厅内众人皆默。

“影炉……”李震重复,“非人名,非地名,是组织之号。”

“其术超于今世。”李瑶道,“银针含金属丝,可导电生震;盲驿用自毁机关,避人查探;更可怕者,他们能渗透情报链而不露形迹。若非指印有异,我们至今不知已有细作被替。”

李骁握拳:“既知其名,便可追查。我率亲卫,三日内踏平那山坳!”

“不可。”李瑶断然道,“我们所见,仅是浮影。影炉之根不在荒岭,而在我们看不见之处。贸然行动,只会惊动其主,反被其所测。”

李毅低声道:“更需防内患。指印可伪,身份可代。如今各部皆有新录吏员,若其中混入影炉之人,我们的一举一动,皆在其炉火映照之下。”

李震缓缓坐回主位,目光扫过众人:“旧势已溃,新政初立,百姓方信。若此时大索细作,必起动荡。而影炉若真能观测一切,任何追查,皆在其预料之中。”

他停顿片刻,声音低沉而稳:“故不查,不剿,不惊。”

李骁急道:“那便任其窥视?”

“不。”李震抬手,“我们反观。”

他转向李瑶:“设假链。”

“假情报链?”她瞬间明白。

“对。”李震道,“择一无关紧要之政,拟一改良策,仅限核心知晓。记录用新印,传递走盲驿路径。若影炉截取,必有反应。”

“他们若不动,说明未觉;若动,便是破绽。”李瑶接道,“我们便可顺藤而下。”

李毅补充:“传递者,须是可信之人,但行踪可被‘发现’。消息内容,要真伪参半,诱其深信。”

李震点头:“另起一档,不用旧册。记录者,仅你我四人加李毅。消息三日后发出。”

李骁仍不甘:“若他们识破是计?”

“识破,也是反应。”李震道,“影炉若真无所不知,便不该疑;若疑,便有破绽。我们不求一击破网,只求确认其存在,测其深浅。”

厅内再无异议。

当夜,李瑶亲拟假策:拟在宁远堡西建新仓,储粮五千石,由第三屯田队承运,三日后启运。此队实为虚构,屯田册无名,但账本上已有记录,印信齐全。她命人誊抄三份,用特制药水书写隐文,表面仅显日常调度。信封装入油布袋,交予一名可信驿卒,令其戌时出发,走北岭小道。

李毅亲自送行。驿卒出城一刻,四道暗影悄然尾随,分走不同路径,皆指向荒岭。

李瑶坐于书房,面前摆着三件物:残片、银针、假信副本。她将匣置于案上,准备二次推演,以验因果链变动。

她正要启能,忽然察觉银针瓷瓶有异。瓶口封蜡完好,但瓶身微温,似曾受热。她拿起细看,瓶底有一圈极细划痕,非工具所刻,倒像某种机械摩擦所致。

她心头一紧,迅速打开瓶塞,取出银针。针尾刻纹依旧,但那银灰色颗粒,颜色略深,似被激活。

她立刻合盖,将瓶置入铁匣,锁闭。正欲召人,忽听窗外极轻微一响——

瓦片被掀开一道细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