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的晨光刚漫过太极殿的琉璃瓦,就被一阵急促的马蹄声打破。
一名银甲卫浑身尘土,骑着快马直奔宫门,马鞍上挂着一个密封的铜管 —— 那是沈砚从潼关发来的密信,还有秦风战死的消息。
“潼关急报!斩邪司密信!” 银甲卫的嘶吼声穿透宫门,金吾卫不敢耽搁,立刻放行。
银甲卫翻身下马,踉跄着冲进太极殿,此时李烨正在与李羡商议朝政,见他如此狼狈,心里顿时咯噔一下。
“陛下!潼关急报!” 银甲卫单膝跪地,双手高举铜管,声音带着颤抖,“沈供奉的密信,还有…… 还有秦校尉他…… 他战死了!”
“什么?!” 李烨手里的朱笔 “啪” 地掉在御案上,墨汁溅染了奏折,他猛地站起身,小跑到银甲卫面前,颤抖着接过铜管,“你再说一遍!秦校尉怎么了?”
李羡连忙上前,小心翼翼地打开铜管,取出里面的密信和一张染血的纸 —— 那是秦风临终前托付的斩邪司印信拓片,边缘还残留着暗红的血迹。
李羡展开密信,轻声念道:“陛下,秦风校尉于粮草护卫战中为护物资,身中煞气掌,不幸战死…… 臣已查明,安禄山尸兵来源于洛阳枫华谷炼制厂。潼关战场需增兵五万、粮草十万石,方可破敌……”
“战死了…… 秦校尉战死了……” 李烨的眼泪瞬间涌出,小手紧紧攥着印信拓片,指节泛白,“朕还记得,上次灞桥送行,秦校尉还说要保护朕,保护大唐,怎么就……”
他想起秦风每次入宫,都会带些长安城的糖糕给他,还会讲斩邪司的趣事;想起秦风测试破符箭时,不小心射偏擦过沈砚耳朵,还嬉皮笑脸说 “手滑”;想起秦风拍着胸脯保证,一定会平定叛乱,让他安心做皇帝……
这些画面在脑海里闪过,李烨再也忍不住,蹲在地上哭了起来:“秦校尉是为了保护大唐牺牲的,朕一定要为他报仇!朕要让安禄山血债血偿!”
李羡连忙扶起他,轻声安慰:“陛下,节哀。秦校尉若泉下有知,也不希望看到陛下如此悲痛。如今当务之急,是尽快调兵驰援潼关,完成秦校尉未竟的事业。”
李烨抹了抹眼泪,重新站直身体,小脸上虽满是泪痕,眼神却变得坚定:“传朕旨意!命程虎将军率五万禁军驰援潼关,调拨粮草十万石、硫磺硝石各五千斤,全力支持沈砚!另外,追封秦风为‘忠勇校尉’,厚葬于长安城外的忠烈墓,其女秦小蛮由斩邪司照拂,俸禄加倍!”
“陛下英明!” 李羡躬身领旨,心里暗暗感慨 —— 曾经那个怯懦的少年天子,如今已懂得在悲痛中扛起责任,这才是大唐需要的君主。
旨意很快传到程虎府中。
程虎刚操练完禁军,听闻消息,当即召集将领,在府中议事。
“陛下有旨,命我率五万兵马驰援潼关,协助平定叛乱!” 程虎手持圣旨,声音洪亮,“兄弟们,安禄山叛乱,残害百姓,秦风校尉战死沙场,咱们身为大唐禁军,岂能坐视不管?明日一早,全军出发,务必尽快抵达潼关,与沈砚汇合!”
“愿随将军出征!平定叛乱!为秦校尉报仇!” 将领们齐声应和,声音震得议事厅的梁柱都在颤。
程虎当即下令:“各营即刻清点人数,检修武器,准备粮草!明日卯时,朱雀门外集结,迟到者,军法处置!”
将领们领命而去,程虎则走进内堂,收拾行装。
他的夫人红着眼眶,为他整理铠甲:“老爷,此去潼关,务必保重身体,家里的事,你放心,我会照顾好。”
“放心吧。” 程虎握住夫人的手,眼神坚定,“我定会平定叛乱,为秦风报仇,早日回来。”
次日卯时,朱雀门外旌旗招展,五万禁军列成整齐的方阵,玄甲在晨光下泛着冷光,长枪如林,气势恢宏。
李烨亲自前来送行,他穿着明黄色的龙袍,站在高台上,望着下方的禁军,声音虽稚嫩却坚定:“程将军,各位将士,此去潼关,路途艰险,朕在长安等着你们凯旋!记住,你们不仅是为了平定叛乱,更是为了守护大唐的百姓,为了告慰秦风校尉的在天之灵!”
程虎翻身下马,单膝跪地:“陛下放心!老臣定不负陛下信任,协助沈供奉平定叛乱,斩安禄山,灭九幽教,为秦校尉报仇!若不能凯旋,老臣愿提头来见!”
“程将军快请起。” 李烨连忙让人扶起他,“朕不要你的人头,朕要你平安回来,带着胜利的消息回来。”
程虎起身,翻身上马,拔出腰间的长刀,指向潼关方向:“将士们,出发!”
“出发!” 五万禁军齐声呐喊,声音震彻云霄,马蹄声如惊雷般响起,队伍浩浩荡荡朝着潼关方向进发,扬起的尘土遮天蔽日,像是一道移动的钢铁洪流。
李烨站在高台上,望着队伍远去的方向,直到再也看不见,才缓缓转身 —— 他知道,这场战斗,不仅关乎大唐的存亡,更关乎无数百姓的安危,他必须在长安稳住大局,为前线的将士们做好后盾。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