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东宫引 > 第188章 试探

东宫引 第188章 试探

作者:凤翎笺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3 13:46:37

旌旗猎猎,铁流滚滚。

经过长途跋涉,澧朝征西大军主力终于抵达敦煌以西的预定大营。

营盘依山傍水,连绵数十里,蔚为壮观,森严的壁垒与远处苍茫的戈壁形成鲜明对比,肃杀之气直冲云霄。

中军大帐刚刚立起,纛旗飘扬。

李承鄞一身风尘,银甲上还带着路途的沙尘,却丝毫未显疲态,眼神锐利如初。

他并未急着休息,简单吩咐亲卫统领赵玄尘安置好随身物品后,立刻沉声道:“击鼓,升帐!召各行营总管、主要属官即刻议事!”

“咚!咚!咚!”

低沉的聚将鼓声迅速传遍大营,各级将领文官闻讯,立刻放下手中事务,匆匆赶往中军大帐。

帐内,巨大的西域沙盘已然摆放在中央,上面清晰地标注着山川河流、城池关隘以及敌我态势。

李承鄞端坐帅位,面色沉静,不怒自威。很快,主要将领官员陆续赶到,分列两侧。左侧以行军督军使、中军行营总管姜晏珩为首,其后是前军总管云麾将军贾敬义、左军指挥使忠武将军高长胤、右军指挥使归德中郎将郭善玮、后军总管昭武校尉李授等中军将领。

右侧则以南路军总管裴赫卿为首,北路军总管左卫军郎将赵朔亦在场,此外还有行军司马殿中侍御史王焕之、转运使户部郎中李仲山、副转运使承务郎孙文谦、军器监工部员外郎林苍梧、随军医正太医院监正杨济世等重要属官。

帐内气氛凝重,所有人都知道,大战一触即发。

李承鄞目光扫过众人,开门见山:“诸卿,我军已如期抵达。西羯最新动向如何?高昌、北庭情况可有变化?”

王焕之立刻出列,禀报道:“禀大元帅,各路哨探回报均已汇总。高昌王庭依旧由阿史那咄毗掌控,但其卫队统领阿史那浑部下的恐慌情绪日益加剧,与国师派的摩擦时有发生。北庭方面,阿史那贺鲁囚禁其父后,已彻底掌控局势,自封监国太子,正在大肆清洗其父旧部,提拔少壮派将领,北庭四门依旧紧闭,戒备极其森严,我军细作难以深入,但其积极备战的姿态毋庸置疑。”

李承鄞手指轻轻敲击着帅案,沉吟片刻,看向姜晏珩:“姜督军,你有何看法?”

姜晏珩迈步出列,他身姿挺拔,在众多将领中亦显卓尔不群,是最年轻的一个,年仅二十一岁。

他拱手,声音沉稳:“大元帅,末将以为,西羯内部骤变,新主初立,政局未稳。阿史那刹利虽野心勃勃,积极备战,但其国内未必没有反对之声,其资源调配、军队整合亦需时间。此刻,或许并非我军立刻发动强攻的最佳时机。”

他顿了顿,继续道:“末将建议,或可先礼后兵。派遣一位能言善辩、熟悉胡务的低阶官员为使,持文书前往北庭,面见这位新任监国太子。

“文书内容可严正质询其截杀我使臣、袭击哨所、囚禁天使等三项大罪,要求其立即释放我被囚人员,交出凶手,并就其父王此前种种悖逆行为做出解释和承诺。

“此举,一则可再次明确我朝出兵之正义性,昭告西域诸国;二则,亦可借此窥探北庭内部虚实,试探阿史那贺鲁的真实态度和应对能力。若其尚有理智,畏惧天威,或可因此内部生变,甚至出现向我朝投诚者,可减少我军攻坚之损失;若其冥顽不灵,悍然拒绝甚至侮辱使者,则彼之罪责更甚,我军再行雷霆一击,亦更显师出有名,士气更盛!”

然而,他的话音刚落,右侧的裴赫卿便发出了反对的声音。

“末将以为不妥!”

裴赫卿声音洪亮,带着战场骁将特有的直率甚至有些急躁,“大元帅!那阿史那贺鲁乃是靠兵变囚父上台的,名不正言不顺,此刻正需对外强硬来巩固其地位,我等此时派使者去质问他,在他眼里,绝非示好或试探,只会被视为挑衅和羞辱!

裴赫卿上前一步,指着沙盘上的北庭:“此子年轻气盛,野心勃勃,从其迅速囚父、清洗旧部便可看出其性格狠戾果决,绝非畏战求和之主!我等使者前去,非但不能使其屈服,反而极可能激怒于他!他为了树立威信,极有可能斩杀来使,甚至主动出击,袭击我前沿部队!

“若其真的被激怒,率先发动攻击,”

裴赫卿眼中闪过锐利的光芒,“那我军被动接战,虽有防备,但终究失了先手之利!反之,若其虚与委蛇,假意退让,甚至做出些许承诺,难道我军就因此罢兵回朝不成?陛下可是要求三月内龙旗插上高昌城头的!如此岂不延误战机,给了他们喘息之机?”

帐内顿时响起一阵低声议论,不少将领暗自点头,觉得裴赫卿所言不无道理,对付这种蛮夷,尤其是刚经历了血腥政变的,讲道理似乎确实是对牛弹琴,拳头才是硬道理。

尤其是北路军总管赵朔及部分中军将领如贾敬义、郭善玮等,明显倾向于裴赫卿的观点,认为大军既至,当以雷霆万钧之势压过去,不必多此一举。

但也有一些官员,如王焕之、转运使李仲山等,则认为姜晏珩的策略更为稳妥老成,既能彰显天朝气度,又能试探虚实,降低风险,即便不成,于大军行动也无太大妨碍。

后军总管李授负责辎重,自然也希望战事能更顺利,减少攻坚损耗,也隐隐支持先进行外交试探。

双方各执一词,争论的焦点在于对阿史那刹利性格和反应的预判,以及哪种方式更能确保澧朝的利益和战略目标的实现。

李承鄞端坐其上,静静听着双方的辩论,手指无意识地在帅案上轻轻划动,目光深邃地注视着沙盘上北庭和高昌的位置。

他深知姜晏珩的提议是出于大局和减少伤亡的考量,稳重而周全。

他也明白裴赫卿的担忧,阿史那贺鲁那种人,确实容易被激怒,从而做出不理智的行为。

忽然,李承鄞的嘴角几不可察地勾起一丝细微的弧度。他想到了更深的一层。

“裴将军所言,不无道理。”

李承鄞缓缓开口,声音平静却瞬间让帐内安静下来,“阿史那贺鲁年少篡位,根基未稳,正需立威之时。性情必然暴烈多疑,极可能将我朝派使质询之举,视为奇耻大辱和对其地位的挑战。”

他话锋一转,目光投向姜晏珩,眼中闪过一丝赞赏与默契:“但是,姜督军的建议,亦深合孤意。”

众将一时有些疑惑,不知大元帅究竟是何意。

李承鄞站起身,走到沙盘前,声音清晰而冷冽:“他若觉得是挑衅,那便是挑衅。他若因此暴怒,甚至做出斩杀来使、主动出击的疯狂之举,那正好!”

他环视众人,眼中闪烁着洞悉一切的光芒:“如此一来,天下皆知,非我澧朝不容他西羯,而是他西羯新主丧心病狂,自绝于天朝!我军之后再行征剿,更是名正言顺,士气高昂!西域诸国,谁还敢对此等狂悖无道之徒施以援手或心存疑虑?”

“反之,”

李承鄞继续分析,仿佛早已算定了一切,“若他忍下这口气,假意周旋,甚至做出退让姿态……那反而证明其内心虚弱,外强中干,内部矛盾重重,不得不行缓兵之计。

“那我军更能看清其底细,调整部署,择机而动。而且,他若退让,比如释放李延龄等人,那在我朝看来,绝非诚意,而是心虚认罪的表现!我等更可借此宣称其已承认罪行,然后以惩办元凶、清算余孽为由,继续进兵!他退一步,我进三步!主动权,始终在我!

“故此,”

李承鄞最终定策,“采纳姜督军之议。王司马,即刻草拟文书,言辞务必严正,历数其罪,责其给出交代。李郎中,从你麾下或鸿胪寺随员中,挑选一位机敏胆大、熟知胡语之低阶官员,明日一早,持文书前往北庭,面见阿史那刹利!”

“诺!”

王焕之、李仲山齐声应道。

“其余诸将,”

李承鄞目光扫过姜晏珩、裴赫卿等人,“各回本营,厉兵秣马,做好万全准备!一旦北庭有变,或使者受辱之讯传回,即刻按原定计划,发动全面进攻!不得有误!”

“谨遵大元帅令!”众将轰然应诺,帐内气氛瞬间达到顶点。

姜晏珩看了一眼李承鄞,心中明了,自己的建议被采用了,但显然,这位太子殿下赋予了它更深的战略意图和更冷酷的算计。

裴赫卿也明白了其中奥妙,不再反对,反而觉得此计若成,或许比直接进攻更能激发士气。

一场看似简单的外交试探,实则是李承鄞精心布下的又一着险棋,它将如同一块投入狼群的石头,必将激起西羯新主最激烈的反应,从而为这场大战,拉开最终的序幕。

而澧朝大军,已张网以待,只等猎物自己撞入罗网之中。

而坤宁宫的衰剑或许也马上要刺向东宫这新生的朝阳。

坤宁宫内重重锦帐低垂,光线晦暗,皇后半倚在凤榻上,身上盖着明黄色的锦被,面色苍白,眼下带着淡淡的青影,一副久病缠身的虚弱模样。

容霜悄无声息地走进来,手里端着一碗刚刚煎好、正冒着热气的汤药。

“娘娘,该进药了。

皇后微微蹙眉,似乎极厌烦这药味,但还是就着容霜的手,勉强喝了几口,便摆摆手示意撤下。

她用丝帕轻轻按了按嘴角,声音带着病中的沙哑:“念毓……回来了?”

“是,昭仪公主方才来请安,见娘娘歇着,奴婢便按娘娘的吩咐,请公主先回去了。”容霜轻声回禀,将药碗交给一旁的小宫女。

皇后沉默片刻,目光望着帐顶繁复的鸾凤刺绣,缓缓道:“嗯,快过生辰了,备上厚礼吧,对了太子妃近日……在做什么?”

“回娘娘,太子妃娘娘平日多在承恩殿,或看书习字,或与昭仪公主下棋说话,偶尔去宫中佛堂祈福,并无太多外出。

皇后眼中闪过一丝难以捉摸的情绪,半晌,才淡淡道:“去,传她过来。就说本宫身子不适,让她来侍疾。”

容霜心中微微一凛,面上却不露分毫,恭敬应道:“是,奴婢这就去。”

承恩殿内。

姜保宁正临摹着一幅前朝名家的花鸟图,情客在一旁安静地磨墨。殿内静谧,只闻笔尖划过宣纸的沙沙声和窗外隐约的蝉鸣。

忽听得殿外内侍通传:“皇后娘娘驾前容霜姑姑到——”

姜保宁执笔的手微微一顿,抬起眼帘。皇后身边最得力的女官亲自前来,绝非寻常。

她放下笔,情客立刻递上湿帕子让她净手。

刚站起身,容霜已步履平稳地走了进来,脸上带着恰到好处的恭敬笑容,对着姜保宁深深一福:“奴婢给太子妃娘娘请安。”

“容霜姑姑快请起。”

姜保宁语气温和,抬手虚扶,“可是母后有何吩咐?

容霜起身,笑容不变,声音柔和却清晰地传达着皇后的意思:“回太子妃娘娘,皇后娘娘今日凤体愈发违和,精神不济,心中却时常念着娘娘。特命奴婢前来,请娘娘移步坤宁宫,侍奉汤药,陪伴凤驾片刻。”

侍疾?

她面上却立刻浮现恰到好处的担忧与焦急:“母后身子不适?我这便过去。情客,快去将我那支老山参取来,给母后补身。”

“太子妃娘娘孝心可嘉,皇后娘娘定然欣慰。”

容霜笑着应承,侧身让路,“娘娘请。”

姜保宁随着容霜步入内室,更浓重的药味扑面而来。

她屏住呼吸一瞬,随即神色如常,快步走到凤榻前,恭谨地行下礼去:“儿臣给母后请安,听闻母后凤体欠安,儿臣心如刀绞,愿母后早日康复。”

皇后微微睁开眼,目光在姜保宁身上停留了片刻,声音虚弱:“起来吧……难为你过来……坐。”

“谢母后。”

姜保宁起身,在宫人搬来的绣墩上小心坐了半个身子,姿态谦卑而恭顺。

她抬眼快速扫过皇后的面色,虽是病容,但气息尚稳,绝非危重。

“人老了……不中用了……”

“一点风寒就折腾得寝食难安……比不得你们年轻人。”

“母后千万保重凤体,您是国之根本,万民之母。”

姜保宁柔声劝慰,语气诚挚,“太子殿下远在西陲,心中定然也时刻挂念母后安康。”

提到太子,皇后的眼神几不可察地动了一下。

她缓缓道:“是啊……鄞儿在外征战,刀剑无眼的……本宫这心里,日夜难安。”

她说着,目光似乎无意地落在姜保宁脸上,“你在宫中,想必也是悬心不已吧?”

姜保宁垂下眼帘,声音低柔却清晰:“殿下文韬武略,又有父皇洪福庇佑,定能克敌制胜,平安凯旋。儿媳虽牵挂,却不敢过于忧思,唯恐乱了心神,反不能为殿下、为母后分忧,是为不孝。”

回答得滴水不漏,既表达了对太子的信心,也体现了自己的克制与“孝道”。

皇后静静看了她片刻,才缓缓道:“你是个懂事的。”她话锋微微一转,似是随意闲聊,“如今鄞儿不在宫中,承恩殿不免冷清。你平日若觉得闷,可常来坤宁宫走走,陪本宫说说话,也好过你一人独处。”

姜保宁心中警铃微作。常来坤宁宫?这绝非简单的关怀。

她立刻起身,再次福了一福,语气感激又带着恰到好处的惶恐:“多谢母后体恤。能常伴母后凤驾,是儿媳的福分。只是母后如今正需静养,儿媳愚钝,恐时常过来,反而惊扰了母后休憩,那便是儿媳的罪过了。”

她将理由归咎于“怕打扰皇后静养”,既拒绝了皇后的“好意”,又显得自己十分为皇后考虑。

皇后似乎也没指望她立刻答应,淡淡道:“无妨,本宫也只是说说。你自有分寸便好。”她停顿了一下,仿佛气息有些不匀,容霜立刻上前为她抚背顺气。

过了一会儿,皇后才重新开口,声音更缓了些,却像是不经意间投下了一颗石子:“说起来……鄞儿年纪也不小了,东宫子嗣一事,关乎国本……待他此番凯旋,陛下与本宫,也该为他好好考量了……保宁,你身为太子妃,乃东宫之主,对此……可有何看法?”

来了!

姜保宁的心猛地一紧,面上却依旧平静无波,甚至微微垂下头,露出一丝符合新妇身份的羞涩与恭顺,声音轻柔却无比清晰地答道:“回母后,殿下乃国之储贰,子嗣绵延自是重中之重。一切但凭父皇、母后圣心独断。无论日后东宫进何等姐妹,皆为辅助殿下、绵延皇嗣之福分。儿媳身为正妃,定当恪守本分,秉持公正,与诸位姐妹和睦相处,尽心侍奉殿下,绝不敢有半分嫉妒之心,亦不敢妄议父皇母后之决策。”

她将决定权完全推给了皇帝和皇后,表明自己绝对顺从,并以“东宫之主”自居,承诺会“和睦”、“公正”,姿态摆得极低,又占稳了正妃的立场和高度,让人挑不出丝毫错处。

皇后听完,久久没有说话,只是用那双深邃的眼眸打量着眼前这个低眉顺目的儿媳。她不得不承认,姜保宁这番回答,堪称完美,既显恭顺,又暗藏机锋,将她试探的矛头轻轻巧巧地卸了下去。

内室里一时寂静无声,只有更漏滴答作响。

良久,皇后似乎倦极了,缓缓闭上眼睛,挥了挥手:“罢了……你有此心便好。本宫也累了……你且退下吧。”

“是,母后好生休养,儿媳告退。”姜保宁恭敬地行礼,一步步缓缓退出了内室。

直到走出坤宁宫正殿,来到阳光下,她才几不可察地轻轻吁了一口气,后背竟已渗出微微的冷汗。皇后的每一次试探,都如同在刀尖上行走。

容霜送她出来,依旧是那副恭敬的笑容:“太子妃娘娘慢走。皇后娘娘吩咐了,说您孝心可感,但宫中事务也不少,不必日日过来请安劳碌,每十日过来一次便可。”

每十日一次。这既非亲近,也非疏远,是一个保持着距离、符合规矩的频率。

姜保宁微微一笑,颔首道:“有劳容霜姑姑,本宫记下了。还请姑姑好生照顾母后。”

转身离去时,姜保宁的脸上依旧维持着温婉得体的笑容,唯有袖中的手指微微收紧。皇后的这次召见,看似只是简单的训话和侍疾,实则是一次不动声色的交锋与敲打。未来的路,依然步步惊心。而远在西境的战事与朝堂的波澜,更是与这深宫中的暗流息息相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