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东宫引 > 第99章 十日之约

东宫引 第99章 十日之约

作者:凤翎笺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3 13:46:37

紫宸殿偏殿的考校,字字句句,如同无形的丝线,穿透厚重的殿门,清晰地落入静候在殿外廊下的李承鄞耳中。

他身姿挺拔如松,立于廊柱的阴影里,唯有紧握在身侧、指节微微泛白的手,泄露了他内心的翻江倒海。

他听到她端庄沉稳的应答,从为人妻、为人母的守则,到那关乎社稷根本、直指君王昏聩的致命之问。

她引经据典,条分缕析,从君王之责、民本之重,到女子坤德的界限与智慧,将“劝谏”二字阐释得如此清醒、深刻,又如此悲悯而富有担当。

“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存其不可存之望”……

当殿内归于沉寂,当那抹天水碧色的身影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却依旧步履端方地退出殿门,消失在廊道尽头,李承鄞悬着的心才稍稍落下。

他看到她额角在昏暗光线下微闪的汗珠,看到她挺直的背脊,那一刻,他只想将她紧紧拥入怀中。

殿内,传来父皇平淡的声音:“进来吧。”

李承鄞深吸一口气,敛去所有外露的情绪,步履沉稳地再次踏入偏殿。

李允贤已从御案后起身,负手立于窗前,望着庭院中那几株盛放的玉兰。“都听见了?”

“儿臣……在外等候,未能避及。”

李承鄞垂首,谨慎回应。

李允贤缓缓转过身,目光落在李承鄞脸上,多了几分难以言喻的……复杂。

他沉默片刻,忽然开口,声音低沉,带着一种仿佛穿透了漫长岁月的感慨:

“姜烨……养了一个好女儿啊。”

他只是深深躬身,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微颤:“是。姜氏……幸得陛下垂青。”

李允贤看着他瞬间明亮起来的眼神和强自压抑的激动,唇角几不可察地向上弯了一下,随即又恢复了惯常的沉肃。

他踱步走回御案后,并未落座,手指在光滑的案面上轻轻敲击着,话锋一转,语气变得务实:

“北境军报,姜晏珩已率前锋精锐,押解着那北狄王子的首级和降书,过了雁门关。”

提到姜晏珩,李承鄞的心神立刻从巨大的喜悦中抽离,眼神瞬间变得锐利而关切。

李允贤继续道,语气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玩味:“那嘉美人……入宫的消息传回鞑靼王庭,倒像是往滚油里泼了瓢冷水。非但未见异动,其大汗反而派了特使,快马加鞭送来‘恭贺’国书,言辞谦卑,姿态放得极低,承诺即刻撤回边境滋扰的游骑,并愿遣其世子入朝为质,以示永世修好之诚。”

李承鄞闻言,剑眉微蹙。这反应……未免太过“识时务”了。

嘉美人不过是旁支女子,一个异国公主,纵有几分姿色和异域风情,其份量真能重到让剽悍的鞑靼大汗如此俯首帖耳?

这背后,只怕是那王子头颅的威慑与澧朝大军的兵锋更为关键。他沉声道:“父皇,鞑靼向来反复无常,其示弱未必真心。此番撤军求和,恐是缓兵之计,欲待我大军回撤,再图后举。儿臣以为,北境防务,万不可因此松懈。”

“嗯。”

李允贤赞许地点点头,显然也持相同看法。“晏珩此番立下大功,不仅阵斩敌酋,更挫敌锐气,迫其求和。其功勋,当重赏。”

他顿了顿,目光落在李承鄞脸上,带着一种告知亲近之人的口吻,“算算日程,押解俘虏、献俘太庙等仪程走完……大约还有十日,他便能抵京了。

这两个字如同投入心湖的石子,在李承鄞心中激起层层涟漪。

姜晏珩,他的挚友,他未来的大舅兄,那个与他一同在演武场上挥洒汗水、在沙盘前推演战局、在月下纵论家国天下的少年将军,终于要凯旋了。

不是以败军之将的身份,而是带着赫赫战功、携着敌酋首级、逼得强敌俯首求和的澧朝英雄。

一股难以言喻的激动与豪情瞬间取代了方才的狂喜。

那是属于少年人共同的热血与抱负,是并肩作战的情谊,更是为挚友功成名就、平安归来的由衷喜悦!

他几乎能想象到姜晏珩风尘仆仆却意气风发踏入长安城门的样子,能想象到他见到久别亲人的激动,也能想象到……他见到自己妹妹姜保宁时,那铁血将军眼中流露出的温柔。

“晏珩他……”

李承鄞的声音带着真切的激动,“此番辛苦了!儿臣……儿臣亦盼他早日归来!”

李允贤将儿子的反应尽收眼底,那双深邃的眼眸中闪过一丝了然的笑意。

他摆摆手:“好了,此事朕自有安排。你也忙去吧。”

“是,儿臣告退。”

李承鄞躬身行礼,退出了偏殿。

走出紫宸殿,午后的阳光有些刺眼。李承鄞站在高高的汉白玉台阶上,深吸了一口带着春日暖意的空气。

北狄王子授首,鞑靼暂时蛰伏,晏珩凯旋,保宁得定……一切似乎都在向着最好的方向发展。

此刻,阳光正好,暖风拂面。

他迈开脚步,朝着昭鸾宫的方向,步履沉稳而轻快。

“承鄞。”

李允贤平淡的声音再次响起,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瞬间定住了李承鄞即将迈出的脚步。

他立刻回身,垂首肃立:“父皇还有何吩咐?”

李允贤并未看他,目光落在御案上一份摊开的北境军报上,指尖无意识地敲击着光滑的紫檀木桌面,发出笃笃的轻响。

“晏珩凯旋之事,”

李允贤开口,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带着一种无形的力量,清晰地传入李承鄞耳中,“暂勿声张。尤其……昭鸾宫那边。”

“父皇?!为何?

李允贤终于抬起眼,目光锐利如电,瞬间截断了李承鄞未竟的话语。

那眼神深邃,带着洞察一切的冷静和不容置喙的威压:“朕自有安排。”

他顿了顿,看着儿子眼中翻涌的急切和困惑,才缓缓补充道,语气依旧平淡,却透着一丝深意:“十日之期,变数仍在。大军未抵京畿,献俘太庙未成,一切皆有章程。过早宣扬,徒增枝节,亦恐……扰了功臣应得的荣光与清净。”

李承鄞迎视着父皇那深不见底的目光,所有的疑问和急切都在那锐利的注视下被强行压下。

其一,是稳定。北狄王子虽授首,鞑靼虽暂时示弱求和,但其反应过于“识时务”,透着诡异。在姜晏珩真正率军踏入长安、完成所有献俘仪程、彻底昭告天下澧朝大胜之前,任何过早的宣扬都可能刺激那些蛰伏的豺狼,或引发朝堂之上不必要的揣测与暗流。

帝王心思,首重一个“稳”字。

其二,是安全。

姜晏珩此番立下不世之功,阵斩敌酋,威震北境,但也必然成为某些势力的眼中钉、肉中刺。

凯旋之路,看似坦途,实则暗藏凶险。过早暴露其确切归期和路线,无异于将利箭的靶心摆在了明处。

保密,是对功臣最切实的保护。

其三,如何迎接,如何封赏,在何时、以何种规格向天下昭示这份功勋,这都必须由皇帝本人来主导,不容任何人提前渲染或干扰。这关乎帝王权威,也关乎朝局平衡。

所有的念头在李承鄞脑中飞速掠过,最终化为一片冰冷的清明和沉重的了然。

他方才因喜悦而略微急促的呼吸瞬间平复下来,眼中的惊愕与不解被一种深沉的、属于储君的冷静所取代。

他缓缓垂下眼帘,将所有翻涌的情绪尽数收敛,只余下绝对的恭顺与执行。

“儿臣……”

他深吸一口气,声音恢复了惯常的平稳,带着一种近乎刻板的郑重,“明白了。请父皇放心,晏珩归期,儿臣必守口如瓶。昭鸾宫……亦不会有丝毫风声走漏。”

李允贤看着儿子瞬间收敛的情绪和郑重的保证,眼中那锐利的审视终于缓缓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丝极淡的、几不可察的满意。

他微微颔首,那动作轻微得如同错觉:“嗯,去吧。”

“儿臣告退。”

李承鄞再次躬身行礼,动作一丝不苟。他转身,步履依旧沉稳,但若细看,那玄色袍袖下的手,却微微紧握成拳。

李承鄞踏入昭鸾宫时,日影已微微西斜。暖阁内弥漫着安息香宁神的气息。

姜保宁已换下了那身端庄却略显束缚的天水碧宫装,只着一件柔软的杏子红家常襦裙,斜倚在窗边的贵妃榻上。

她手中拿着一卷书,却并未看进去,目光有些放空地望着窗外庭院中抽芽的新绿。

听到熟悉的脚步声,她立刻转过头。当看到李承鄞的身影时,那双因疲惫而略显黯淡的杏眸瞬间亮了起来,如同投入星子的清潭。

“回来了?”

她放下书卷,坐直了身体,脸上自然地漾开笑意,带着一丝关切。

李承鄞点点头暗暗问道:““父皇……没有为难你吧?”

“没有。

李承鄞走到榻边,并未立刻坐下。他垂眸看着她带着倦意却依旧明亮的眼睛,心中那翻涌的、关于姜晏珩即将归来的巨大喜悦如同被巨石压住,沉甸甸地坠着。

他伸出手,指尖带着微凉,极其自然地拂开她颊边一缕散落的发丝,动作温柔,眼神却复杂难辨。

“他顿了顿,目光落在她脸上,仿佛要深深看进她心里,却又带着刻意的克制,“你今日在偏殿……答得很好。”

姜保宁闻言,脸颊微热,想起那番关乎社稷的应答,心中亦是百感交集。她微微低下头,声音带着一丝赧然:“只是……据实以对,不知是否合了陛下心意。”

“合。”

李承鄞的声音斩钉截铁,带着不容置疑的肯定。

“父皇……” 他再次开口,声音有些艰涩,却又努力维持着平稳,“父皇对你……是认可的。”

她只是伸出手,轻轻覆在他摩挲玉锁的手背上。她的手微凉,却带着一种柔软的安抚力量。

“你也辛苦了。” 她声音轻柔,带着全然的信任与依赖,“有殿下在,就好。”

他反手握住她微凉的小手,紧紧包裹在自己温热的掌心。

力量传递过去,带着无声的承诺。

他顺势在她榻边的锦墩上坐下,没有再说什么,只是握着她的手,陪她一同望向窗外。

夕阳的余晖给庭院镀上了一层温暖的金色,玉兰树的枝头,饱满的花苞在春风中轻轻摇曳,仿佛积蓄着力量,等待着绽放的时刻。

暖阁内一片静谧。

只有两人交握的手,和彼此心中那份无法言说、却沉重如山又充满期待的——关于十日之期的秘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