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东宫引 > 第56章 立储

东宫引 第56章 立储

作者:凤翎笺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3 13:46:37

寅时三刻,九重宫阙钟鼓齐鸣,丹凤门外朱衣序立。

文武百官依品阶鱼贯入殿,紫袍玉带映着晨曦,笏板森然如林。

金銮殿前金吾卫执戟肃立,殿中侍御史唱班声响彻云霄。

陛下驾到——

殿中监拖长的唱喏声中,皇帝衮冕临轩。群臣伏拜,山呼万岁,殿角鎏金香炉吐出袅袅青烟。

内侍省太监手捧黄麻诏书缓步登阶,七宝绶带在蟠龙柱旁划过流光。殿中骤然静寂,唯闻檐角铁马叮咚。

尖细却洪亮的声音刺破凝滞的空气,三品以上大臣不自觉地挺直腰背。

【朕膺昊天之眷命,绍高祖之鸿基,夙夜忧勤,惟惧不克负荷。储贰之重,国本攸关;继体之选,神器是系,皇五子翊王李承鄞,乃中宫所出,天纵英睿,神授机敏,孝悌彰于宫闱,仁明播于朝野,昔在冲幼,已显岐嶷之姿;及长,更成温良之德,学穷经史,才兼文武,克勤克慎,允协舆情。

《易》曰:\"正位凝命。《礼》云:\"立嫡以长,立子以贵,翊王德符前训,行合古义。朕每观其处事明断,临朝肃穆,谦恭接下,仁恕及人,实有君人之量,具储君之德。况乎问安视膳,孝养无亏;听政论道,睿智夙成。是以宗室推贤,公卿共举,龟筮协吉,天意允谐。

“今稽古典,询谋佥同,宜正位东宫,以固国本。其册立翊王李承鄞为皇太子,授以玉册金印,备礼告于昊天上帝、皇地只、太庙、社稷。命太常寺择吉日,具仪注,行册命之典。

夫储君者,*天下之本也。尔其敬天法祖,修德慎行,勤学以广闻见,虚怀以纳忠谠。

尊师重道,亲贤远佞,克勤政事,无怠无荒。朕将观尔之行,考尔之能,以副亿兆之望。

凡我臣工, 当悉心辅翼,共赞维新。六宫诸王,宜各守分义,翊戴元良。其赦天下,与民更始。

诏书念罢,殿中一片死寂。须臾,太子李承鄞出列,伏地叩首:“臣承鄞,蒙陛下隆恩,惶恐不已,定当殚精竭虑,不负圣望。”言罢,声音清朗而沉稳。

李允贤微微颔首,目光满是期许。“平身。” 群臣这才如梦初醒,齐齐拜倒,高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太子千岁千岁千千岁!”

声浪如潮,回荡在殿宇之间。 李承鄞起身,神色平静,目光却透着坚毅。

“太子,勤勉于政事,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切不可懈怠分毫,当以天下苍生福祉为念,夙兴夜寐,殚精竭虑。

李承鄞垂头应允:“承鄞定不负父皇期望。

崔之栩出列作揖说:“启禀陛下,幸赖天恩浩荡,太子殿下择立大典圆满功成,此乃社稷之福、万民之幸!臣不揣冒昧,尚有一事叨扰圣听…

奏。”李允贤的声音从御座高处传来,不高,却清晰地回荡在寂静的大殿里,如同冰珠落玉盘。

崔怀安深吸一口气,保持着躬身奏对的姿态,笏板高举过眉,字斟句酌:“启禀陛下,臣所奏,乃关乎二皇子殿下之婚仪。按旧制礼典,长幼有序,婚嫁亦循其伦,礼部奉旨筹办太子殿下与长公主之女姜保宁之大婚典仪,睿王吉期原定于仲春。

“然……然天意难测,人事有迁。太子……前太子李承稷,因故获罪,其与郡主之大婚……自然……自然随之搁置。”

“今,前太子之礼既停,” 崔之栩的声音更加谨慎,几乎一字一顿。

“依礼法伦常,睿王殿下年齿居次,其与袁氏女之婚约,本应顺次提上议程。然臣部思虑再三,深觉棘手,不敢擅专,特请陛下圣裁。”

他再次深深俯首:“臣斗胆叩问:二皇子殿下之婚期,当如何拟定?是循长幼之序,即刻重启仪程?

他认同地点点头,在台下扫视一圈,都未有李承晔的踪影。

“睿王在何处?

“回父皇,二哥前些日子去了江南一带,说是体察民情。

李允贤冷哼一声:“说得好听!快马加鞭找到他,命他进京完婚。

“陛下,礼部已经备下了前太子和太子妃的仪制,现今是令睿王和睿王妃先完婚,还是太子呢?

卫靖谋出列反驳:“此话可笑,太子刚立,哪来的太子妃一说?

赵旭庭说道:“驸马这话可不对,姜小姐是先帝亲自认定的太子妃,何来虚无?

李承鄞唇角几不可察地向上勾了半寸,有一丝得意从眼角眉梢漫溢而出。心中暗自窃喜,这礼部官员的争论正合他意。

他不动声色,垂眸听着众人的争辩。李允贤眉头紧皱,朝堂之上为婚期之事争论不休,让他有些心烦。

“都住口!”李允贤一声怒喝,殿中顿时安静下来。

“太子初立,国之根本,当以稳定朝纲为重。太子婚期可稍缓,先让睿王完婚。待太子将诸事安排妥当,再行大婚之礼。”

李承鄞心中暗喜,这结果既不会让他显得急切,又能有更多时间去谋划未来。

“至于太子妃人选…待睿王完婚后,擢选秀女。

“是…

“退朝…

暮色已浓,各府邸门前次第亮起灯笼,晕开一团团暖黄。

太师府那对黑漆大门依旧肃穆,但门楣下的灯笼已点亮,驱散了几分沉郁。

一辆装饰雅致的青幔小车,这次是缓缓停在了府门前。

车帘被一只纤白如玉的手轻轻撩开,随即,一个身着石榴红齐胸襦裙的身影,宛如一朵盛放的牡丹,轻盈地踏下车辕。

是姜保宁。

与上次的仓惶失态截然不同,此刻的她,仿佛被精心雕琢过的玉璧,焕发着夺目的光彩。

那身石榴红的襦裙,色泽饱满浓郁,衬得她肌肤胜雪,领口与袖缘绣着精巧的缠枝莲纹,在暮色中闪着细腻的银光。

一条足有两三米长的杏子黄轻容纱披帛随意地挽过臂弯,如同流泻的晚霞,在她身侧随风轻扬,为她增添了几分飘逸仙气。

她梳着时兴的高髻,将秀发绾成饱满双鬟,发间最耀眼的,便是那支嵌珍珠的步摇金簪。

垂下的珍珠流苏随着她每一个细微的动作轻轻摇曳,碰撞出细碎悦耳的轻响。

额间甚至精心贴了小巧的花钿,更添娇俏。

眉眼含笑,唇瓣点了恰到好处的胭脂,明媚娇艳。

姜保宁没有像上次那样急切地拍门。她站在灯笼暖融融的光晕里,微微扬起下巴,任由那杏子黄的披帛在晚风中飘拂。

她先是抬手,指尖轻轻拂过发髻上的点翠步摇,确认它稳稳当当,流苏摇曳的姿态也恰到好处。

“去叫门。”她的声音清脆,带着显而易见的轻松和愉悦,与上次的急切嘶哑判若两人。

情客规矩地叩响了门环,门很快开了,还是那个老门房。看到盛装华服、光彩照人的姜保宁,他比上次更显惊愕,慌忙就要跪下行礼:“郡、郡主殿下万安!您……”

“免礼。”

姜保宁的声音带着笑意,打断了他,“去通传谢祈年,就说……姜保宁特来拜访。”

她特意报了自己的全称,不再是那个困在太子妃身份里的影子。

姜保宁就站在门外等待,身姿亭亭。她微微侧身,让灯笼的光更柔和地洒在脸上,杏子黄的披帛在动作间划出优美的弧线。

她甚至轻轻晃了晃脑袋,让那步摇的珍珠流苏发出更清脆的“叮铃”声,像是在演练着什么。

脸上是藏不住的、带着点小得意的笑容——看,谢祈年,我不必嫁入东宫了,我还是那个可以穿漂亮裙子来找你的姜保宁!

脚步声比上次更快地响起,带着主人未加掩饰的急切。

谢祈年依旧是一身玄色常服,但显然刚整理过,发髻一丝不苟。

当他跨出门槛,看到灯笼下那个盛装华服、巧笑倩兮的身影时,脚步猛地顿住,整个人仿佛被钉在了原地。

暮色四合,灯火阑珊。

太师府门前,那抹热烈如火的石榴红,如同投入深潭的朱砂,瞬间点燃了周围的暮气。

杏子黄的披帛在她身侧流泻,映着她皎洁的面容。

发髻上那支点翠步摇的幽蓝与珍珠的柔光,在她顾盼间流转生辉,与她眼中此刻毫不掩饰的、带着点狡黠的明媚笑意交相辉映。

“谢将军。”姜保宁向前走了半步,披帛和裙摆随之轻扬,步摇叮咚。

她微微歪头,笑容在灯火下灿烂得晃眼,带着一丝小狐狸般的狡黠和得意,“怎么?几日不见,认不出本郡主了?”

谢祈年的目光在她身上凝滞了足有两息,才缓缓移动。

他喉结几不可察地滚动了一下,素来沉静如深潭的眼眸里,清晰地翻涌起惊艳的波澜,以及更深沉的、难以解读的复杂情绪。

“宁宁…他终于开口,声音比平时低沉沙哑了几分,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绷。

“你怎么来了?

他顿了顿“恐惹非议。”

“非议?”姜保宁挑眉,笑容不减,甚至更明媚了几分。

“本郡主今日高兴!想穿什么便穿什么,想去何处便去何处!”

她停下,直视着谢祈年深邃的眼眸,语气带着一丝娇蛮,却又无比认真,“谢祈年,好久不见。

晚风拂过,带着她身上淡淡的馨香,也吹动了他玄色的衣角。

谢祈年看着她眼中毫不掩饰的期待和那份挣脱束缚后的张扬生命力,沉默了片刻。

他低沉的声音在暮色中响起,带着一丝无奈的纵容,和一丝连他自己都未察觉的喑哑:

“……郡主穿这身石榴红,胜过朱雀大街春日所有牡丹。请进。”

他的目光掠过那支点翠步摇,“只是这步摇……太过招摇,下次若要夜行,还是换支素簪为好。”

姜保宁闻言,眼中笑意更盛,如同得了天底下最好的夸奖。

她无视了他后半句的“劝诫”,提起裙裾,像只欢快的、披着霞光的小鸟,步履轻快地迈进了太师府的门槛。

杏子黄的披帛在她身后,如同拖曳的星辉,融入了门内温暖的灯火之中。

谢祈年看着她雀跃的背影,又瞥了一眼门外寂静的坊道,几不可闻地叹了口气,随即快步跟上,将那扇沉重的黑漆大门,在身后缓缓合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